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忠明 作品数:15 被引量:89 H指数:5 供职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专项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血清C反应蛋白和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既往临床研究表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显著升高,但CRP水平与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的关系仍不明确。文中探讨血清CRP和基底节区脑出血END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经头颅CT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142例。END定义为48 h内复评加拿大卒中量表(Canadian Stroke Scale,CSS)较入院时减少≥1分。比较END患者组和非END患者组间基线资料,同时Logistic回归分析CRP水平和基底节区脑出血END的相关性。结果纳入的14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中,31例(21.8%)发生了END。与非END组患者比较,END组患者高血糖症发生率(29.03%vs11.71%,P=0.018)、中性粒细胞计数[(11.8±1.2)×109/L vs(7.8±7.7)×109/L,P=0.019]、CRP(P=0.001)、血肿增大(54.83%vs 19.81%,P=0.001)、血肿体积[(23.6±21.9)m L vs(14.8±12.7)m L,P=0.005]及出血破入脑室率(68.75%vs 28.83%,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示:CRP(OR=1.072,95%CI:1.034~1.112,P=0.001)、出血破入脑室(OR=4.162,95%CI:1.498~11.564,P=0.006)及血肿增大(OR=5.297,95%CI:1.906~14.723,P=0.001)与住院期间发生END显著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清CRP水平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预测价值(OR=0.812,95%CI:0.732~0.891,P〈0.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升高和基底节区脑出血END显著相关,故可作为该病的重要预测因素。 张晓浩 段作伟 刘德志 邱忠明 马楠 刘新峰关键词:脑出血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脑室内出血 血肿增大 C反应蛋白 197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研究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197例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提取2007年3月-2011年3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证实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特征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程度、类型及病变血管段部位等。结果 197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68%vs 32%),发病年龄男性小于女性[(61.32±10.93)vs(67.27±10.14),P〈0.05)];脑血管病变分布前循环明显多于后循环(73.2%vs 26.8%,P〈0.001);颅内血管闭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颅外血管(65.3%vs 34.7%,P〈0.05);最常见的受累血管为大脑前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前后循环的颅内血管闭塞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后循环颅内段更易发生闭塞。结论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具有一定的分布特征。 杜鹃 杨昉 邱忠明 陈光辉 刘新峰关键词:脑梗死 颅内动脉硬化 颈动脉狭窄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病灶形态与早期功能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的病灶形态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及30 d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因大脑中动脉深穿支单发小梗死住院患者1 45例,根据病灶在MRI弥散加权成像上的形态特征,分为规则病灶组95例和不规则病灶组50例.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30 d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早期的临床功能预后.结果 与不规则病灶组比较,规则病灶组END、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直径明显缩小(P<0.05,P<0.01);其中END 27例(18.6%),脑卒中30 d后预后不良31例(21.4%).与预后不良比较,预后良好患者不规则病灶、END、基线收缩压、基线NIHSS评分明显降低,病灶直径明显缩小(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规则病灶(OR-3.949,95%CI:1.331~11.716,P=0.013)是END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NIHSS评分(OR=2.211,95%CI:1.473~3.319,P=0.007)和END(OR=6.136,95%CI:3.043~12.428,P=0.001)是3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穿支供血区病灶不规则的单发小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易发生END,并且短期功能预后表现较差. 邱忠明 段作伟 桑红菲 杜鹃 张晓浩 马楠 谢霞 樊新颖 刘新峰 徐格林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预后 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血管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0年9月—2013年6月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经规范的内科治疗失败后,行血管成形术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82例。其中9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73例行颅内支架置入术。发病至手术的中位时间为24.5 d。评估术后终点事件(术后≤30 d任何卒中、死亡及>30 d责任血管供血区缺血性卒中或原狭窄处因再狭窄需要再次治疗)发生情况。影像学随访(CTA或DSA)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1)82例中,手术成功率为92.7%(76例)。78例(95.1%)接受随访,失访4例。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四分位数:9,29个月)。10例发生终点事件,7例为缺血性卒中,1例为脑出血,2例为无症状重度再狭窄再次置入支架的患者。3例终点事件发生于术后≤30 d(均发生于术后≤24 h)。Kaplan-Meier曲线显示,1、6、12、24个月累积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7%、8.6%、11.0%、13.0%。(2)60例(73.2%)患者接受影像学(11例行CTA,49例行DSA)检查,其中17例(28.3%)发生再狭窄,症状性再狭窄的发生率为5.0%(3例),无症状的为23.3%(14例)。结论经综合评估、严格筛选后,血管成形术治疗内科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性高,中、远期疗效满意。 