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拓

作品数:20 被引量:10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4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油田
  • 5篇断块
  • 5篇油气
  • 5篇港西油田
  • 4篇地质
  • 4篇复杂断块
  • 4篇储层
  • 3篇点坝
  • 3篇剩余油
  • 2篇地层
  • 2篇地震
  • 2篇地震数据
  • 2篇地质模型
  • 2篇断块油藏
  • 2篇油藏
  • 2篇预设
  • 2篇三维地质
  • 2篇三维地质模型
  • 2篇曲流河点坝
  • 2篇网格

机构

  • 19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作者

  • 20篇邹拓
  • 3篇田昀
  • 3篇聂国振
  • 3篇胡晓兰
  • 2篇彭彬
  • 2篇周宗良
  • 2篇武玺
  • 2篇万永刚
  • 2篇成洪文
  • 2篇裴眼路
  • 2篇宋洁
  • 2篇陈璞
  • 2篇樊太亮
  • 2篇周连敏
  • 2篇王东林
  • 2篇张会卿
  • 2篇刘海富
  • 2篇周莹
  • 2篇陈淑芹
  • 1篇肖枚

传媒

  • 2篇内蒙古石油化...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录井工程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天然气与石油
  • 1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新疆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地质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体系再认识被引量:12
2010年
随着我国油气工业的不断发展,隐蔽油气藏已经逐渐成为油气藏勘探的主要类型,其勘探理论及勘探手段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的系统分析表明,截至目前层序地层学、古地貌、坡折带和油源控制4大理论有效地指导了隐蔽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研究。三级层序不整合面上、下空间和低位体系域为隐蔽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场所,不整合面自身的疏导能力和封闭机理是隐蔽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低位体系域中丰富的储集体和良好的空间配置为油气富集提供了条件。古地貌与坡折带制约着储集体的空间展布及汇聚沉积特征,指导了隐蔽储集体的横向追踪。优质烃源岩与储集层的位置关系可以为精确预测隐蔽油气藏发育范围提供思路。
胡晓兰樊太亮王宏语侯伟王建平邹拓
关键词:隐蔽油气藏层序地层学古地貌坡折带
港东油田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构造建模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以大港港东油田二区复杂断块油藏为例,综合地震、钻井、地质等认识,采取重点单砂层控制、层次模拟断层的分步模拟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的构造模型,解决了不同断块间构造成果数据的矛盾和井点分层数据合理性等问题,克服了单砂层多而薄、断层发育且产状变化大等技术难题,为下一步的沉积微相模拟、物性参数模拟以及利用油藏数值模拟进行剩余油的挖潜等工作提供地质依据。
邹拓丁亚军肖枚裴眼路
关键词:复杂断块油藏三维地质模型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姚家组SⅡ+Ⅲ砂组物源分析及沉积微相被引量:10
2011年
已有研究表明,松辽盆地西斜坡姚家组沉积初期古湖盆大面积暴露地表,形成的姚一段区域性假整合面成为后期油气向西运移的通道,因此,研究姚家组上部地层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油气的勘探开发意义重大。通过重矿物分布和小层砂岩百分含量分析,揭示了松辽盆地西斜坡地区姚家组SⅡ+Ⅲ砂组沉积时期受齐齐哈尔和英台双向物源控制。根据古构造层、古地貌形态、水体能量的控制因素分析,结合研究区49口岩心井资料和202口钻测井资料,阐明了西斜坡地区姚家组SⅡ+Ⅲ砂组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远砂坝、河口坝、砂坪、泥坪和混合坪7种微相类型,并总结出SⅡ+Ⅲ4、SⅡ+Ⅲ3、SⅡ+Ⅲ2、SⅡ+Ⅲ14个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研究区姚家组SⅡ+Ⅲ砂组在南北向物源控制下发育的7种微相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为最有利的砂体储集类型;湖水冲刷环境下形成的砂坪和混合坪很可能成为后期湖区勘探的潜在目标。
胡晓兰樊太亮张晓龙何辉王进财方芹邹拓
关键词:姚家组物源分析沉积微相油气
碳酸盐油气层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本文通过对歧口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进行岩石分类及储层岩性识别的研究,提出了利用碳酸盐岩储层成像测井孔隙度频谱判别储层有效性,建立了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分类标准,形成了一套适合碳酸盐储层油气层评价技术方法,在大港油田应用效果显著。
