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 作品数:50 被引量:139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安徽省地震局重点基金安徽省地震局合同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安徽省前兆数据异常跟踪深入分析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通过梳理安徽省内2014—2017年观测系统、人为干扰等6类数据异常事件,形成背景值数据库,借此深入剖析事件的变化特征,综合研究得出:①时间变化显示,安徽省内各类异常事件条目大体呈逐年增多的趋势;②学科特征显示,地电、地磁、形变、流体观测异常事件均以某类事件为主,具有一定的学科特征;③空间分布显示,各类异常事件呈随机性分布,不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④各类事件均形成以影响因素、变化形态为主要指标的特征库,已作为安徽省内跟踪分析工作的重要判定依据。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安徽地区的前兆异常判定和趋势预测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安徽前兆仪器运维工作提供了方法指导。
- 刘川琴李发谢庆裴红云陈俊
- 关键词:前兆数据
- 蒙城地震台地磁加卸载响应比与邻区地震关系研究
- 2015年
- 安徽地区在2009年至2015年间发生了多次中等强度地震,该研究作者应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蒙城台2008年至2015年地磁资料进行处理,在研究蒙城台P(Z)值的异常变化与该台周围地震关系的基础上,给出映震异常的定量指标及预报效果。
- 应允翔陈俊汪继林刘红飞张明明
- 关键词:加卸载响应比日变幅地震
- 数字地磁绝对观测若干问题探讨被引量:5
- 2010年
- 结合全国地磁台网2008年的观测数据,研究了绝对观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如D I仪操作的基本技术、基线值计算中软件的使用技巧和基线选定的方法,以及绝对观测仪器的维护等。
- 邓娜杨冬梅杨艳芳陈俊
- 关键词:基线地磁台网
- 雷电对地磁相对记录干扰机理探究被引量:6
- 2012年
- 地磁相对记录中,雷电干扰在全国范围普遍存在,但干扰原理尚未明了,给仪器的日常维护和数据预处理带来困惑。以蒙城地震台2009—2010年两套GM4磁通门磁力仪记录的数据为基础,针对该类干扰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其形成原理进行探索。
- 李雪华陈俊赵银刚王晨汪继林宦吉洪孙鸿博刘红飞薛志明吴坤
- 关键词:雷电地磁感应雷
- 应用卷积神经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识别地磁场干扰事件
- 2022年
- 随着受干扰地磁观测仪器数量的不断增多,现有半人工识别干扰事件的方法存在效率低、工作量大、识别结果因人而异等问题。本文利用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全国地磁台网原始观测数据和地磁专家标注的2小时内干扰事件记录,分别构建干扰事件样本和正常样本各51357条,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提出一种新的干扰事件识别模型,实现干扰事件的自动、快速分类。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在验证集的准确率达到92.93%,在测试集的准确率达到93.37%。与MLP、FCN、ResNet三种模型相比,本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平均提高近8.76%,表明卷积神经网络和自注意力机制等深度学习算法在地磁观测数据干扰事件识别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为进一步精确识别各类干扰事件探索了一种新思路。
- 单维锋李志扬陈俊刘海军张秀霞邢丽莉胡秀娟夏庆新夏金铸
- 关键词:卷积神经网络
- 地磁观测数据重构技术研究被引量:9
- 2016年
- 基于地磁相对记录数据在1 000km范围内有较高的相关性,本文以缺失数据台站的邻近台站作为参考台站,通过关系拟合及加权对缺失数据进行了重构.数据仿真结果表明:重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变化形态极为一致,磁静日平均重构残差仅为0.11nT,磁扰日平均重构残差为0.23nT;重构数据与原始数据的功率谱密度变化特征基本相同,相关性高达1.0.此外,从时域和频域上验证了空间加权法在地磁相对记录数据重构上的有效性,将其应用于实际缺失数据重构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姚休义滕云田杨冬梅姚远陈俊
- 关键词:残差
- 一种磁通门台阵野外长期观测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磁观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磁通门台阵野外长期观测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底部通过固定层固定于仪器坑内,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第一封盖和第二封盖,所述第二封盖外覆盖有覆土层,所述罐体顶部预留有出口管,所述罐体内...
- 何康陈俊刘泽民陆栋梁李军辉
- 地磁时变观测数据中高压直流输电干扰事件多尺度表示及识别方法
- 2024年
- 高效准确地识别地磁时变观测数据中受高压直流输电干扰的波形对于提高地磁时变观测数据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高压直流输电干扰事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干扰程度变化多样,给识别任务带来巨大困难.为了能自动识别长短不同的高压直流输电干扰事件,本文提出一种高压输电干扰事件的多尺度表示及识别方法:利用小波技术具有多尺度的特性,卷积神经网络具有自动特征提取的特性,将二者结合,设计了一个多输入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识别地磁中的高压直流输电干扰事件.首先使用离散小波技术将地磁时变观测样本进行多尺度分解,得到原始样本的多尺度表示,再将分解后的多尺度地磁时变观测样本分别输入到含有多个输入分支的卷积神经网络中,每个分支分别自动提取不同尺度的特征,然后将多个尺度的特征融合,并加入注意力机制来自适应计算每个尺度特征的权重,对多尺度特征进行加权处理,再采用全连接层和SoftMax层进行分类,本文将该模型命名为CBAM-MCNN.在中国地震前兆台网中心提供的高压直流输电干扰样本上进行试验,并将本文所提出模型的识别效果与现有的全卷积网络、残差神经网络、多输入卷积神经网络、IICM-HVDCT-CNN-LSTM进行了对比,在5271条测试样本集上,本文所提出的CBAM-MCNN模型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7.14%,F_1值达到了97.12%,远远高于其他4种对比模型.
- 李良超刘海军单维锋雷东兴袁静陈俊王浩然袁国铭
- 关键词:小波分解
- 利用天然地震研究蒙城地震台区域范围内介质的品质因子Q值
- 2010年
- 基于单次散射模型的尾波功率谱分析法,利用安徽省蒙城区域数字地震台1999年12月30日记录震中距35 km,M_S 4.1地震波形资料计算蒙城地震台周边半径约55 km范围内区域地球介质不同频率的Q值,发现0.5—20 Hz频率范围内,Q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Q_c=Q_0f~η,Q_0为1 Hz时的Q值,即Q_c=27.04f^(0.9952±0.0004),其中Q值在13—533范围内,平均值为273,η值在0.9952±0.004。结果表明,蒙城地震台附近范围内Q值具有较强的频域依赖性,与他人研究求得的Q作比较,平均值结果接近该Q值可以较好反映当地地球介质的品质因子;给出当地地震波传播介质的平均自由程为15 km,探讨介质的品质因子Q(Q_c)值的物理意义及应用,对研究本地区的地震活动习性及震后趋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曾宪军童国林韩成跃张娟陈俊孙宏博
- 关键词:地震尾波Q值
- 基于云平台的地震前兆台网数据通信技术被引量:1
- 2018年
- 针对地震前兆数据到云端传输的可靠、稳定和高效问题,研究了前兆数据通信策略中云端的资源动态分配方式以及基于UDP通信协议的传输技术和高效数据压缩技术,实现将数据以尽快速度可靠的传输到云端的数据汇聚平台,为前兆海量数据信息的存储、分析、清理、分割提供通信传输保障。
- 王晨陈俊刘金城赵银刚裴红云谢庆
- 关键词:前兆台网传输技术通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