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保冬
- 作品数:111 被引量:1,374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中药材生产地土壤微生态环境综合修复技术
- 郭兰萍王文全严铸云高微微赵润怀李世东虞云龙陈保冬瞿显友温学森王继永
- 针对中药材栽培中普遍存在的土壤退化,连作障碍严重,土壤农残重金属超标的现象,选择栽培生产立地条件要求高、适宜用地紧张、土壤退化严重,连作障碍突出的10多种中药材,开展了中药材土壤退化综合修复等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与实践,形...
- 关键词:
- 关键词:中药材
- 入侵植物光梗蒺藜草对土著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运用T-RFLP及定量PCR的方法探讨了内蒙古温带草原上光梗蒺藜草(Cenchrus incertus M.A.)入侵对AM真菌群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梗蒺藜草能够与AM真菌形成良好共生关系,但与本土优势植物相比,光梗蒺藜草根际土壤中的AM真菌丰度显著降低,AM真菌群落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两种植物根际土壤中AM真菌优势种相同,均属于Glomus属,T-RFLP带型为T-RF 524 bp和280 bp,与Maarj AM数据库匹配的AM真菌虚拟种(virtual taxa)为VT109及VT287。此外,Rhizophagus intraradices(VT113,T-RF141 bp)及Diversispora sp.(VT60,T-RF136,141 bp)在入侵植物根际土壤及根系中均显著高于本土植物,而Glomus属的其它T-RFLP带型在本土植物根际土壤和根系中显著高于入侵植物。两种植物根际和根中AM真菌群落结构一致。初步揭示了光梗蒺藜草对本土AM真菌的影响,为探明光梗蒺藜草入侵机制及其防治提供了一定研究基础。
- 向丹陈保冬李欢张莘
- 关键词:菌根真菌植物入侵T-RFLPQ-PCR
- 甘草专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料及应用
- 一种甘草专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料及应用,该甘草专用生物有机复合肥料包括如下体积份数的组份:沼渣80‑85份、磷肥3‑5份、丛枝菌根菌剂10‑15份、根瘤菌菌剂2‑5份。本发明根据有机物料组分所含各种养分的特点进行合理配置,结...
- 郝志鹏陈保冬谢伟张莘
- 文献传递
- 丛枝菌根真菌异形根孢囊霉14-3-3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被引量:3
- 2018年
- 为证明丛枝菌根(AM)真菌在增强植物抗旱性方面的直接作用,克隆了AM真菌异形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rregularis)DAOM 197198中的14-3-3蛋白基因Ri14-3-3;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在AM真菌中扩增到了该基因的全长片段。通过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77 w异源表达实验验证了Ri14-3-3的功能。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和干旱胁迫下,Ri14-3-3均提高了酵母的生长速率和生长量。正常水分条件下,Ri14-3-3上调了钙调蛋白基因(MAC1)、下调了水孔蛋白基因(AQY3)的表达;干旱胁迫下,Ri14-3-3上调了质膜H+-ATP酶基因(PMA1)、水孔蛋白基因(AQY1)、钙调蛋白基因(CMP)的表达。Ri14-3-3基因能够上调酵母质膜H+-ATP酶基因和水孔蛋白基因,说明干旱胁迫下AM真菌14-3-3蛋白可以调控干旱胁迫响应基因,促进真菌向植物运输水分,从而增强植物抗旱性。
- 徐丽娇郝志鹏李涛李涛李景龙陈保冬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抗旱性异源表达
- 菌根化育苗对玉米生长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被引量:18
- 2020年
- 【目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侵染作物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系对于作物吸收磷具有重要作用,但该结果大多来源于室内受控试验,有限的田间试验因环境条件、试验材料与接种技术等差异致使AMF菌剂应用效果不一。本研究通过玉米菌根化育苗和田间移栽,分析了接种AMF对玉米生长、养分吸收、籽粒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以期推进菌根技术的实际生产应用。【方法】以自交品系玉米B73为供试作物,于2018年5月至10月在北京市延庆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小区设置基施磷(+P)和不施磷(–P)处理。供试AMF为Rhizophagus irregularis Schenck&Smith BGC AH01。玉米种子催芽后,分别播入加入AMF菌剂(+M)和菌剂过滤液(–M)的育苗钵内,培养两周后移栽至田间。玉米在田间条件下生长至拔节期时,使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叶片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取样测定地上部与根部干重和养分元素含量,同时测定菌根侵染率;在玉米完熟期取样,测定籽粒百粒重、籽粒产量及养分含量。【结果】无论田间施磷与否,接菌植株根系的菌根侵染强度和丛枝丰度均显著高于不接菌植株。不施磷情况下,+M处理显著提高了玉米根系干重,玉米生长的菌根依赖性(163.7%)显著高于施磷情形(124.1%)。–P–M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其他3个处理。–P+M处理玉米叶片的光合参数、玉米地上部和根部磷含量与+P+M均无显著差异。与–P–M处理相比,–P+M显著提高了玉米籽粒产量和百粒重,同时也提高了籽粒中锌、锰、镁等矿质养分的含量,且与+P+M处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玉米幼苗接种AMF后再移栽到田间,可以显著提高拔节期玉米根系的菌根侵染率,促进玉米地上部和根部对磷及锌、锰和镁的吸收,进而促进玉米的生长,提高籽粒产量和养分含量。本试验条件下,菌根化育苗可以达
- 李芳徐丽娇谢伟郝志鹏郝志鹏
- 关键词:玉米丛枝菌根真菌大田试验磷养分吸收
- 采用PLFA方法分析雄黄矿区不同梯度砷污染环境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变化
- 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分析法考察了雄黄矿区不同砷污染梯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各样点中细菌的总量远远大于真菌的总量,随着总砷浓度的增高,细菌、真菌的总量均具有降低的趋势,而Fungi/Bact...
