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松
-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同轴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白内障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68例(72只眼)患有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2例,34只眼)行同轴微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照组(36例,38只眼)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及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观察时间为术前、术后1周、1月、3月、6月、12月。结果术后两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1周2组最佳矫正视力无差异,术后1月、3月、6月、12月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对照组;术前2组患者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相比无明显差异,术后各个时间点治疗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二者相比差异有差异性(P均<0.001);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眼压无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可减轻术后黄斑水肿,改善患者术后中、远期视力。
- 陈海松武哲明陈韵华山何曼莎
- 关键词:白内障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 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角膜切口的形态学改变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2.4mm微切口)及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2.4mm微切口)角膜切口的形态学的改变,评估两者切口的稳定性。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患者89例99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根据术式分为两组:飞秒激光组:飞秒激光超声乳化手术组44例49眼;角膜刀组:2.4mm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组45例50眼。术后应用OCTA评估角膜切口形态改变。结果:术后1d飞秒激光组未发现外切口哆开,角膜刀组发生率为10%(P<0.05);术后1wk,1、3mo两组均未见外切口哆开。术后1wk,1mo飞秒激光组内切口哆开的发生率分别为47%、10%,均低于角膜刀组(术后1wk为68%,1mo为26%)(P<0.05),术后1d,3mo两组无差异。两组各时间点局部后弹力层脱离的发生率均无差异。结论:飞秒激光辅助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角膜切口早期愈合更好,有效减少早期角膜切口异常构筑的发生。
- 何曼莎武哲明陈韵刘胜旭陈海松萧淑伦林振德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飞秒激光微切口
- 两种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全程视力的比较
- 2020年
- 目的比较白内障手术双眼接受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与普通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后双眼全程视力(远视力5 m,中视力60 cm,近视力33 cm)及单眼全程视力.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广州爱尔眼科医院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行飞秒激光辅助晶状体超声乳化MIOL植入36例(72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即散光矫正型MIOL组16例(32眼)和B组即普通MIOL组20例(40眼).术后随访1.5个月,进行离焦曲线检查,离焦曲线下面积的大小来反映MIOL植入术后的全程视力.结果随访期末,双眼全程视力A组优于B组(t=-5.950,P<0.001).A组单眼全程视力优于B组(t=-10.792,P<0.001).各组内左、右眼之间全程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眼的全程视力均优于单眼;散光矫正型MIOL植入术后全程视力优于普通MIOL植入者.
- 刘全保陈海松武哲明曾宪果
- 关键词:视力散光
- 应用Pentacam系统引导个性化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可行性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应用Pentacam系统引导个性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使全眼球差接近+0.1 mm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患者72例9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45眼)和对照组(35例45眼),术前均应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患者6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差。观察组以术后全眼球差接近+0.1 mm为原则,分别植入Tecnis ZCB00、Acry Sof IQ、ADAPT-AO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后3个月,检查两组患者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球差和全眼球差。结果 :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显著提高(P<0.05),但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眼眼差实际测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术前预测与术后实际测量全眼眼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entacam系统术前测量角膜球差,引导个性化植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有效降低全眼球差,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何曼莎莒瑞红陈海松陈韵萧淑伦
- 关键词:PENTACAM系统可行性
- 融合功能训练在大龄人群斜视矫正术后疗效的评价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分析融合功能训练在大龄人群行斜视矫正术后建立双眼三级视功能及巩固术后效果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0月—2016年12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被诊断为共同性斜视并进行手术矫正的患者174例,术后进行融合功能训练。根据术前诊断斜视的类型分成共同性内斜视组、共同性外斜视组、间歇性外斜视组,根据两眼最佳矫正视力差别分为>2行、≤2行组,训练时对单眼抑制及交叉抑制者先采用脱抑制训练再扩大融合功能训练,具有较小融合范围的矫正术后的患者直接从扩大融合功能开始训练,对比观察斜视手术矫正前和矫正后进行融合训练后融合功能及双眼视情况。结果斜视矫正术后128例建立了正常的融合范围,随访1年斜视无复发,无视疲劳症状发生。其中共同性外斜视组、共同性内斜视组、间歇性外斜视组进行训练后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32.35%、28.57%、100%,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2行和≤2行的有效率分别为11.54%、100%。结论大龄斜视患者尤其是间歇性外斜视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在2行以内的患者,经过融合训练均获得良好的双眼视,视疲劳得到改善,斜视手术效果得到巩固。
- 刘全保陈海松武哲明陈韵
- 关键词:双眼视觉视疲劳
- 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黄斑前膜的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对临床上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黄斑前膜者,单纯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患者中合并原发性黄斑前膜的26例28眼,根据术前OCT检查结果,以黄斑中心凹厚度分为3组:小于300 μm为1组11眼,300 ~ 400 μm为2组9眼,>400 μm为3组8眼,比较3组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1天、术后1周、术后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的变化,及术后3月行OCT检查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术后3月视力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1、2组术后视力提高较多,而3组有部分病人术后视力不提高.3组患者术前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没有差异.结论 合并原发性黄斑前膜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以提高患者的术后视力,不会加重原有黄斑前膜病变.白内障术前发现原发性黄斑前膜的患者,可以利用OCT检查对黄斑前膜进行分析,以指导手术方案的设定.
