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于虹
-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与法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机遇丧失的原因
- 2005年
-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第二次机遇,可我们却再次与机遇失之交臂。本文从全球视角和现代化理论视野来探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丧失现代化发展机遇的原因,认为新中国强有力的权威政府走向非理性,以致后发优势转为后发劣势,这是丧失现代化发展机遇的重要原因;意识形态的过度强化又阻隔了中国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的内在联系,而政治化代替现代化,终使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机遇再次丧失。
- 詹于虹
- 关键词:权威政府后发优势后发劣势
- 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文化缺陷被引量:1
- 2004年
- 古代中国虽然曾取得了欧洲所“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但是欧洲发生科学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在中国却不具备,因而未能从社会内部产生近代科学。但是,随着中国社会思想的内在变动,特别是近世学风的变化,实学思潮兴起;同时随着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特别是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强行纳入世界历史体系之后,形成了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形势,中国又注定要跨进近代科学时代。
- 詹于虹段治文
- 关键词:科学文化历史局限
- 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现代化发展机遇的展现被引量:2
- 2005年
- 文章以独特的全球视野,分析了20世纪五六十年 代中国具备现代化发展机遇的依据,指出强有力的中央政 权的建立是后发展的中国现代化机遇展现的基础;两大阵 营的对立和世界局势的相对稳定,是后发展的中国把握现 代化机遇的良好外部环境;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以及西方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移,是后发展的中国迈向现 代化的有利契机。
- 詹于虹
- 中国现代化发展第一次机遇丧失原因探讨
- 2010年
- 1840—1895年,在多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现代化发展出现了一次重要的机遇,但这一机遇又很快丧失。本文系统分析了这一机遇丧失的原因,认为上层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现代化政权的领导,下层缺乏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民间推动力量,而少数觉醒的知识分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的双重使命,这就无法形成一个推进现代化发展的合力。
- 詹于虹
- 关键词:动力缺失
- 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被引量:1
- 2007年
- 本文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可能性这两方面来论证中国20世纪50年代选择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以明确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
- 詹于虹
- 关键词:社会主义必然性
- 浙江籍华侨华人经济现代化道路探析
- 2005年
- 浙江籍华侨华人大部分旅居欧洲,在当地从事中餐业等服务性行业,积累了一些资金,但很难有望在欧洲实行产业转型、提升档次,实现自身经济的现代化;而回国投资创业,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则能实现转型、升档,走向经济现代化的目标。所以,“海外积累,回国投资,在参与祖国经济建设中,实现自身经济的现代化”成为其必由之路。
- 詹于虹周望森
- 关键词:回国投资经济现代化
-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被引量:3
- 2007年
- 试从集体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而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两方面来论述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进而对怎样进行大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提出了几点思考。
- 田玉玛詹于虹
- 关键词:大学生和谐社会集体主义价值观
- 论“两课”教师的角色规范
- 2004年
- 在高校,"两课"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教师,也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其特定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其特殊的角色规范,"两课"教师应是信仰者、实践者、耕耘者、服务者和示范者的集合体。文章试从社会学的角度论述"两课"教师的角色规范,以培养"两课"教师的角色意识,从而增强"两课"的实效性。
- 詹于虹
- 关键词:角色意识示范者服务者思想政治工作者
- 现代化视角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线的把握被引量:2
- 2007年
- 从现代化的视角分析中国近现代反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实现人民解放,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以增强新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 詹于虹
- 关键词:民族独立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