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云
- 作品数:39 被引量:66H指数:4
- 供职机构:蚌埠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朱元璋与宋濂文学交游考
- 2013年
- 朱元璋与宋濂名份上虽为君臣,学识上却实为师徒,宋濂传授的儒学思想和文章之道对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和文学修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辅佐之下,朱元璋得以凭借帝王之尊引领元末明初文风的嬗变。事实上,朱元璋欣赏的是宋濂的儒家学识,并不看中他的文学才华,但在长期的君臣文学交往中,又深受宋濂文学思想和文法的影响。基于儒家文学观念的共识,朱元璋一再提升、褒奖宋濂,从而奠定他"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坛地位。
- 陈昌云和建伟
- 关键词:文学交游
- 媒介融合时代的广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在传统媒体教育观念影响下,我国现行广电人才培养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训平台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面对媒介融合新形势挑战,当前我国广电传媒教育要借鉴美国传媒教育模式,努力构建重实践能力、显新媒体方向、校企合作共赢、全兼职教师互补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 陈昌云张迪迪
- 关键词:媒介融合
- “校园戏剧”演出与文学作品选课程实践教学被引量:1
- 2014年
- 20、21世纪初,中国大学两次流行"校园戏剧",其文化宗旨和历史影响不同,前者宣扬西方先进文化思想,后者注重我国经典文学作品的重温和弘扬,各具文化价值。在当前因学生厌学和教学方法陈旧等原因导致的中文专业文学作品鉴赏课程地位日趋下降、教学效果不佳的形势下,"校园戏剧"以其独特的视听组合形式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兴趣,能够取得课堂教学无法达到的效果,是探索中文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 陈昌云张迪迪
- 关键词:校园戏剧文学作品鉴赏实践教学
- 朱元璋与元末明初文风嬗变被引量:3
- 2013年
- 明初文学,界于元末文学与盛明文学之间,作为过渡阶段,有着重教化而轻审美的特征,但其文学理论和创作都有一定历史贡献。开国帝王朱元璋在元末明初的文风嬗变中起到重要作用。他通过以儒治国、倡导质朴文风、改造士人精神风貌和自身创作垂范,有力促进明初雅正文风的回归,但其实行残酷文化专制,晚年偏爱颂世文风,阻断了元末人文复兴思潮,又导致文风出现向台阁体过渡倾向,他于元末明初文学可谓功过参半。
- 陈昌云
- 关键词:元末明初
- “朱元璋文字狱说”的历史真伪与传播用意被引量:2
- 2013年
- 朱元璋的历史评价褒贬不一,赞之者称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毁之者谓之屠夫皇帝,一生刻薄寡恩,杀人如麻。后世正史野传多言朱元璋文字狱血案累累,甚有添枝加叶、捏造事实之举,诸如表笺之祸中的徐一夔案、来复案等严重失真,违背史实。但我们不能由此怀疑"太祖文字狱说"的历史真实性与必然性,朱元璋性多猜忌,专权滥杀,明初文人多屈死其手是铁定事实,后世出于仇视帝王或影射时政需要,随意夸大、歪曲明初文字狱历史真相,则是别有用心。
- 陈昌云
- 关键词:文字狱
- 丘濬文学成就论被引量:5
- 2015年
- 丘濬是明前期重要台阁体作家,学界对其文学成就却长期关注不够。针对"正统、成化以后,台阁之体渐成啴缓之音"之失,丘濬重申政教文学观念,倡导平易正大文风,并将之付诸于文学创作实践,推动台阁体文学后期发展。他于各体文学创作都有一定成绩,尤以诗歌著称,是当时诗坛名家,也为明代戏剧小说在经历近百年沉寂后的再度复兴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致力于科考制度和图书管理的改革,培养一批青年才俊,保存一些重要典籍,为明代文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是一位不应被忽视的明代重要作家。
- 陈昌云
- 关键词:文学成就台阁体
- 李攀龙“视古修辞,宁失诸理”说的历史解读——兼论七子派的散文文体观念
- 2008年
- "视古修辞,宁失诸理"说是彰显七子派散文文体观念的重要话语,但后人对其解读分歧较多,褒贬不一。本文认为它的真实历史含义为:"散文创作以重视修辞形式美为先,可以忽视文章的说理功能",体现出七子派"重文轻理"的文艺观。但它主要反映七子派的叙事散文文体观念,并不涵盖他们对说理散文文体功能的体认。
- 陈昌云
- 关键词:七子派
-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新教学模式的构建被引量:12
- 2008年
- 当前,高校大学语文教学模式存在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学生自学缺乏指导、考核体系单一呆板等弊端。大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做好多媒体教学、教学网站设置、测试软件研发等工作,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高科技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 陈昌云
-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大学语文教学模式
- 论明人的诗文之辨被引量:1
- 2009年
- "诗文之辨"是古代文论中阐述诗歌、散文两种文体异同的论题,明人的诗文辨体理论成就较高。明初的道学家多强调诗文共有的载道世教功能。随后的茶陵派、前七子以偏激的态度极力强调诗文之异;而后七子、唐宋派的诗文之辨则主要强调诗文在审美风格、创作方法上的相似处;晚明的诗文之辨呈现多样化趋势。明代诗文辨体理论的演变呈现出由外而内、由具体到抽象的态势,关注的视角也由重诗转向诗文并举。明人通过诗文之辨为恢复诗歌的音乐、抒情、含蓄特质以及散文的文学性做出很大贡献。但明代的诗文辨体理论难免出现矫枉过正之弊,清人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
- 陈昌云
- 关键词:明人
- 晚明兵部侍郎杨应聘生平与史实述略
- 2017年
- 杨应聘于晚明政治军事生活影响颇大,然《明史》无传,生平事迹淹没多年。梳理新近出土墓志及相关实录县志资料,可详考其生平,主要经历移民后代、乌程县令、兵部职方、三边总督、兵部侍郎等五大阶段,一生最大功绩在于抗击外敌入侵,戎马一生中还有志文艺,传世诗文数十篇,是位文武双全的民族英雄。
- 陈昌云
- 关键词:生平功绩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