- 孙玉青张莘刘蕾胡亚军陈保冬
-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PLFA砷污染
- 唐山某焦化厂污染区地表水PAHs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被引量:7
- 2021年
- 焦化行业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一直倍受关注,尤其是在中国唐山等焦化企业聚集地.为探讨唐山地区焦化厂周围地表水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的污染特征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选取该地区某典型焦化厂,通过对其周围水样的采集与检测,解析了该焦化厂周边地表水中PAHs的组成特征、生态风险商值及(非)致癌风险指数,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区域内地表水体中∑16PAHs平均含量为0.757μg·L^(-1),以低分子量蒽(Anthracene, Ant)和高分子量荧蒽(Fluoranthene, Flt)为主,其中,Ant为距离焦化厂较远水体的特征污染物,而焦化厂内部及外围水体则以Flt为特征污染物.生态风险评价表明,∑PAHs在研究区大部分地表水中存在较高生态风险.健康风险评价表明,整体上女性承受的(非)致癌风险高于男性;皮肤暴露产生了一定的(非)致癌风险,且其非致癌风险指数呈现出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敏感性分析显示,体重、暴露频率、每日饮用水摄入量等参数在模型中对各个暴露途径均有较高影响,需要在风险评价中加强关注.该研究有利于推动对焦化场地地表水PAHs污染的治理与防控,也为进一步探索焦化场地PAHs污染和迁移特征提供了理论基础.
- 邢淑萍李林凤符耿雪冯海艳郝志鹏张莘陈保冬
- 关键词:多环芳烃焦化厂地表水特征污染物
- 丛枝菌根共生建成的信号识别机制被引量:3
- 2016年
-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共生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互惠共生现象,对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及维持生态系统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AM共生体的建立需要AM真菌和宿主植物间一系列复杂的信号识别、交换和传导。本文总结近年来相关文献,从AM共生体形成前期及AM共生体形成期两个阶段,分别综述了信号物质的生物合成过程、调控过程及其作用机制,希望有助于进一步认识AM共生体建成过程,同时通过分析当前研究工作的不足及未来研究动向,期望推动相关研究工作。
- 侯时季陈保冬张莘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信号识别
- 三七根腐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碳源利用特征研究被引量:34
- 2015年
- 根腐病是药用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的多发性病害,而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与根腐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利用末端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Biolog技术研究了云南文山三七种植园健康和发病三七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碳源利用特征,结果表明健康和发病植株的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和代谢活性差异不显著,但是真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健康和发病植株根际土壤都以小茎点霉Phoma exigua及镰孢菌属Fusarium真菌为主要种群,而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火丝菌属Pyronema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真菌类群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发病植株根际土壤,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和刺座霉属的Volutella colletotrichoides的相对丰度则显著低于发病植株。
- 吴照祥郝志鹏陈永亮曾燕郭兰萍黄璐琦王勇陈保冬
- 关键词:根腐病真菌群落
- 长期定位施肥土壤中的丛枝菌根真菌及其频度
- 采集封丘实验站长期定位施肥土样,从中鉴定出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真菌种属,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下AM真菌群落的分布和AM真菌种的频度。结果表明,长期施肥尤其是P肥和有机肥的投入降低了...
- 王冬梅王晓英陈保冬王幼珊朱永官
- 关键词:长期定位施肥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