- 陈韵武哲明陈海松何曼莎
- 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
- 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后稳定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眼前段光学相干扫捕仪(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后透明角膜切口24h内的形态变化,探讨切口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11年5月至2012年3月在广州爱尔眼科医院经透明角膜切口进行超声乳化向内障吸除术的老年性自内障患者50例(50只眼),术后第5、12、24h应用眼前段OCT观察对切口的形态学变化;非接触眼压计测量眼压变化;裂隙灯显微镜进行常规检查。结果在术后第5h切口的眼压值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切口发生形态学变化OCT观察外切口哆开、内切口哆开、后弹力层脱离等发生率均高于其他2个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术后5h是该术式关键期。结论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术切口的早期闭合,尤其是术后5h内的闭合是实现透明角膜切口安全.眭恢复,防止眼内感染的关键时期。
- 陈韵武哲明陈林何曼莎陈海松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透明角膜切口
- 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麻风病白内障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治疗麻风病白内障患者中应用的优点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01/2013-01在广州麻风村筛查需要行白内障手术的麻风病患者共72例72眼。按随机分组的方法,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36眼,对照组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6例36眼。观察指标包括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角膜散光;随访时间为术后1d,1wk,1mo,1、2a。结果:术后1mo观察组视力的恢复较对照组快,矫正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a内的各随访时间点观察组的角膜散光均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麻风患者白内障安全、有效,且术后视力恢复较快、对角膜散光影响小,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 陈海松武哲明陈韵何曼莎林振德
- 关键词:超声乳化麻风病白内障
- 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及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术后散光发生情况比较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术源性散光的差异。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00例(100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50眼)和对照组50例(50眼)。观察组行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对照组行传统10点位透明角膜切口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散光度、角膜厚度及术源性散光。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两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 <0. 05),但两组在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1 d、1周、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个月时对照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观察组(P <0. 05);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角膜散光度数、角膜厚度和术源性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飞秒激光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与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均拥有良好的术后早期裸眼视力,但前者更快达到稳定最佳水平。
- 何曼莎武哲明陈韵陈海松萧淑伦
- 前房深度对人工晶状体位置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前房深度对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广州爱尔眼科医院2018年1月至12月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9例(134眼)的临床资料。据术前前房深度,本组患者分成3组:浅前房组(A组),48例(55眼),前房深度<2.5 mm;正常前房深度组(B组),50例(52眼),前房深度2.5~3.0 mm;深前房组(C组),23例(27眼),前房深度>3.0 mm。术后随访1个月。分析各组术后前房深度变化、屈光度变化与术前前房深度之间的关系,术前IOL屈光度预留与术前前房深度间的关系。结果术后1周,A组前房深度加深了(1.77±0.62)mm;B组加深了(1.33±0.42)mm;C组加深了(1.34±0.50)mm。术后1周及1个月,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前房深度加深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屈光度变化A组呈远视漂移,B组及C组呈近视漂移。结论在超声乳化手术中,术前浅前房患者人工晶状体位置的变化最大,随着时间延长,人工晶状体位置后移,表现远视漂移。浅前房时人工晶状体屈光度选择应该在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增加+0.50D~+0.75 D,正常深度前房及深前房可按常规选择。
- 刘全保陈海松徐珍武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