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方宏

作品数:97 被引量:271H指数:9
供职机构:浙江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8篇成像
  • 18篇磁共振
  • 17篇动脉
  • 14篇肿瘤
  • 13篇介入
  • 11篇影像
  • 10篇介入治疗
  • 9篇疗法
  • 8篇影像学
  • 8篇细胞
  • 8篇肝癌
  • 8篇磁共振成像
  • 7篇静脉
  • 7篇灌注
  • 6篇支气管
  • 6篇支气管动脉
  • 6篇栓塞
  • 6篇介入疗法
  • 6篇化疗
  • 6篇肺癌

机构

  • 87篇浙江省人民医...
  • 8篇浙江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上海医药工业...
  • 1篇绍兴市人民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京军区杭州...
  • 1篇浙江绿城医院

作者

  • 94篇陈方宏
  • 69篇袁建华
  • 32篇李玉梅
  • 29篇丁忠祥
  • 27篇俞文强
  • 21篇罗祖炎
  • 17篇刘子江
  • 15篇蔡学祥
  • 15篇胡庭杨
  • 15篇毛德旺
  • 7篇赵仲生
  • 7篇丁小南
  • 7篇郑劼
  • 7篇狄幸波
  • 6篇林毅
  • 6篇郑树
  • 5篇卢丽琴
  • 4篇毛颖民
  • 4篇韩卉
  • 4篇邓雪飞