沈伟诚邹拓陈淑芹吴淑琴
关键词:歧口凹陷碳酸盐储层油气层
储集层“四性”关系研究在马东开发区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北大港油田马东开发区到目前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开发生产,随着新资料的增加,对其地质认识程度有了新的变化。为了给测井解释和储量计算提供依据,对沙一段储集层开展了"四性"关系特征研究。利用岩心、测井、试油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在测井数据标准化和岩心归位的基础上,研究目的层位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从而确定该区沙一段油层有效厚度下限标准。利用该标准进行老井油层复查和新井有效厚度划分,有效地提高了综合解释符合率,为该区储量计算和油田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裴眼路陈淑芹王坤阳周育文邹拓伍勇
关键词:沙一段含油性
复杂断块油田开发后期精细地质建模技术对策被引量:11
2015年
针对开发后期复杂断块老油田二次开发挖潜剩余油,需要准确认识储层三维空间分布、精细预测储层属性参数,展开了精细地质建模技术研究。采用逐级控制、分步建模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断块断层多、配置关系复杂、单砂层层多且薄的构造建模难题。利用SKUA软件地质网格系统,避免建模网格变形、坍塌及不稳定性等问题。同时,采取多条件控制、嵌套约束模拟属性建模方法,保证物性模拟参数优相关性,借助GPU加速、多核并行运算等技术手段,重点单砂层重点剖析的方法,建立30.0m×30.0m×0.5m精度模型,准确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将上述技术对策用于港西油田五区二三维地质建模中,实现了储层精细三维可视化,提高了储层参数预测精度,为后续精细油藏数值模拟预测剩余油提供科学、可靠的地质模型。
邹拓徐芳
关键词:复杂断块港西油田
北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藏高精度储层建模表征被引量:5
2016年
复杂断块油藏以断层配置关系复杂为典型特征,如何精准定量表征储层是目前地质建模的重点与难点。以北大港油田复杂断块油藏为例,充分利用地震、地质、测井、钻井、岩心等资料,多成果融合、多条件协同建立高精度储层模型。提出"分级分步"构造模型建立思路,简单快速地解决复杂断块油藏断层多且复杂等构造建模难题。分析网格系统对地质体的准确刻画与合理表达。采取"多维协同、相序约束"储层属性模型建立法,达到相控、物性参数优相关目的。同时对"甜点"区重点解剖,应用不同随机模拟方法嵌套使用建立储层构型级别模型,准确描述储层内部非均质性。运用以上技术手段可以在提高模型精度条件下,减少储层不确定性,为此类型油田开发部署提供客观、科学的高精度地质模型。
邹拓陈晓智
关键词:复杂断块网格系统
曲流河砂体刻画及内部构型技术研究与应用被引量:2
2014年
应用沉积、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曲流河废弃河道及点坝的测井和地震响应特征,探索性地开展了曲流河单砂体刻画;应用密闭取芯资料进行岩电交互分析,建立起侧积泥岩识别模式,并依据对子井公式计算出侧积泥岩产状。研究表明,侧积泥岩的倾角θ约为3.47°,倾向指向废弃河道的外法线方向,泥岩夹层纵向下延伸到砂体底部的2/3处。通过对点坝砂体进行含油饱和度测试,发现侧积泥岩上部为剩余油富集区。根据以上成果制订合理的挖潜技术对策,取得良好效果。
张会卿邹拓王少波
关键词:废弃河道点坝剩余油
储层预测技术在埕北断阶区的应用
2012年
勘探实践表明位于歧口凹陷南缘的埕北断阶区是构造、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但该地区构造断裂复杂,储层砂岩以薄层、条带状砂体为主,且横向变化大,制约了勘探的有效开展。本文利用钻井资料结合多种地震地质技术手段对目的层沙河街组开展储层预测研究,在精细标定的基础上,应用地震属性分析、相干体分析、波阻抗反演、三维可视化等技术,对储层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以求提高钻井成功率和取得更大的勘探效益。
曹涛邹拓陈璞
关键词:地震属性分析储层预测
海外页岩油气纵向地质甜点识别方法
2016年
准确识别页岩油气地质甜点、确定关键识别参数、优选水平井靶点是开展页岩油气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勘探开发实践表明,页岩油气的地质甜点为"甜点体",其纵向上遵循从远景段、有利段、核心段,再到甜点的递进识别过程。本文以北美Eagle Ford组页岩为例,从构造沉积背景确定了浅海-半深海相沉积的下白垩统为远景段;利用野外露头和钻井岩芯,通过层序地层分析明确了Eagle Ford组为晚白垩世的有利页岩发育层;结合测井解释得出了下Eagle Ford段为该组的核心段;同时,提出了自然伽马、有机碳含量、电阻率、含烃饱和度4类测井曲线进行划分核心段和识别纵向甜点段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扫描电镜和薄片资料,分析A、B、C三个亚段生烃能力和储集能力,明确了下Eagle Ford段的B亚段为纵向地质甜点。分析PH、EM、BL三口井初始产量和水平井段钻井轨迹在A、B、C三个亚段的钻遇时间,结果显示B亚段对页岩油气较高产量贡献率最大,是下Eagle Ford段最佳的水平井靶点优选位置。
陈晓智陈桂华邹拓祝彦贺胡晓兰吕玉民白玉湖
关键词:页岩油气EAGLEFOR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