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闵飞琼

作品数:14 被引量:18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盆地
  • 6篇油气
  • 6篇储层
  • 5篇营城组
  • 5篇准噶尔盆地
  • 4篇山岩
  • 4篇松辽盆地
  • 4篇火山
  • 4篇火山岩
  • 3篇油气运聚
  • 3篇运聚
  • 3篇输导
  • 3篇剖面
  • 3篇物性
  • 3篇火山岩储层
  • 3篇白垩系
  • 3篇标准剖面
  • 3篇成藏
  • 3篇储层物性
  • 2篇营城组火山岩

机构

  • 7篇吉林大学
  • 5篇中国石化胜利...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14篇闵飞琼
  • 6篇王璞珺
  • 5篇宫亚军
  • 5篇曾治平
  • 4篇黄玉龙
  • 3篇唐华风
  • 3篇高有峰
  • 3篇白雪峰
  • 2篇边伟华
  • 2篇刘万洙
  • 2篇吴颜雄
  • 2篇林会喜
  • 2篇崔海娜
  • 2篇李金龙
  • 2篇于民凤
  • 2篇时孜伟
  • 2篇姜雪
  • 2篇张艳
  • 2篇贾军涛
  • 2篇李喆

传媒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石油学报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特种油气藏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油气勘探历程与勘探思路剖析
王璞珺程日辉刘万珠王树学董清水杨会东李金龙于民凤王国栋姜雪崔坤宁贾军涛张斌闵飞琼候景涛时孜伟崔海娜唐华风张艳黄玉龙郭振华高有峰白雪峰
在充分收集整理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主要采用两套研究流程并进的技术路线:一、是采用地质条件分析与人文因素分析、国家需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剖析重大勘探突破产生的背景、条件和过程,探讨其中的成功经验对中石化探区目前的适用性及...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勘探
营城组一段及下段岩性岩相和储层物性的精细刻画——基于标准剖面营一D1井全取心钻孔资料被引量:12
2007年
营一D1井是2006年为揭示营城组内幕基准剖面而布置的探井。经揭示,营城组一段及下段岩性为:熔岩,包括流纹岩、松脂岩、珍珠岩和玄武岩;火山碎屑熔岩,包括角砾熔岩、凝灰熔岩和熔结凝灰岩;火山碎屑岩,包括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沉火山碎屑岩,包括沉凝灰岩和沉火山角砾岩。其岩相主要为喷溢相、爆发相和火山沉积相。物性测试资料显示,该井岩心平均孔隙度为15.17%,平均渗透率为1.51×10-3μm2,孔渗线性相关性较好。根据压汞数据各参数将孔隙结构分为6类。综合评价物性与孔隙结构,将该井段划出4类储层:Ⅰ类为好储层,高-特高孔、特高渗,细、中、粗喉共存,粗喉比例大;Ⅱ类为次好储层,高孔、高渗,细喉为主;Ⅲ类储层为中等储层,中孔、中渗,细喉;Ⅳ类为差储层,中、低孔,低溶,细喉。
吴颜雄王璞珺曲立才闵飞琼李喆任利军
关键词:营城组储层物性
营城组三段及二段岩性岩相和储层物性的精细刻画——基于标准剖面营三D1井全取心钻孔资料被引量:15
2007年
于标准剖面新部署钻探营城组上部的全取心钻孔揭示,营城组三段厚205.70 m,营城组二段厚48.75 m(未钻穿)。主要岩石类型包括火山熔岩类、火山碎屑熔岩类、火山碎屑岩类、沉火山碎屑岩类和沉积岩。整个井段火山喷发划分为3个旋回10个期次。火山岩的有效储集空间包括4种11类,储集空间组合关系有4种,孔缝直接连通型是最好的储集空间类型。用岩心、薄片和物性测试划分出4种孔隙分布和7种孔隙结构类型,单峰偏粗态型和双峰态型孔隙分布最好。低排驱压力-粗孔喉为最好的孔隙结构类型。
闵飞琼王璞珺于世泉黄玉龙吴颜雄李喆任利军
关键词:营城组储层
车排子地区白垩系底部不整合结构及输导作用被引量:13
2015年
基于大量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分析了车排子地区白垩系底部不整合结构特征、输导通道类型及输导作用。车排子地区白垩系底部不整合主要为2层结构,不整合面之上岩石及半风化岩石发育,风化黏土层不发育。研究区具有双运移通道、单运移通道、封堵型3种通道类型,双运移通道类型与油气高显示程度、高运移指数有良好对应关系,此类型输导通道发育区的构造高部位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
秦峰曾治平宫亚军闵飞琼
关键词:白垩系
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机构储层定量分析被引量:45
2008年
根据火山岩形态和内部结构,将松辽盆地白垩系营城组火山机构划分为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近源相带和远源相带。基于304个钻井岩样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压汞法毛细管压力曲线资料,对火山机构3个相带的储层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的储层具有大孔隙、宽长裂缝、孔喉半径大、孔喉分选好的特征,实测孔隙度为2%~25%,平均为7.74%,实测渗透率为(0.01~100)×10^-3μm^2,平均为1.99×10^-3μm^2,属于中孔高渗储层,局部为高孔高渗储层。近源相带的储层具有中等孔隙、窄小裂缝、孔喉半径较大、孔喉分选较好的特征,实测孔隙度为1%~15%,平均为7.47%,实测渗透率为(0.01~20)×10^-3μm^2,平均为0.95×10^-3μm^2,属于中孔中渗储层,局部为中孔高渗储层。远源相带的储层具有中小孔隙、宽长裂缝、孔喉半径小、孔喉分选差的特征,实测孔隙度为1%~10%,平均为6.95%,实测渗透率为(0.02~1)×10^-3μm^2,平均为0.13×10^-3μm^2,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目前火山岩勘探的有利目标为火山口-近火山口相带。
