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德英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杂交
  • 3篇满江红
  • 3篇红萍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单克隆抗体检...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分析
  • 1篇性器官
  • 1篇盐害
  • 1篇盐浓度
  • 1篇有性繁殖
  • 1篇有性杂交
  • 1篇鱼腥藻
  • 1篇育种
  • 1篇育种概况
  • 1篇杂交后代
  • 1篇杂种
  • 1篇藻细胞
  • 1篇渗透胁迫

机构

  • 7篇福建省农业科...

作者

  • 7篇郑德英
  • 7篇唐龙飞
  • 5篇章宁
  • 3篇陈坚
  • 1篇余辉
  • 1篇刘中柱
  • 1篇林沧

传媒

  • 4篇福建省农科院...
  • 1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亚热带植物通...

年份

  • 1篇1996
  • 1篇1995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盐浓度对红萍生长及若干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1
1994年
低盐浓度(0.2%NaCl)对红萍生长有促进作用,处理组形态比对照厚而大朵,根系较长,且健壮,含水量与对照相似,但高浓度使萍体含水量明显减少。萍体NaCl积累量随着培养液中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生产指标测定表明,在低盐浓度下生长的红萍,叶绿素含量、固氮酶活性和全氮含量明显增加,可溶性糖含量则最低。低盐浓度促进红萍生长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光合作用和固氮能力提高的结果。
章宁唐龙飞郑德英
关键词:红萍氯化钠生理指标
萍藻重组研究Ⅱ、应用孢子果技术获得萍藻重组成功被引量:1
1989年
应用去除藻体细胞的老熟或萌动的大孢子果直接加入同种或异种红萍大孢子果的鱼腥藻,取得了重新组合,其成功率达10%。重新组合的萍藻,第一步经显微镜观察、固氮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重新组合的大孢子果萌发出来的红萍体内具有鱼腥藻;第二步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验证,确认为萍藻重组成功,其组合为细绿无萍藻×小叶萍鱼腥藻、细绿无藻萍×墨西哥萍鱼腥藻、小叶无藻萍×细绿萍鱼腥藻、细绿无藻萍×细绿萍鱼腥藻。小叶无藻萍×小叶萍鱼腥藻。
郑德英林沧刘中柱唐龙飞
关键词:鱼腥藻细绿萍藻细胞单克隆抗体检测固氮酶活性
回交满江红3号(MH3-1)若干抗逆特性研究被引量:8
1994年
以杂种榕萍1号为父本,以榕萍1号原母本小叶满江红为母本进行回交,获得回交满江红3号(MH3-1),脂酶同功酶谱等鉴定为真杂种。其抗热能力和耐盐性均比父母本及其他满江红为高,品质好,繁殖速度快,适用于我国南方晚季和滨海盐土开发利用。回交满江红3号较其他萍种在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均有大幅度提高,是回交满江红3号免受盐害的生理基础之一。
郑德英唐龙飞章宁陈坚余辉
关键词:满江红杂交抗逆性
红萍盐害若干生理生化机理的探讨
1995年
由繁殖系数测定表明,回交萍耐盐阀值为0.8%NaCl浓度。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是在盐胁迫下脯氨酸(Pro)含量积累、电解质外渗率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细胞保护酶活性测定表明,SOD和POD酶活性随盐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AT对盐反应敏感,在低盐浓度酶活性急剧升高。不同盐胁迫下酯酶同功酶谱分析表明,盐胁迫诱导基因表达新的酶带,同时抑制原有的一些酶带。认为红萍盐害主要由脂质过氧化作用和渗透胁迫引起。
章宁唐龙飞郑德英
关键词:细胞保护酶渗透胁迫盐害红萍
小叶满江红与墨西哥满江红杂交后代有性器官(孢子果)形态学分析被引量:5
1996年
1992年,从小叶满江红(A。microphylla)与墨西哥满江红(A。mexicana)的有性杂交后代中得到育性正常的大小孢子果。采用光学与扫描电子显微锐分别对来自亲本和子一代杂种大孢子果的孢囊外周壁和浮膘表面形态以及小孢子果泡胶块上的钩毛形态和钩毛横隔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满江红分类及杂种鉴定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依据。
唐龙飞陈坚章宁郑德英
关键词:满江红种间杂种形态学
我国红萍育种概况及其展望被引量:7
1993年
本文回顾了我国红萍养殖、品种引进及红萍种质改良等方面的先期研究。较详细介绍了福建省农科院红萍研究中心在红萍种质改良与育种方面(包括有性杂交育种、萍藻重建共生体、辐射诱变育种、回交育种等)所作出的努力。对回交萍优良株系MH3—1的种性特征作了描述。未来红萍育种应注意选育饲饵料型、耐盐型、高富集型的红萍品种,在上述已采用的红萍育种方法基础上再结合抗虫基因导入、原生质体杂交融合以及基因电击法等技术,可望使红萍育种取得更有效的成果。
唐龙飞郑德英
关键词:红萍育种苹果
满江红有性杂交研究及其鉴定被引量:6
1994年
进行了69个不同组合的满江红有性杂交,有18个组合萌发出苗,其中三膘亚属内种间杂交占13个,三膘亚属与九瞟亚属间杂交占5个,而九膘亚属与三膘亚属间杂交和九膘亚属内种间杂交,均未取得成功。对杂交幼苗作脂酶同功酶分析,证实确系杂种后代。 杂种满江红(重组细绿满江红)自交,绿苗率高。应用杂种满江红(重组细绿满江红、杂交榕萍)作父本,小叶满江红为母本,也取得较高的绿苗率,而以杂种满江红(重组细绿满江红)为母本,小叶满江红为父本,效果不好。这其间出现了部分或大部分的白化苗或黄绿苗,其机理和成因有待进一步探明。 应用杂交方法,可以提高满江红抗热能力。发现杂交苗的蕨藻发育存在3种情况,这为进一步研究萍藻共生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一定意义。
郑德英唐龙飞章宁陈坚
关键词:满江红有性杂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