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小强 作品数:35 被引量:4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联合多西紫杉醇同步化疗对鼻咽癌(Ⅲ、ⅣA期)放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每周给药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放疗增敏并了解其毒副反应情况.方法:入选临床分期Ⅲ和ⅣA(2008广州分期)鼻咽癌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周给药多西紫杉醇一次,25mg/m2放疗.对... 谭洪文 谭小强 付禄 李彩花 朱彤 肖性文 廖清平关键词:鼻咽癌 放射疗法 化学治疗 毒副反应 胺碘酮治疗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 观察胺碘酮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效果及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胺碘酮静脉给药:首剂75~150mg,稀释后10~15min内缓慢注入,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决定是否需口服维持治疗,观察心律失常转复率、心室率变化、收缩压及QTc改变,有无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功能变化及静脉炎发生等。结果 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复率为86.03%,心室率由治疗前152.00±25.66次/分减慢为79.86±7.25次/分,治疗前后心室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收缩压无显著变化(P〉0.05)。药物相关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5.15%。结论 胺碘酮治疗部分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谭小强 赖沙毅 王红 李娟关键词:胺碘酮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对29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对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冠脉造影测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266例按非冠心病(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人群分三组,分别为91例、79例、96例,比较三组患者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结果 心外膜脂肪组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Kendall&#39;8 r=0.132,P=0.004,Spearman&#39;s r=0.171,P=0.003);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3,v=2,P=0.001).结论 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在对照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人群中有明显差异. 陈聿峰 楚罗湘 谢剑 谭小强 潘丽关键词:心外膜脂肪 冠状动脉狭窄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伊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伊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ACEI)后并发醛固酮(Ald)逃逸现象的影响。方法166例高血压患者使用ACEI治疗3个月,放射免疫法测血浆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根据醛固酮水平,判断有无并发醛固酮逃逸,对逃逸者加用伊贝沙坦治疗6个月,观察伊贝沙坦治疗后1、3、6个月对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影响。结果使用伊贝沙坦治疗后1个月,血浆醛固酮及血管紧张素Ⅱ浓度明显下降(P〈0.01),3个月及6个月时回升,但仍然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至6个月时已经明显高于治疗后1、3个月水平(P〈0.01),但是3个月与1个月时相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伊贝沙坦治疗后6个月内,可减少高血压患者并发醛固酮逃逸现象的发生;但6个月后可能再次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 陈聿峰 谭小强 叶涛 何柳平关键词:受体 醛固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 伊贝沙坦 负荷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影响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8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和氯吡格雷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尿激酶静脉溶栓,氯吡格雷组尿激酶静脉容栓前口服300mg氯吡格雷。观察溶栓后2h内及溶栓后2周两组冠脉再通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溶栓后2h内,两组冠脉再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栓后2周,氯吡格雷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对照组(P<0.05)。2周内,两组不良事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尿激酶静脉容栓前口服300mg氯吡格雷能显著提高溶栓后2周冠脉再通率,但不能提高溶栓后2h内冠脉再通率;氯吡格雷不增加不良事件。 陈聿峰 梁志山 谭小强关键词: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尿激酶 静脉溶栓 9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ST-T改变的临床分析 2004年 目的 探讨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存在ST T改变对可疑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9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有无冠心病易患因素分为两组 ,其中 :A组为有冠心病易患因素且存在ST T改变患者 5 2例。B组为无冠心病易患因素但有ST T改变患者 44例。两组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A组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3 6例 ,阳性率为 69.2 3 %。B组病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患者 7例 ,阳性率为 15 .91%。结论 ST T改变在有冠心病易患因素患者的诊断中有重要地位 ,而单纯ST T改变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 谭小强关键词:冠心病 心电图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ST-T段 心肌供血不足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前持续静脉泵注替罗非班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介入前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替罗非班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冠脉造影前向血流充盈、冠脉血栓形成情况;术后72 h 心电图 ST 改变及缺血导联累及数;术后72 h 内室速及室颤发生总次数及术后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替罗非班组前向血流 TIMI 分级明显提高(P<0.05),冠脉内血栓形成减轻(P<0.05);术后心电图 ST 段缺血改善,缺血导联数下降,室速及室颤发生减少(均 P<0.05);但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前使用替罗非班可获得较好效果。 陈聿峰 何柳平 谭小强 叶涛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替罗非班 介入治疗 大剂量甲酰四氢叶酸钙(CF)加5-氟尿嘧啶(5-Fu)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10例小结 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总结晚期大肠癌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大剂量CF加5Fu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方案,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直肠癌有效率25%,结肠癌有效率33%,总有效率30%。结论CF本身无毒性反应,在CF/5Fu联合应用中,具有增效不增毒的作用。 谭小强关键词:晚期大肠癌 甲酰四氢叶酸钙 氟尿嘧啶 188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心肌缺血、左室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对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88例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其冠状动脉侧支循环不同程度开放情况。同时记录心电图ST段改变、彩色超声心动图LVEF、E/A比值及动态图心律失常情况。结果:其中81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良好(A组),107例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开放不良(B组)。心肌缺血程度A组较B组轻,左室功能指标A组明显优于B组,A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少于B组。结论:良好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对心肌缺血、左室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可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谭小强 王红 谢剑 李娟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 心肌缺血 左室功能 心律失常 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2007年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双吻合器对34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低位前切除保肛手术,并对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和排便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手术无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2%),吻合口狭窄1例(2%),局部复发2例(5%),盆腔内复发2例(5%),术后排便次数增多28例(82%)。结论:双吻合器的应用提高了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成功率,且生活质量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谭小强 陈琦菲 张建军 罗晓波关键词:直肠癌 双吻合器 保肛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