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电图“6+2”现象对左主干病变诊断价值的再探讨
- 2021年
- 目的了解心电图"6+2"现象对左主干病变或三支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心电图符合"6+2"现象、同期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2导联同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按照冠脉病变支数分为0-1支病变组、2支病变组、3支病变组、左主干病变组,分析心电图"6+2"现象对左主干病变及3支病变的诊断价值,心肌肥厚对诊断价值的影响,以及各导联ST段改变的幅度。结果共72例患者,其中0-1支病变16例,2支病变12例、3支病变30例、左主干病变14例,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肌肥厚的占比依次为56.25%、58.33%、23.33%、21.43%(p<0.05);心电图"6+2"现象诊断左主干或3支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61.11%,去除心肌肥厚因素后阳性预测值为73.91%,在心肌肥厚患者中阳性预测值为38.46%(p<0.01);左主干病变患者在V_(2)-V_(3)、V_(4)-V_(6)导联ST段下移较其他组更为显著(p<0.01),3支病变患者V_(2)-V_(3)导联ST段下移较2支病变患者更为显著(p<0.05)。结论心电图"6+2"现象对左主干病变或三支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心肌肥厚是重要的干扰因素,胸导联ST段下移幅度越大对左主干病变的预测价值越高。
- 冯应君刘纯钢王婷叶培机聂文娟谭景黄艳
- 关键词: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超声心动图左主干病变
- 正常儿童心电图Tp-Te间期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了解性别、年龄对0 ̄12岁儿童Tp-Te间期的影响,建立该年龄段儿童Tp-Te间期的参考值范围。方法 320例心电图正常的0 ̄12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年龄分为0~3岁、4~6岁,7~9岁,10~12岁组,各组内分男女亚组。测量研究对象12导联心电图Tp-Te间期,取每例研究对象V2~V4导联最大Tp-Te间期为研究指标,并用Bazett公式对Tp-Te间期进行校正。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间Tp-Te间期和校正Tp-Te间期进行比较,并求其Tp-Te间期的参考值范围。结果各组内不同性别间心率、Tp-Te间期和校正Tp-Te间期的比较显示,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相同性别Tp-Te间期在0~3岁组和4~6岁组间、7~9岁组和10~12岁组均无显著性差异,而0~3岁、4~6岁组显著低于7~9岁组和10~12岁组;校正Tp-Te间期在女性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男性10~12岁组高于0~3岁组和4~6岁组,其他各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Tp-Te间期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 ̄6岁49.3 ̄112.3ms,7 ̄12岁62.9 ̄119.2ms;校正Tp-Te间期正常值参考范围为:0 ̄6岁63.6 ̄141.2ms,7 ̄12岁71.5 ̄141.3ms;结论 0~12岁儿童性别对Tp-Te间期和校正Tp-Te间期没有影响,随年龄增长,Tp-Te间期延长而校正Tp-Te间期变化不大。Tp-Te参考值上限为0 ̄6岁112.3ms,7 ̄12岁119.2ms;校正Tp-Te参考值上限为0 ̄12岁141.3ms。
- 冯应君李华义陈凤莲苏少芬叶培机谭景王婷
- 关键词:心电图TP-TE间期导联
- AMI伴RBBB合并T波电交替患者室性早搏Lown分级的相关性分析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微伏级T波电交替(Microvolt T Wave Alternans, MTWA)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合并右束支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 RBBB)患者室性早搏Lown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64例PCI术后的AMI合并RBBB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运用迪姆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时域法检测MTWA。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评估MTWA与室性早搏Lown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根据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Lown分级情况,分为Ⅲ级以下组(A组,44例)及Ⅲ级及以上组(B组,20例)。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SM)的方式平衡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对比两组间MTWA的阳性率。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MTWA阴性患者相比,MTWA阳性患者有较高的室性早搏Lown分级(OR=182.065,95%CI:12.327~2689.091,p=0)。通过倾向评分(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方法共对完成匹配12对,匹配后A组和B组的MTWA阳性率(0%vs. 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微伏级T波电交替可作为预测AMI合并RBBB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风险的指标,为此类患者提供防治参考。
- 聂文娟冯应君叶培机黄艳李雯静王婷谭景聂思佩
- 关键词:微伏级T波电交替右束支阻滞
- 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笔者所存医院所有剖官产产妇为观察对象,将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在体重指数、术前白细胞总数、阴道检查或人工破膜等阴道操作史、高频电刀应用、手术时间等方面上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4年间进行剖宫产1820例,发生切口感染80例,发生率4.40%。与切口感染有关的因素为:体重指数高、白细胞总数高、存在阴道操作史、应用高频电刀、手术时间长。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切口感染发生。
- 林瑞贞谭景
- 关键词:剖宫产切口感染
