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玉军
-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角膜碱烧伤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0年
- 随着碱烧伤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对角膜碱烧伤病理过程中免疫机制的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在碱烧伤的病理过程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免疫网络中的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相互促进,相互联系,共同参与角膜碱烧伤的病理变化。
- 解玉军高晓唯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免疫学机制
- 1α,25(OH)2D3对兔角膜碱烧伤角膜LC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研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3(骨化三醇)对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朗格罕氏细胞分布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和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1M的NaOH溶液在兔角膜制作碱烧伤模型,然...
- 解玉军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骨化三醇朗格罕氏细胞
- 文献传递
- 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兔角膜碱烧伤朗格罕氏细胞影响
- 解玉军高晓唯李文静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朗格罕氏细胞
- 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的影响。方法选取SD雄性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12只和糖尿病组24只,糖尿病动物模型通过链脲佐菌素60mg.kg-1左下腹腔一次性注射诱导,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玻璃体腔生理盐水注射组(B组)12只和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组(C组)12只,B组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每次4μL,每周1次;C组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每次4μL(0.5g.L-1),每周1次。A组、B组和C组分别在4周和8周时随机选取3只(6眼)处死摘除眼球做石蜡切片观察视网膜光镜结构及3只(6眼)做电镜标本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结果各组大鼠血糖值:4周时A组(6.42±0.43)mmol.L-1、B组(30.07±3.62)mmol.L-1、C组(29.34±4.56)mmol.L-1,A组与B、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时A组(5.78±0.47)mmol.L-1、B组(29.81±5.58)mmol.L-1、C组(31.26±4.03)mmol.L-1,A组与B、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光镜观察结果:A组视网膜各层结构清晰,排列整齐;B组4周时,视网膜结构改变不明显,8周时视网膜变薄,内外颗粒层变薄疏松,排列紊乱,神经节细胞减少;C组4周、8周时无明显改变。视网膜电镜观察结果:B组4周时视细胞外节膜盘模糊不清,膜盘间隙扩大,8周时视细胞膜盘间隙进一步扩大,排列紊乱,局部断裂,线粒体肿胀,并可见空泡变;C组较B组结构规则,4周时未见明显改变,8周时外节膜盘部分模糊,排列尚规则,间隙轻度扩大。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张改丽徐四俊肖云范银波练海东解玉军高晓唯
- 关键词:玻璃体腔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结构
- 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的影响,研究米诺环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保护作用,对米诺环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疾病中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和米诺环素治疗组,每组10只。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大鼠糖尿病。米诺环素治疗组给予米诺环素腹腔注射(45mg/kg),共注射10d,模型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给药后8周的3组动物处死,冰浴下取其视网膜组织,随后制备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末端脱氧核糖核酸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嘧啶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进行凋亡细胞原位标记,行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计数,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拟用均数和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相同观察时相,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显著增多(P<0.01),在米诺环素组,大鼠视网膜TUNEL阳性细胞数比模型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诺环素能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的凋亡,对糖尿病视网膜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 练海东任兵高晓唯郭继华解玉军张改丽赵旭东刘莹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米诺环素凋亡
- 1,25二羟基维生素D_3对兔角膜碱烧伤朗格罕氏细胞影响
- 2011年
- 目的:研究1,25二羟基维生素D3(骨化三醇)对兔角膜碱烧伤后角膜朗格罕氏细胞分布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兔角膜制作碱烧伤模型,然后实验组局部和全身给予1,25二羟基维生素D3,分别在第3,7,21天时对正常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家兔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HE染色观察角膜病理改变。结果:正常组角膜中央在三个时间点均未检测出朗格罕氏细胞。实验组和对照组碱烧伤后3、7天角膜中央出现朗格罕氏细胞,对照组密度高于实验组(p<0.05);碱烧伤后21天两组朗格罕氏细胞密度相近(p>0.05)。实验组炎性反应程度在第7,21天时轻于对照组。结论:1,25二羟基维生素D3能够在兔角膜碱烧伤早期抑制朗格罕氏细胞的向心性迁移,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反应。
- 解玉军高晓唯李文静
- 关键词:角膜碱烧伤朗格罕氏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