唐华风庞彦明边伟华王璞珺闵飞琼丁日新
关键词:松辽盆地火山岩储层微观结构
中石化松辽盆地南部区块石油地质评价
王璞珺程日辉孙晓猛刘万洙郝福江郑常青崔凤林陈树民张天霞李金龙崔坤宁张斌姜雪贾军涛侯景涛时孜伟崔海娜闵飞琼王加强许中杰唐华风高有峰王国栋白雪峰于民凤张艳黄玉龙岳翠王清斌臧春艳郝国丽边伟华杨冬王松君
该课题《松辽盆地南部区块石油地质评价》是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油田事业部油气勘探先导项目《中石化北方新区选区评价研究》的下属课题,目的是基于现有区域地质资料、地球物理资料和生油岩与储层物性资料,补充必要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采样...
关键词:
关键词:松辽盆地沉积相
火山岩风化壳发育规律及油气地质意义——以准西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例被引量:13
2019年
准噶尔盆地已发现较多与火山岩风化壳有关的油气藏。以盆地西缘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为例,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及测井等技术,分析石炭系风化壳发育规律,明确研究区石炭系油气成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山岩顶部发育黏土层、水解层和淋滤层共3层结构的风化壳;风化时间决定风化壳的厚度,古地形控制风化壳结构层的完整性,岩性和断裂影响风化壳的局部变化。风化壳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主要有:①淋滤层中的各类火山岩均可以成为有利储层。②黏土层与水解层是风化壳型地层圈闭的有效盖层。③淋滤层与上覆砂体是风化壳内部油气藏的重要横向输导层。受风化壳结构控制,研究区石炭系具有断层-毯砂、断层-淋滤层及断层-毯砂-淋滤层共3种输导方式,油气主要富集于毯砂-淋滤层错断对接区、近断裂带及毯砂-淋滤层超覆对接区。
林会喜宫亚军赵乐强闵飞琼曾治平管永国牛靖靖
关键词: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油气运聚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控制烃、储演化与油气充注过程被引量:13
2014年
准噶尔盆地中生界地层普遍发育异常高压,且与油气分布关系复杂。为了明确异常高压形成演化过程与烃源岩成烃演化、储层成岩演化的关系及其在成藏期油气充注过程中的作用,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录井资料,充分采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测试成果,建立地层压力、生物标志物、储层物性分布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异常高压对成烃、储层成岩演化以及油气充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压作用影响下,烃类演化保持较长的时限,对于盆地腹部有效烃源岩的长期演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储层砂岩的孔渗条件也直接或间接地受控于异常高压演化,是现今深部储层砂岩保持较好的孔渗条件的重要成因之一;成藏关键期,油气充注过程在超压或强超压驱替作用下,油气的横向和垂向运移具幕式排放特征。
谭绍泉曾治平宫亚军闵飞琼陈雪
关键词:异常高压储层成岩作用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油气分布特征及主控因素
2016年
通过对现今油气来源与分布及流体包裹体充注特征的系统性研究,明确不同源油气空间分布的主控因素,分析其成藏潜力。研究表明,烃源岩的发育范围及热演化程度是影响腹部"自生自储"成藏潜力的首要问题;有效的断—毯输导体系(断层)是"下生上储"油气成藏关键;成藏期超压演化控制油气充注与分布,同时超压演化对储层形成有效保护;成藏关键期古构造则控制油气有利聚集方向;侏罗系"自生自储"油气、2区块八道湾组侏罗系源的"自生自储"油气和1区块八道湾组中二叠统源的"下生上储"油气潜力大。
闵飞琼冯天舒张蕾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侏罗系油气分布主控因素
新北油田沉积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新北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垦东潜山披覆构造带北部,勘探开发还处于起步阶段。为了解新北油田储层特征、认识油田成藏规律,基于垦东地区勘探的实践,对新北油田的地层特征、沉积特征及油藏特征进行了研究。新北油田沉积体系自下而上为:古近系湖泊相、新近系河流相(辫状河、曲流河和网状河沉积相);辫状河沉积包括心滩(河道砂坝)和河床滞留两种沉积亚相,曲流河沉积包括河道、堤岸、泛滥平原3种沉积亚相,网状河沉积包括泛滥平原和河道两种沉积亚相;曲流河沉积相是新北油田最主要的储集层,边滩、心滩沉积亚相储油物性最好。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新北油田沉积特征对油气成藏有较强控制作用,油藏类型以岩性油气藏为主。
付兆辉陈发景李敏时丕同闵飞琼
关键词:沉积相油气成藏新北油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