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敏
- 作品数:9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5-羟色胺1A受体、G蛋白β3亚基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观察5-羟色胺1A受体(5-HTR1A)C(-1019)G基因与G蛋白β3亚基(GNβ3)基因C825T多态性在中国广州地区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分布情况及特点,探讨卒中后抑郁的遗传机制。方法选取159例首发脑卒中患者并根据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为卒中后抑郁组(53例)和卒中对照组(10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2组患者的5-HTR1AC(-1019)G和GN133C825T基因多态性。结果5-HTR1AC(-1019)G和GN[33C825T基因多态性在2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卒中后抑郁组5-HTR1A(-1019)GG基因型(8/53,15.1%)及G等位基因频率(44/106,41.5%)和GN[33825T等位基因频率(68/106,64.2%)均高于对照组(5/106,4.7%;35/212,16.5%;113/212,53.3%;x^2=23.204、23.655、3.392,均P〈0.05)。同时携带5-HTR1A(-1019)G和GN33825T等位基因者罹患卒中后抑郁的相对危险度(OR=4.980,95%CI2.429~10.210,P=0.00(3)比单独具有5-HTRIA(-1019)G等位基因者(OR=3.589,95%C12.113—6.096,P=0.000)或GN33825T等位基因者高(OR=0.638,95%C10.395~1.031,P=0.042)。结论5-HTR1AC(-1019)G和GN33C825T基因均可能是卒中后抑郁的易患基因,而且两者在卒中后抑郁的发病中存在微效协同作用。
- 陈爱敏刘振华赵连旭
- 关键词:卒中抑郁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基底节区梗死后抑郁状况的评估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研究基底节区梗死患者相关解剖结构的异常改变,评估卒中后抑郁(PSD)的状况。方法选取基底节区梗死患者,依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分为PSD组(n=7)、对照组(n=19),完成NIHSS评分。后行DTI检测患者双侧尾状核、苍白球、壳核和背侧丘脑的各向异性(FA)值、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神经纤维数量。结果PSD组NIHSS评分(6.29±3.45)明显高于对照组(3.95±1.90;t=2.219,P=0.036),各神经核团的DTI数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侧壳核的FA值(0.37±0.03)明显低于右侧(0.40±0.02;t=2.243,P=0.045)。经Spearman相关分析,卒中后患者的HAMD评分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464,P=0.017),与左侧苍白球FA值(r=-0.563,P=0.005)、右侧苍白球FA值(r=-0.416,P=0.035)、左侧壳核FA值(r=-0.428,P=0.029)呈负相关。结论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缺血性PSD的发生有关,而抑郁程度与NIHSS评分增高、双侧苍白球和左侧壳核的FA值下降有关。相关信息有助于我们对基底节区梗死患者PSD的状况进行评估。
- 涂加善刘振华黄凡衡陈爱敏蔡卫卫祝淑贞赵连旭
- 关键词:大脑梗死抑郁基底神经节弥散
- 5-羟色胺2A受体T102C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关联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5-羟色胺(5-HT)2A受体T102C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研究PSD的遗传发病机制。方法选择珠江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汉族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并发抑郁症将其分为PSD组(97例)及单纯卒中组(72例)。采用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测定2组患者5-HT2A受体T102C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结果PSD组中突变型C等位基因频率(43.3%)低于单纯脑卒中组(59.0%),突变纯合子C/C基因型频率(20.6%)也低于单纯卒中组(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萨0.179,P=0.004;Х^2=7.855,P=-0.020)。结论5-HT2A受体T102C基因可能是PSD的易感基因,C等位基因是罹患PSD的保护因子。
- 陈翠刘振华陈爱敏赵连旭
- 关键词:抑郁卒中5-羟色胺基因多态性
- 卒中后抑郁患者多巴胺代谢系统COMT和DAT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巴胺递质代谢相关蛋白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Vall08/158Met、多巴胺转运体(DAT)40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多态(VNTR)两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关系。方法选择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PSD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同期脑卒中后无抑郁患者91例作为对照组,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患者COMTVall08/158Met、DAT40bpⅥ叮TR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COMT基因扩增产物分野生型(G/G)、突变纯合(A/A1、杂合型(A/G)3种基因型,删丁基因扩增产物分7/7、9/7、10/7、10/9、10/10、11/10、11/11倍重复7种基因型:2组患者COMT等位基因、基因型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萨5.703,P=0.017;产6.489,P=0.039)。研究组男性患者与对照组男性患者之间比较,COMT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女性患者与对照组女性患者之间比较,COMT等位基因、基因型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10,P=-0.032,X2=6.547,P=-0.024);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DAT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总体分布、杂合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MTVall08/158Met基因多态性与PSD发生可能有相关性,而DAT40bpVNTR基因多态性与PSD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 蔡卫卫赵连旭刘振华陈爱敏谢惠芳辛悾曹琳贺丽敏贺荣霓
- 关键词:多巴胺抑郁多巴胺转运体
- 来穗“5.12”大地震伤员心理应激状况初步调查
- 目的了解大地震对四川汶川等地来广州伤员心理的影响,特别是地震造成的躯体创伤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医治伤员身体的损伤及心理创伤,使之能尽早回归社会。方法汶川等地来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
- 赵连旭陈爱敏林浩春郭阳
- 文献传递
- 5-羟色胺1A受体、G蛋白β3亚基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 研究背景: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是以情绪低落、兴趣和快感缺失为主要表现的继发性抑郁障碍。PSD能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造成病程迁...
- 陈爱敏
-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发病机制5-羟色胺1A受体G蛋白
- 文献传递
- “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心理应激状况调查被引量:21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来穗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受灾群众心理应激状况的研究,探讨躯体损伤对大地震幸存者心理的影响,以便更好地医治受灾群众身心,使之能尽早回归社会。方法地震1周后来穗的受灾群众55人(其中有躯体损伤的27人,无躯体损伤的28人),通过晤谈以及PCL-C、SRQ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此次大地震对受灾群众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应激(PCL-C≥50分占43.63%,SRQ≥7分占78.18%,PCL-C≥50并SRQ≥7分占41.82%)。有躯体损伤者的PCL-C、SRQ量表分值较高(PCL-C总分为49.780±14.503,SRQ总分为12.110±4.619),但与无躯体损伤者的得分(PCL-C总分为44.46±13.206,SRQ总分为10.460±5.000)差异不明显(P>0.05)。伤员的"回避症状"及"激惹症状"分值较高,其中"努力回避地震的相关活动或场所"及"感觉和周围的人隔离开来了"两个方面在有躯体损伤者和无躯体损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34,0.018)。结论此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群众带来严重的心理应激,其中伤员应激症状更趋于回避与激惹。因此在积极治疗躯体损伤的同时,广泛的社会、心理支持可以减缓灾难所致的心理创伤,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
- 郭阳陈爱敏林浩春赵连旭
- 关键词:心理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躯体损伤地震
- 5-羟色胺1A受体及G蛋白β3亚基基因多态性与卒中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观察5-羟色胺1A受体基因(5-HTR1AC(-1019)G)与G蛋白β3亚基基因(GNβ3 C825T)多态性在中国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分布特点,探讨卒中后抑郁的遗传机制。材料与方法选取珠江医院神经内科首发脑卒中的住院...
- 陈爱敏刘振华赵连旭
- 文献传递
- PU-812来穗'5.12'汶川大地震伤员心理应激与情绪反应相关性研究
- 陈爱敏郭阳赵连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