- 校正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校正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2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6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我院体检中心的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患者60例纳入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校正Q-T离散度和心肌缺血总负荷值(TIB),并使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校正Q-T离散度(QTcd)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在Gensini积分方面,AMI组患者最高,UAP组患者次之,SAP组患者最低;在TIB值和QTcd值方面,均为AMI组数值最高,UAP组次之,SAP组再次之,对照组患者数值最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120例冠心病患者的TIB值和QTcd值与Gensini积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 <0.05)。不同QTcd值范围内的患者,其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Gensini积分差异显著,Gensini积分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疾病程度越严重的患者,其QTcd和TIB的值越大,反之亦然。而QTcd值越大,则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可能性越高。QTcd能够作为预测和评价冠心病患者预后的有价值指标之一。
- 叶培机王婷聂文娟谭景
-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
- 不同群体心电图Q-Tp间期参考值范围的研究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群体心电图Q-Tp间期(QRS波起点至T波顶点)的参考值范围。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粤北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正常体检者378例,使用同步12导联心电图对其Q-Tp间期进行观察,并使用Bazzett公式校正。根据年龄分层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3个年龄组,18~35岁为青年组,36~60岁为中年组,61~70岁为老年组,并根据性别不同再将每个组分为男性亚组和女性亚组。对比不同组间患者Q-Tp间期和校正Q-Tp间期的差异情况。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组患者,其Q-Td、Q-Tcd、Q-Tpd和Q-Tpc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亚组中,女性体检者的Q-Tcd和Q-Tpcd水平均高于男性体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分层的健康体检者,其个体间Q-Tp间期和校正Q-Tp间期无明显差异,但不同性别个体间Q-Tp间期和校正Q-Tp间期有差异,女性Q-Tp间期和校正Q-Tp间期水平高于男性。
- 叶培机王婷聂文娟谭景
- 关键词:心电图参考值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60例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研究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和二次剖宫产后产妇的情绪以及对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实验论证。方法:收集我院2011-10~2012-07间6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病例,再选择同一时间段内60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行剖宫产术病例,对比两者具体情况,对其临床资料以及产后情绪评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阴道分娩的60例孕妇,15例(占25%)产妇产后一段时间内出现情绪不稳定以及长期观察发现健康指数一定程度下降,并发见各种妇科疾病,其余45例(占75%)基本保持正常。而剖宫产后二次剖宫产者60例中则有49例(占81.7%)于产后一段时间内显示出情绪不稳定及健康指数下降明显,并发各种妇科疾病,其余11例(占18.3%)基本保持正常。结论:再次妊娠阴道分娩后的产妇情绪波动不大,经过检查示,对健康情况损害并不显著。
- 谭景杨敏林瑞贞洪明珠
- 关键词:剖宫产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情绪波动
- 孕妇心电图的研究
- 2023年
- 目的了解妊娠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记录51例研究对象(平均29.5±4.6岁)孕前期、孕中期、孕晚期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量每份心电图的心率、心电轴、P波时限、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Ⅱ和V_(1)导联的P波振幅、各个导联Q波、R波、S波、T波振幅,比较各项指标在孕前期、孕中期、孕晚期的变化。结果十二导联心电图的心率、心电轴、P波时限、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等时间相关的数据在孕前、孕中、孕晚期没有显著差异(P>0.05)。Ⅰ导联R波振幅在孕晚期大于孕前和孕中期(均P<0.01),aVL导联R波振幅孕晚期均大于孕前(P<0.01)。V_(1)导联S波振幅在孕晚期小于孕前(P<0.05),V_(2)导联S波振幅在孕中期小于孕前(P<0.05)。V_(1)导联R/S在孕晚期大于孕前期和孕中期(P<0.05),V_(2)导联R/S在孕晚期大于孕前(P<0.05)。Ⅰ、aVR、aVL导联T波振幅在孕晚期大于孕前(P<0.01)和孕中期(P<0.05),Ⅲ和V_(1)导联T波振幅孕晚期大于孕前(P<0.05)。V_(2)导联T波振幅孕中期和孕晚期小于孕前(P<0.05)。结论妊娠对心电图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孕晚期Ⅰ、aVL导联R波振幅、T波振幅以及V_(1)、V_(2)~V_(6)导联R/S增大,为妊娠晚期子宫压迫心脏使其呈横位以及心脏负荷增加所致。
- 冯应君王婷叶培机聂文娟谭景
- 关键词:心电图妊娠孕周
- 剖宫产术前补钙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观察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前补钙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拟行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观察组于切皮前10~15 min静滴10%葡萄糖酸钙10 ml+晶体液100 ml,对照组术前不用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24 h出血量明显减少(P均<0.05),术后24 h血红蛋白显著升高(P<0.05)。结论剖宫产术前补钙可有效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 谭景杨敏林瑞贞洪明珠
- 关键词:剖宫产术葡萄糖酸钙宫缩乏力产后出血
- 血清激活素A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分娩时母血、脐血的激活素A(ACTA)水平预测胎儿窘迫的意义。方法:对335例正常产妇分娩前30min内抽取肘静脉血检测乳酸(LA)、ACTA水平,分娩时测定脐动脉血气pH值以及母、脐血ACTA和LA值,结合羊水性状和新生儿1minApgar评分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母血、脐血ACTA水平与pH值呈显著负相关(r=-0.834,r=-0.657,P<0.01),优于LA水平(r=-0.393,r=0.718,P<0.01);母血、脐血中ACTA水平和脐血LA水平,酸血症组和窒息组较正常组差异显著,P<0.01,而母血中LA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母血ACTA水平仅在羊水清亮组与Ⅲ度浑浊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羊水不同性状组间的ACTA和LA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母血、脐血ACTA水平对胎儿窘迫的预测价值明显优于LA,可作为预测胎儿窘迫的一个新敏感指标。
- 谭景邵玉琴黄小艺李文峰
- 关键词:ACTA乳酸胎儿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