传媒

  • 10篇介入放射学杂...
  • 10篇浙江医学
  • 5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2016年浙...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肿瘤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浙江医科大学...
  • 2篇浙江创伤外科
  • 2篇浙江肿瘤
  • 2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浙江医学教育
  • 2篇2005年浙...
  • 2篇2013浙江...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解剖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9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7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3篇1999
9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CT征象分析
目的:分析恶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对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5例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男29例,女26例;年龄22~69岁,平均58岁...
陈方宏蔡学祥林毅孙伟英钟建国袁建华
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的磁共振表现与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研究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的磁共振(MRI)表现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将9例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患儿及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9例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脑MRI平扫检查后,行脑的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得到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部分各向异性(FA)图及彩色编码FA图。分别于胼胝体体部及双侧豆状核、背侧丘脑、半卵圆中心、内囊前肢、内囊膝部、内囊后肢、大脑脚水平皮质脊髓束设置感兴趣区(ROI),测定每个ROI的FA、ADC值,并分别以环池水平的桥脑及矢状位的豆状核区为ROI,作出投射纤维束图。结果9例患儿均有癫痫症状,豆状核在常规MRI上均未见异常,但ADC图、FA图显示患儿双侧豆状核呈高信号,彩色编码FA图示病变区呈红色。经脑干ROI的投射纤维束图显示形态异常3例,经矢状位豆状核ROI的白质纤维束图显示较多异常纤维束呈左右走行。9例颅脑正常儿童均未见异常。与颅脑正常儿童相比,患儿双侧豆状核、背侧丘脑FA、ADC值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其余部位的FA、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豆状核白质纤维异常与患儿癫痫发作具有密切的关系。癫痫发作的患儿常规MRI未见异常时,进行DTI检查是必要的。
孙伟英丁忠祥袁建华毛德旺陈方宏李玉梅王欣欣罗晓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豆状核
经动脉导管化疗对大肠癌组织学疗效和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观察大肠癌术前经动脉导管化疗对大肠癌组织学疗效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5 0例大肠癌术前经导管联合抗癌药物灌注治疗 ,介入化疗后 5~ 30d(平均 12d)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切除标本作组织学疗效观察和细胞凋亡测定 ,其中介入治疗前 2 2例肠镜活检标本和 2 5例正常肠黏膜 (标本正常肠切缘 )作对照。结果 肿瘤组织学疗效Ⅰ级 2 0例 ,Ⅱ级 2 1例 ,Ⅲ级 9例。肿瘤凋亡细胞密度介入化疗前为 (31 4 7± 5 5 8)个 /网格 ,介入化疗后为 (76 6 9± 17 12 )个 /网格 ,正常肠黏膜为 (8 0 1± 3 39)个 /网格。凋亡细胞密度介入治疗后明显高于介入治疗前 (t =13.70 1,P <0 0 0 1) ,腺癌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 (t=5 0 .978,P <0 0 0 1)。 5 0例中 5例失访 ,4 5例获得随访结果 ,1、3和 5年生存率分别为 95 1%、71 1%和 4 8 5 %。不同病理分期的组织学疗效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χ2 =4 .6 96 ,P >0 30 )。组织学化疗反应和肿瘤细胞凋亡之间呈正相关 (F =7.73,P <0 0 1)。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细胞凋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0 .392 7,P >0 0 5 )。不同病理分期肿瘤的细胞凋亡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意义 (t=0 .0 0 1376 ,P >0 0 5 )。结论 大肠癌术前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 ,肿瘤组织学疗效显著 。
袁建华赵仲生胡庭扬茹国庆俞文强陈方宏罗祖炎毛颖民邓高里董全进屠世良
关键词:大肠癌组织学细胞凋亡抗癌药物
以脑功能区为ROI的白质纤维束重建在颅内肿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血氧水平依赖磁共振成像(BOLD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融合技术的可行性,并初步观察脑瘤、白质纤维束、初级皮质运动区(M1)之间的关系。方法 16例累及额顶叶颅内肿瘤患者行常规MRI、DTI和BOLDI检查。采用磁共振分析软件对BOLDI和DTI图像进行融合,即在T1WI层面上进行BOLD功能磁共振扫描,获得脑功能激活图像,并保存为序列备用,在此序列以脑激活皮质区为1个ROI,以内囊后肢为另1个ROI分别放置种子点,通过这两个感兴趣区进行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初级脑功能区,其中1例出现次级脑功能区(辅助运动皮质区)。脑功能区有移位,移位方向与肿瘤所在位置有关,白质纤维束移位方向与脑功能区一致。融合图像可以清楚显示脑功能区、经脑功能区的白质纤维束、肿瘤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结论应用磁共振分析软件实现了一种新型融合方案,更直观显示脑功能激活区、白质纤维束和脑肿瘤三者之间关系,为临床提供手术指导方案。
袁建华丁忠祥林春苗毛德旺陈方宏李玉梅朱君明
多模态颅脑MRI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风险分层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多模态颅脑MRI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生存期风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BRATS2018数据库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GBM患者163例,按入组时间分为训练组114例,测试组49例。提取所有患者术前MRI图像影像组学特征,评估传统影像视觉特征,然后对训练组数据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算法和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进行降维后建立影像组学标签模型,计算患者的影像组学标签分数,最终结合影像视觉特征和临床因素,使用多元逻辑斯回归构建总生存期联合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基于测试组数据使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并用决策曲线分析验证。结果从每例患者的4个MRI序列图像、5个感兴趣区共提取纹理特征7920个,经降维后筛选出26个最优价值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标签。使用多元逻辑斯回归构建包含了深部白质、年龄和影像组学标签的联合诊断模型,并生成列线图,该模型在训练组和测试组中预测长短生存期的准确率分别为0.848和0.800。列线图、联合影像、影像组学标签、深部白质受累和年龄在所有患者中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0.941、0.908、0.873、0.663和0.655。基于模型区分的高危组与低危组中的GBM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像组学标签、深部白质和年龄是GBM患者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三者的联合模型而绘制的列线图可用于预测GBM患者总生存期,有助于进行生存风险分层。
徐玉芸石林刘一骏陈方宏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列线图
大肠癌术前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评价术前经导管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大肠癌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病理证实的 5 1例大肠癌术前选择性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 1~ 2次 ,5~ 3 0天 (平均 12天 )后行手术切除 ,标本送病理切片行组织学疗效观察 ,病例术后随访。结果 肿瘤组织学疗效有效率 98.0 %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 90 .2 % ,手术根治性切除率 92 .1%。随访时间 3~ 75个月 ,其中随访 2 4个月以上 3 2例 ,随访 60个月以上 15例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92 .9%、76.6%、72 .8% ;术后 2年内复发率为3 .1% ( 1/ 3 2 ) ;动脉灌注化疗后 3天发生急性肠梗阻 3例 ,发生率为 5 .9% ( 3 / 5 1)。结论 术前经导管动脉灌注抗癌药物治疗大肠癌组织学疗效显著 ,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手术根治率 ,降低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 ,可提高生存率。
胡庭杨袁建华刘子江俞文强蔡学祥陈方宏罗祖炎邓高里赵仲生
关键词:大肠癌术前
白质纤维束成像对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评价白质纤维柬成像对脑梗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脑梗塞行弥散张量成像。应用西门子公司提供的DTI软件观察白质纤维束形态,显示连合纤维和锥体束的三维结构。结果全部患者均可清楚观察到锥体束中断部位、程度,判断预后。
李玉梅袁建华陈方宏毛德旺
文献传递
MRI动态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评价增强高场MRI动态对比增强扫描诊断垂体微腺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MR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SE序列T1加权T2加权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增强扫描。结果常规T1WI扫描垂体异常信号显示12例,检出率(12/85)14.1%;T2WI显示垂体内见异常信号者25例,检出率(25/85)29.4%;增强动态MR垂体见异常信号81例,检出率(81/85)95.3%;MR延迟增强垂体异常信号66例,检出率(66/85)77.6%。经χ2检验,MR垂体微腺瘤检出率常规T1WI扫描与常规T2WI扫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态MR扫描与常规T1WI扫描和T2WI扫描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动态MR扫描检出率明显高于延迟增强的检出率,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垂体动态MR能明显提高垂体微腺瘤诊断的检出率,特别是当临床怀疑垂体微腺瘤,而MR平扫阴性者,应常规进行动态MR及延迟MR增强扫描,延迟MR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尽管不如动态MR增强扫描,但其能观察整个垂体的全貌,弥补单纯动态的不足,也应列为动态MR后的常规检查。
陈方宏袁建华李玉梅丁忠祥
关键词:垂体微腺瘤磁共振成像
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附8例报告)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节细胞胶质瘤的MRI表现,并结合其临床及病理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均为单发。7例位于幕上,其中额叶3例、顶叶2例,枕叶1例,侧脑室1例;1例位于幕下(位于小脑)。肿瘤结构形式多样,MRI表现可分囊性为主型和实性为主型,其中囊实性病灶6例,实性病灶2例。多数病例水肿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后肿瘤强化呈多样性。结论:颅内节细胞胶质瘤有相对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临床,对某些较典型的病变应该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文阳丁忠祥王华袁建华陈方宏
关键词:节细胞胶质瘤磁共振成像
梗阻性黄疸并正中弓形韧带综合征手术后并发肝梗死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正中弓形韧带综合征的认识。病例报道:男,34岁,因皮肤、巩膜黄染一月入院,实验室检查显示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升高。无其他临床不适。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怀疑壶腹部占位。腹部CTA显示腹腔干起始部狭窄,狭...
陈方宏
关键词:CTA肝梗死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