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学隆

作品数:39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出血
  • 9篇血管
  • 9篇内囊
  • 9篇内囊出血
  • 9篇家兔
  • 5篇应激性
  • 5篇脑干
  • 5篇脑血
  • 4篇血管病
  • 4篇血流
  • 4篇十二指肠
  • 4篇内压
  • 4篇帕金森
  • 4篇帕金森氏病
  • 4篇微循环
  • 4篇颅内
  • 4篇颅内压
  • 4篇脑干出血
  • 4篇脑血管
  • 4篇脑血管病

机构

  • 38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承德医学院
  • 1篇东京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泰山医学院
  • 1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天津市医药科...
  • 1篇天津市西青医...
  • 1篇天津协和生物...

作者

  • 39篇金学隆
  • 9篇景文莉
  • 6篇郑杨
  • 6篇张昭强
  • 5篇沈海明
  • 4篇孙兵
  • 4篇高伟
  • 3篇朱学良
  • 2篇张向群
  • 2篇李晶
  • 2篇孙熠
  • 2篇朱燕君
  • 2篇李之烨
  • 2篇张丽敏
  • 2篇梁宾
  • 1篇孙阁
  • 1篇颜勇
  • 1篇黄健中
  • 1篇吴晓光
  • 1篇赵香芳

传媒

  • 6篇中国微循环
  • 2篇天津医药
  • 2篇微循环技术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微循环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生理学会...

年份

  • 7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1β和TNF-α对于帕金森氏病临床进程的参考意义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最常见的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见于老年人群中.它是由几个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导致的,中脑的黑质-纹状体系统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丧失和纹状体中多巴胺...
姚智力金学隆
关键词:神经炎症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血液流变特性经时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血液流变特性的经时变化,总结变化规律,分析其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及出血组,后者又分为出血后3、6、12、24h四个亚组,每组6只。尾尖剪断取自体血0.1ml定位注射至大鼠右侧内囊,假手术组除不注血外,其余操作同出血组。假手术组即刻取血,出血组分别于各时间点取血做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各出血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各指标总体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出血各组间比较,全血低切黏度在出血后3~12h明显升高,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在24h升高最明显,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聚集指数(EAI)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升高,前者在24h达高峰,后两者高峰时间为出血后12~24h。结论大鼠急性内囊出血后不同时段的血液流变学参数发生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改变,将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微循环功能。
张丽敏金学隆王世忠李之烨Mizoguchi Kazushige
关键词:脑出血血液流变学微循环
家兔内囊出血模型制作及出血后颅内压及迷走神经放电变化的探讨
脑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极高的重症疾病,绝大多数是由于高血压引起,内囊的位置特殊,绝大多数脑出血好发在基底节的壳核及内囊区,而壳核的出血也常侵入内囊,并以内囊损害体征为突出表现。营养纹状体和内囊的中央动脉主...
景文莉张昭强高伟金学隆
关键词:颅内压
文献传递
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检测手段研究进展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类由于神经元和(或)神经元髓鞘的丧失所导致的,随着时间推移而恶化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除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等极少数病种的病程进展较快,绝大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程缓慢。如帕金森氏病(Pa...
姚智力金学隆
使用红色色度坐标探讨家兔脑干出血条件下的十二指肠及空肠粘膜绒毛的微循环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脑干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者病死率高。本研究拟使用红色色度坐标探讨家兔脑干出血条件下的十二指肠及空肠粘膜绒毛的微循环动态变化 ,以期建立起消化道微循环的检测机制 ,为预防和治疗脑干出血并发消化道出血这一难症提供参考指标。方法本实验使用日本大耳白家兔 (雄 ,1.5~1.8kg) ,30只进行活体实验 ,使用25 %Urethane静脉麻醉 ,施行颅骨打孔手术做成急性脑干出血动物模型。使用微循环显微镜血管摄像装置及微循环电视录像系统连续测定脑干出血条件下的十二指肠及空肠粘膜绒毛的充血程度 ,使用计算机Photoshop软件连续解析同一绒毛同一坐标点上的红色色度坐标值的经时变化 ,做成小肠绒毛同一位点上的红色色度坐标值的经时移行曲线。结果1.显示脑干出血负荷后的十二指肠粘膜的红色色度减低 (苍白 )及与之同步的微小形态改变。2.显示脑干出血负荷后空肠粘膜绒毛的一过性充血程度增大及随后的恢复经过。结论本实验条件下 ,家兔脑干出血负荷后的十二指肠粘膜苍白已被红色色度坐标值曲线的经时减低所证实 ,反映出粘膜血流这一最重要的溃疡防御因子在急性脑干出血条件下的急剧改变 ,可成为随之产生的应激性上消化道溃疡的病生理基础。
金学隆沈海明郑杨孙兵朱学良夏睦群
关键词:脑干出血应激性溃疡十二指肠家兔粘膜血流
帕金森氏病患者睡眠脑电慢波活动与左旋多巴诱发的运动障碍的关联性(综述)
临床上一旦确诊为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就应开始保护性治疗,以最大化保护和挽救易受损害的黑质神经元,减缓或阻止疾病进展.左旋多巴疗法在控制典型运动症状的同时,随着疾病的进展,会引发异常的...
毕英杰金学隆
关键词:帕金森氏病睡眠过程左旋多巴
利钠肽与脑出血被引量:2
2007年
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NP)是近20年间发现的一类多肽,目前发现的利钠肽有5种类型,分别是ANP、BNP、CNP、DNP和VNP,它们具有遗传上的同源性和相同的受体系统。利钠肽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研究发现利钠肽对脑出血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可能与利钠肽的抗炎和抗应激等作用有关。
何炜金学隆
关键词:利钠肽脑出血
免散瞳眼底微血管影像辅助糖尿病性脑血管病诊断的实例分析
目的:探讨微血管可视化检测的精准方法,为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的早期发现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对空腹血糖值超过正常范围上限的患者,使用芬兰Optomed手持式免散瞳眼底照相机,无创性地记录双眼眼底图像,对眼底血管进行图像解析...
金学隆
干细胞治疗老年性脑机能障碍的实验研究进展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类异质性高、病因复杂的系统性疾病.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这类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是细胞内特定蛋白质的异常聚积,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多数神经退行性...
秦浩然金学隆
关键词:病理机制干细胞治疗
家兔内囊出血模型制作及出血后颅内压和迷走神经放电变化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家兔内囊出血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出血后颅内压及迷走神经放电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制作内囊出血动物模型,通过RM6240B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于内囊出血前分别记测颅内压和迷走神经放电变化。结果模型制作成功,并记测到动物内囊出血后颅内压增高(P<0.01)和迷走神经放电活动的增强(P<0.01)。结论实验中采用的脑立体定向技术及方法可以成功地建立家兔内囊出血模型,观察到内囊出血后出现颅压及迷走神经放电活动的变化,可为脑出血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景文莉张向群金学隆
关键词:内囊动物颅内压迷走神经动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