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勇
- 作品数:52 被引量:463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深化大国成长的国际政治社会学研究被引量:7
- 2005年
- 大国成长既有特殊性要求,也有普遍性要求,后者要求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大国成长与国际社会的关系,这是因为国际社会是大国成长的基本社会背景,大国本身就是国际社会互动的产物,国际社会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部分地扮演着国际社会的组织者角色,此外,大国必须具备较好的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的规范与道德的基本载体。
- 郭树勇
- 关键词:国际政治社会学
- 论大国成长中的国际形象被引量:45
- 2005年
- 世界大国兴衰史表明,历史上那些能够担当重任的大国,都曾经以一种先进的合社会化的形象出现在世界面前。“大国形象”则是指现时代的国际社会中一个大国应该具有的良好精神面貌与政治声誉。当代条件下一个良好的大国形象的形成,至少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即现代身份、世界贡献、战略意志、特殊责任、有效治理。
- 郭树勇
- 关键词:国际社会
- 利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成果推动中国国际关系研究
- 2003年
- 郭树勇
-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
- 试论邓小平外交思想中的国际主义被引量:2
- 2007年
-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是国家利益至上原则,但也有其国际主义的一面。其主要特点是提倡非中心主义,践行消极的国际主义,强调国际责任;其主要表现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主张、反对霸权主义原则和“搁置主权、共同开发”国际合作观念。
- 郭树勇
- 关键词:邓小平外交思想国际主义
- 新国际主义与中国软实力外交被引量:34
- 2007年
- 需要我们研究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概念。软实力与硬实力相对,不仅指制度力量与文化力量,还包括国际认同、话语实践以及外交艺术。它在国际关系方面实质上体现了国家在国际社会化、制度化与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在外交方面往往与国际主义路线有着密切的联系。国际主义曾经为20世纪中国的大国成长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在今后的和平与发展进程中仍然是软实力外交的重要内容。
- 郭树勇
- 关键词:外交战略新国际主义软实力
- 论西方对华“软遏制”战略及其对策思考被引量:4
- 2008年
- 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采取了一种"高明"的"软遏制"战略,其基本方式是把中国等新兴大国拉入国际体系进行"体制内斗争与合作",中国责任论是其目前的主要表现形式。由于中国责任论既有合理性又有消极性,因此,我国不能像过去那样采取简单的封闭、防御和批判策略,必须考虑转换战略姿态,尝试着运用软实力建设以及软硬两种力量的综合平衡来应对"软遏制"。软实力建设与和平发展战略有着内在的联系,这是对付"软遏制"的基础工程。
- 郭树勇
- 关键词:软实力中国责任论遏制战略
- 全面推进中外人文交流被引量:5
- 2016年
-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展开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对外人文交流迎来了大转折、大升级、大发展的新时期,交流总量猛增,交流范围拓展,交流机制相继建立,有力地支持和配合了我国的国家总体外交和世界范围的民心相通事业,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 郭树勇
- 关键词:人文交流总体外交国际社会
- 论和平发展进程中的中国大国形象被引量:23
- 2005年
- “大国形象”是指现时代的国际社会中一个大国应该具有的良好精神面貌与政治声誉,大国形象建设是提高自身作为一个大国的软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和平发展时代其成长的必由之路。大国形象的构成,至少包括现代身份、世界贡献、战略意志、特殊责任、有效治理等五方面要素。邓小平的国际关系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国际形象论述,他为中国的大国成长明确提出四种国际形象设计, 即和平力量的形象、改革开放的形象、安定团结的形象以及独立自主的形象。在新时代,要建设中国大国形象,还要注重四条基本原则即行动实践与话语实践相辅相成的原则、国家外交与民间外交相匹配的原则、日常性塑造与超常规塑造相结合的原则。
- 郭树勇
- 关键词:国际社会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哲学的变与不变被引量:8
- 2004年
- 因受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对外关系从近代开始进入改良与自强、革命与战争年代,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也发生了历史性嬗变,“富强”由一个边缘性目标上升为核心目标。但中国的和平主义文化精髓始终不变,它与以主权原則为核心的现代制度一起,共同成为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基础,规定了中国在走向富强的过程中将始终奉行和平对外战略。
- 郭树勇
- 关键词:外交哲学和平主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家主权原则
- 论区域共识的制度化道路——兼论东亚共识的制度化前景被引量:18
- 2006年
- 区域共识的国际制度化要具有至少5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即区域认同要上升为强势权力的持续意志,要经过预期收益/成本比较,要经过一定时期的成功实践或者试错阶段,要经过持续的、有组织的国际沟通与国际谈判从而形成紧迫的制度化意识,最后往往要经由一个制度化临界点。关于东亚观念的建构及其制度化,目前关键在于:一是要弱化美国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作用,二是要建立中日经济合作轴心,三是要培育强有力的地区国际政治文化。
- 郭树勇
- 关键词: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