靳培英
- 作品数:140 被引量:1,202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水疱性红斑狼疮的诊治现状和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在红斑狼疮(LE)患者中,可以出现水疱或者表皮缺失的皮损表现,其机制分为2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与LE本身的病理改变有关,LE的病理改变是界面皮炎,当表皮和真皮之间的界面炎症反应很严重时,可以见到角质形成细胞的坏死,甚至可以发展到表皮全层的坏死,表现为表皮坏死和水疱,皮损表现与多形红斑或者与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型药疹非常相似。第二种情况是表皮下水疱形成伴有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与自身免疫性水疱病的特征相似。
- 冯素英靳培英
- 关键词:红斑狼疮水疱性表皮坏死诊治角质形成细胞皮损表现
- 氨苯砜治疗皮肤病的进展被引量:7
- 1990年
- 氨苯砜于1908年合成。它用于皮肤病的治疗领域已有悠久的历史。经40年来的研究和实践,适应证不断在扩大,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也逐步深入,认识不断提高。现将近年来应用的现状和进展综述如下。
- 靳培英李光中
- 关键词:氨苯砜皮肤病
- 天疱疮患者血清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分析被引量:6
- 1999年
- 目的探讨白介素 -6(IL 6)、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以及患者血清中这2种细胞因子水平与天疱疮病情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6例寻常型天疱疮(PV) ,14例红斑型天疱疮(PE)患者治疗前、8例经有效治疗皮损全部消退的PV患者及23例正常人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 ,并测定了4例PV患者治疗前疱液中IL 6、TNF α水平。结果天疱疮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 ;2种细胞因子水平均与皮损面积呈正相关(P<0.01) ;随皮损消退其水平降低(P<0.05)。4例PV患者疱液中IL 6、TNF α水平均高于相应血清中水平。结论天疱疮患者血清中IL 6、TNF α水平与天疱疮病情活动性相关。IL 6、TNF α可能参与了天疱疮的发病。
- 周淑华林麟靳培英王海燕胡涛高美华王峰来桑红桂
- 关键词:天疱疮IL-6肿瘤坏死因子
- 得宝松肌注治疗泛发性湿疹临床观察被引量:8
- 1995年
- 得宝松肌注治疗泛发性湿疹临床观察林麟,靳培英,刘训荃,崔盘根皮质类固醇制剂在皮肤科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最近,我们使用美国先灵-葆雅药厂提供的倍他米松注射剂-得宝松(diprospan),治疗了30例泛发性湿疹的患者。经临床随访观察,总结其疗效和...
- 林麟靳培英刘训荃崔盘根
- 关键词:湿疹泛发性得宝松药物疗法
- 慢性光化性皮炎1例
- 目的:报告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方法:描述1例慢性光化性皮炎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结果:患者3年前始面部、耳部、颈后及双侧上肢出现红斑、丘疹,伴有瘙痒感,无明显渗液。皮疹持续存在,并有日晒后加重特点。之后面部皮疹逐渐融...
- 陈旭陈浩冯素英顾恒靳培英
- 组织化学染色方法鉴别BP和EBA的意义初步探讨
- 1996年
- 对经临床、免疫病理和免疫电镜诊断的BP29例、EBA4例、CP1例的皮损组织切片进行PAS化学染色,观察各疾病水疤处PAS带的位置变化情况。发现BP中PAS带均在水疤底部,而EBA、CP的PAS带在水疱顶部或主要在顶部,少量在底部。结果说明PAS染色法可以鉴别BP和EBA,但不能鉴别EBA和CP。
- 林麟靳培英
- 关键词:大疱性皮肤病PAS染色
- HLA-DR4、DR14基因与汉族寻常型天疱疮及病情严重性相关被引量:1
- 2002年
- 周淑华林麟靳培英叶顺章
-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基因汉族寻常型天疱疮
- 阿化斯丁治疗40例慢性荨麻疹 被引量:3
- 1995年
- 林麟靳培英刘训荃陈崑
- 关键词:荨麻疹药物疗法
- 江苏、安徽籍汉族天疱疮患者HLA-DR基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 2002年
- 目的探讨HLA-DR位点基因在天疱疮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61例寻常型天疱疮(PV)、37例红斑型天疱疮(PE)患者及57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HLA-DR等位基因的分型,并分析了DR基因在两组中的分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V患者组DR4、DRB1*14(*1401、*1404、*1405)基因频率明显增高,校正P值分别为<0.05及<0.01;PE患者组DR4、DRB1*14基因频率比对照组也显著增高,校正P值<0.05。对DR4阳性标本的组内基因亚型分型结果发现,PV组中DRB1*0403、DRB1*0406频率显著增高,校正P值<0.05;PE中DRB1*0406频率显著增高,校正P值<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DR4、DRB1*14基因可能是PV和PE的易感基因;HLA-DR基因在PV和PE的易感性方面所起的作用可能相似。
- 周淑华林麟靳培英叶顺章
- 关键词:天疱疮HLA-DR抗原遗传易感性汉族
- 维A酸类药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对策被引量:42
- 2003年
- 冯素英林麟靳培英
- 关键词:痤疮皮肤光老化色素性皮肤病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