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叶纪
- 作品数:90 被引量:62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安徽省2010—2012年乳腺癌发病趋势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为了分析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2012年女性乳腺癌发病趋势情况,本研究采用χ~2趋势分析方法对2010-2012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乳腺癌发病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并进行城乡之间比较。结果显示,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0-2012年城市和农村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增长趋势(城市组2010-2012年趋势χ~2=7.44,P<0.05;农村组2010-2012年趋势χ~2=28.92,P<0.05),农村0~岁组(趋势χ~2=7.33,P<0.05),50~岁组(趋势χ~2=22.81,P<0.05),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与农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0,P<0.05)。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高于农村,农村0~岁组和50~岁组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要加强重点年龄段女性乳腺癌的防控工作,减轻乳腺癌带来的严重疾病负担。
- 戴丹查震球吴刚陈叶纪
-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登记
- 安徽省2014-2018年4类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及健康指标达标分析被引量:24
- 2021年
-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4-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变化趋势,探讨实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的可能性。方法死亡资料来源于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安徽省2014-2018年24个全国死因监测点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以“健康中国2030”和“健康安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分别下降30%和25%)为基准,评价实现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的难度。结果2014-2018年安徽省4类慢性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比例从82.76%升高至84.77%,呈上升趋势(APC=0.50%)。30~69岁人群4类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1.78%)。4类慢性病合计的早死概率分析结果显示,合计早死概率由2014年的15.53%下降到2018年的14.43%;男性和女性均呈下降趋势,男性下降速度(APC=-1.80%)略低于女性(APC=-2.00%);城市(APC=-1.57%)和农村(APC=-1.99%)、皖北(APC=-2.32%)和皖中(APC=-1.81%)地区均呈下降趋势;同一年份早死概率比较,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农村>城市、皖北>皖中>皖南。分病种看早死概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最明显(APC=-9.19%),其次为癌症(APC=-1.77%),男性糖尿病呈上升趋势(APC=-2.90%)。按2014-2018年早死概率平均增长速度,预计2030年可实现健康安徽目标;但实现健康中国目标需将下降速度在既往基础上提高26.40%;比较不同性别、城乡和地区下降速度需提高的比例,男性>女性、城市>农村、皖南>皖中>皖北。结论安徽省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男性、农村、皖北地区居民为重点人群,应开展针对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降低慢性病早死概率,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 邢秀雅贺琴程倩瑶李蕊陈叶纪刘志荣
- 关键词:慢性病
- 2012年安徽省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蔬菜和水果摄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 2017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蔬菜和水果摄入状况,为制定流动人口蔬菜、水果合理摄入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2年安徽省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流动人口专题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 803人为调查对象,以面对面询问方式收集其蔬菜和水果摄入相关信息。采用SAS 9.4软件包进行χ2检验、率的趋势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有效样本量为1 656人,日均蔬菜摄入量为304.77 g(95%CI:297.23~312.31 g),水果摄入量为94.97 g(95%CI:89.66~100.28 g)。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率为56.64%,男性和女性分别为59.89%和53.01%,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年龄增长,男性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制造业人员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率最高(66.67%),行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文化程度提升,女性摄入不足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63),行业中的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OR值分别为2.38、2.59和1.99)是安徽省18~59岁就业流动人口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的危险因素。结论 2012年安徽省就业流动人口中男、女性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比例均处于高流行水平,应对批发零售业、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就业人员和男性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水平。
- 刘志荣徐伟谢建嵘吴庆生陈叶纪
- 关键词:流动人口蔬菜摄入
- 安徽省2015年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心脑血管病流行现状,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中2015年安徽省5个国家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5年安徽省国家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监测点户籍居民心脑血管事件粗发病率为579.20/10万,其中男性发病率(595.024/10万)高于女性(562.4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93,P<0.05);农村发病率(596.23/10万)高于城市(479.58/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93,P<0.05);各县区发病率在458.64/10万~680.92/10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7.79,P<0.001);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χ~2=1633897,P<0.001)。女性首发病例平均年龄(68.62±11.74岁)晚于男性(67.88±11.7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P<0.001)。脑卒中发病率是冠心病的4倍。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为发病率最高的三种疾病,占全部病例的95.57%。冬春季节发病率高于夏秋季。结论安徽省心脑血管病发病存在性别、城乡、县区、年龄、季节分布差异,应在冬春季节,重点加强对农村老年男性人群的防控。
- 邢秀雅曹丹陈叶纪刘志荣
- 关键词:发病率心脑血管病慢性病
- 改善健康信息传播的对策
- 面向大众的健康信息传播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抗击非典的洗礼让我们更深切认识到信息就是力量,它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流言、谣言在非典发生期间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信息的巨大破坏力。2003年5月6日、7...