杜鹃 蔡乾昆 熊云云 代齐良 段立晖 邱忠明 杨昉 徐格林 陈光辉 刘新峰 殷勤关键词: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内介入 预后 支架内再狭窄 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2014年 目的 探讨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选择头颅CT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患者99例,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37例和非END组62例,90例患者完成90d随访,并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46例和预后不良组44例,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与非END组比较,END组入院加拿大卒中量表(CSS)评分[(5.6±1.9)分vs (7.1±1.9)分]、白细胞计数[(10.9±3.1)×10^9/Lvs (8.2±2.6)×10^9/L]、血肿体积[(17.6±20.2)ml vs (11.3±10.6)ml]及出血破入脑室比例(73.0% vs 25.8%)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CSS评分、白细胞计数、END、随机血糖、血肿体积及出血破入脑室比例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ND是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5.602,95%CI:1.144-27.426,P=0.033).结论 老年基底节区脑出血发生END的患者早期预后较差. 张晓浩 马楠 邱忠明 张君 谢霞 刘德志 刘新峰关键词:脑出血 白细胞计数 血肿 预后 破裂和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实践标准 2013年 弹簧圈栓塞最初被设计并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显微外科手术夹闭风险高的脑动脉瘤,但目前该方法越来越被认为是颅内动脉瘤的一线治疗方法。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技术已有长足进步,新器材的研发使得以前因血管解剖结构复杂而无法填塞的动脉瘤也得以治疗,从而扩大了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而且,血管内弹簧圈栓塞已成为当前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主流方法;医学文献证明,在特定患者人群中,弹簧圈栓塞的转归优于外科手术夹闭。最近的一份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科学声明指出,对于适合治疗的脑动脉瘤,不论是血管内栓塞还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均为破裂动脉瘤I级推荐治疗方法和未破裂动脉瘤的11a级推荐治疗方法。在这两组患者中,治疗利大于弊。一个在血管显微神经外科、神经重症监护和介入神经外科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多学科团队最有利于对颅内动脉瘤的处理实施最佳的技术。神经血管联合写作组此前已发表过一份联合声明,提出了有关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培训和认证的推荐意见。 Athos Patsalides Ketan R Bulsara Daniel P Hsu Todd Abruzzo Sandm Narayanan Mahesh V Jayaraman Gary Duckwiler Richard Paul Klucznik Michael Kelly Joshua A Hirsch Don Heck Jeffery Stmshine Don Frei Michael J Alexander Huy M Do Philip M Meyers 邱忠明 张君 徐格林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 未破裂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技术 脑动脉瘤 脑动脉夹层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2 2014年 脑动脉夹层是脑梗死的重要病因之一,尤其多见于青年人缺血性卒中。随着非侵入性血管影像学检查,例如核磁共振血管造影、CT血管造影等的广泛应用,脑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上升。目前,脑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抗血小板、溶栓、血管内介入或外科干预治疗。相对而言,介入治疗具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迅速重建血管等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邱忠明 殷勤 徐格林 刘新峰关键词:颈内动脉 椎动脉 血管内治疗 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缓激肽B1和B2受体的表达及作用 桑红菲 刘玲 邱忠明 张仁良血清铁蛋白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后3个月抑郁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住院的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入院后24 h内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发病后90 d时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筛查抑郁,评分≥7分的患者进一步采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确诊抑郁。结果共纳入200例首次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55例(27.5%)诊断为 PSD。 PSD 组体质指数、受教育年限、腰围、高敏 C 反应蛋白、高半胱氨酸、NIHSS 评分(基线、出院和90 d 时)、mRS 评分(出院和90 d时)、BI(出院和90 d时)以及丧偶或独居患者的构成比与非 PSD 组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 均〈0.05)。 PSD 组血清铁蛋白水平[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261.90(142.10~364.90)μg/L 对164.40(132.50~195.10)μg/L;Z =-4.814,P 〈0.001]显著高于非 PSD 组。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基线血清铁蛋白水平〉136.375μg/L是 PSD 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增高1个四分位数:优势比1.041,95%可信区间1.009~1.239;P =0.045)。结论血清铁蛋白水平增高与 PSD 显著相关。 茅安 雷海云 康春燕 郭方明 闫蒙蒙 余姿 陆中元 邱忠明关键词:卒中 脑缺血 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与脑分水岭梗死早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进展性神经功能恶化(PND)对早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09年3月—2014年3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经影像学检查证实为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确定并分析内分水岭梗死、外分水岭梗死及混合分水岭梗死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特征。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预后进行评分。应用单因素分析比较组间差异,同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ND与脑分水岭梗死90d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89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其中外分水岭梗死患者43例,内分水岭梗死36例,混合分水岭梗死1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内分水岭梗死及混合分水岭梗死PND发生率明显高于外分水岭梗死[分别为36.1%(13例)、50.0%(5例)、16.3%(7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28例(31.5%)患者90d预后不良,90dmRS为(3.4±1.0)分。预后不良患者梗死类型与预后良好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中,以内分水岭梗死患者较多,占50.0%(14例),而预后良好患者中,以外分水岭患者较多,占57.4%(35/61)。预后不良患者PND发生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57.1%(16/28)比14.8%(9/6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校正混杂因素后,PND与脑分水岭梗死90d预后不良独立相关(OR=6.969,95%CI:2.451~19.869;P〈0.01)。结论相比于脑外分水岭梗死,梗死部位累及内分水岭的患者较易发生PND,且PND与90d预后不良独立相关. 谢怡 张晓浩 邱忠明 张君 杨恋 谢霞 马楠 刘新峰关键词:脑梗死 脑分水岭梗死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