- 陈叶纪
- 安徽省35~75岁居民血脂异常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35~75岁居民血脂异常现况及影响因素,为血脂异常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6—2021年安徽省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以114873名35~75岁常住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χ^(2)检验、趋势性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114873名35~75岁调查对象中共有血脂异常31267例(27.21%),标化血脂异常率为27.7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学历[初中:比值比(OR)=1.173,95%可信区间(CI):1.134~1.213;高中:OR=1.449,95%CI:1.375~1.527;大学及以上:OR=1.547,95%CI:1.440~1.661]、高家庭年收入(10000~50000元:OR=1.108,95%CI:1.065~1.153;>50000元:OR=1.346,95%CI:1.283~1.412)、在婚(OR=1.102,95%CI:1.051~1.156)、肥胖(OR=1.392,95%CI:1.347~1.439)、超重(OR=1.539,95%CI:1.468~1.613)、中心性肥胖(OR=1.357,95%CI:1.312~1.403)、吸烟(OR=1.160,95%CI:1.119~1.203)与血脂异常患病高风险相关。居住在城市(OR=0.871,95%CI:0.845~0.898)、低体质量(OR=0.578,95%CI:0.509~0.656)、饮酒(OR=0.745,95%CI:0.715~0.777)、位于安徽省中部(OR=0.820,95%CI:0.791~0.849)、位于安徽省南部(OR=0.852,95%CI:0.823~0.883)与血脂异常患病低风险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安徽省血脂异常患病率略低,但血脂异常整体防控形式仍不容乐观,提倡控制体质量、戒烟,应加强对农村居民、高学历和高家庭年收入人群血脂异常的日常监测和针对性的干预。
- 牛米雪邢秀雅付连国张鸾陈叶纪王华东许精巧刘志荣
- 关键词:血脂异常患病率影响因素
- 改善健康信息传播的对策
- <正>面向大众的健康信息传播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抗击非典的洗礼让我们更深切认识到信息就是力量,它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流言、谣言在非典发生期间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信息的巨大破坏力。2003年5月6...
- 陈叶纪
- 文献传递
- 安徽省2011~2014年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评估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安徽省2011~2014年慢病示范区进展情况,为慢病示范区长效机制建设提供依据。方法编制安徽省慢病示范区2011~2014年进展情况调查问卷,收集保障措施、监测、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高危人群发现和干预、患者管理方面内容,进行动态分析。结果90%以上的示范区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参与多部门合作的部门数最多为33个示范区,最少为6个示范区;经费投入逐年减少;所有慢病示范区均成立了独立的慢病科。截至2014年,开展死因监测、肿瘤登记、心脑血管事件报告的比例分别为100%(36/36)、91.7%(33/36)和55.6%(20/36)。每年在电视、广播、报刊、网站播放或设置慢病宣传节目的示范区分别占85%、36%、52%、76%以上。近60%的示范区健康自助监测点每年零增加。2014年50%示范区开展了癌症早诊早治工作。未开展儿童龋齿充填和窝沟封闭的示范区覆盖率分别达到三分之二和五分之二。一年内完成活动的自我管理小组达到10个的示范区,占90%以上。结论慢病示范区建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全省慢病防控工作。
- 邢秀雅陈叶纪曹丹刘志荣
- 关键词:慢性病示范区
- 卫生项目阶段综合考评方法探讨
- 2007年
- 目的:探讨简便易行的卫生项目阶段综合考评方法。方法:以安徽省世界银行贷款基本卫生服务项目为研究对象,调研项目阶段综合考评实施方法及在各项目县实际应用状况。结果:各县项目实施成效被量化综合考评,并按照得分高低排出名次。结论:卫生项目阶段综合考评方法可供各地进行绩效评估参考。
- 王万荣陈叶纪何晓琦孙丽
- 关键词:基本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绩效评估
- 2014年安徽省居民死因及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25
- 2017年
- 目的分析安徽省常住居民死亡水平、死亡原因和期望寿命,为制定疾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安徽省2014年全国疾病监测点的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死因顺位、期望寿命和去死因期望寿命等指标。结果安徽省2014年23个全国疾病监测点常住居民老龄系数为10.18%,人群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24.94/10万和551.44/10万,居民人均期望寿命77.72岁。死亡率男性(716.95/10万)高于女性(530.53/10万)(U=44.81,P<0.05)、农村(659.26/10万)高于城市(587.56/10万)(U=17.22,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人均期望寿命女性(80.59岁)高于男性(75.33岁)、城市(78.20岁)高于农村(77.12岁)。慢性病占总死因的86.87%,居民死因顺位前5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对男性和女性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疾病分别为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伤害对男性期望寿命的耗损大于女性,而心脏病对女性期望寿命的耗损大于男性。对城市和农村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分别为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结论慢性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对安徽省居民健康影响日趋严重,在疾病防控中,应根据性别、城乡和年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防控措施。
- 邢秀雅贺琴陈叶纪李蕊刘志荣
- 关键词:死亡率疾病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