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华

作品数:58 被引量:95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细胞
  • 28篇白血
  • 25篇白血病
  • 22篇急性
  • 16篇骨髓
  • 10篇髓系
  • 10篇急性髓系
  • 9篇髓系白血病
  • 9篇淋巴
  • 9篇急性髓系白血...
  • 8篇预后
  • 8篇综合征
  • 8篇淋巴细胞
  • 7篇多发
  • 7篇多发性
  • 7篇多发性骨髓瘤
  • 7篇异常综合征
  • 7篇增生
  • 7篇增生异常综合...
  • 7篇骨髓瘤

机构

  • 58篇河北大学
  • 5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吉林大学白求...
  • 2篇顺平县医院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8篇薛华
  • 41篇化罗明
  • 26篇赵松颖
  • 18篇郭慧梅
  • 18篇王静
  • 17篇郭明
  • 12篇范丽霞
  • 11篇庞艳彬
  • 10篇梁璐
  • 7篇季静
  • 6篇韩颖
  • 6篇柳嘉
  • 5篇罗建民
  • 5篇郝淑香
  • 3篇靳凤艳
  • 3篇王四宝
  • 3篇田明杰
  • 2篇李春燕
  • 2篇杨会彬
  • 2篇王建华

传媒

  • 8篇白血病.淋巴...
  • 4篇临床荟萃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河北医药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3篇医学研究与教...
  • 2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临床与病理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肿瘤
  • 1篇新医学
  • 1篇广东医学

年份

  • 3篇2024
  • 7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19
  • 7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3篇2014
  • 1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干扰素α治疗JAK2V617F阳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观察
2015年
目的分析干扰素α(IFN-α)治疗JAK2V617F阳性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的疗效。方法采用IFN-α治疗21例JAK2V617F阳性的PV患者,以同期羟基脲(HU)治疗18例为对照,观察血细胞计数和脾脏变化,并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JAK2V617F表达水平变化,比较两种治疗的血液学和分子学缓解率。结果 IFN-α组血液学总缓解率(CHR+PHR)85.71%,显著高于HU组(55.56%)。IFN-α组总分子学缓解率(CMR+PMR)为71.43%,显著高于HU组(5.56%)。结论相比于HU,IFN-α可使PV患者获得更高的血液学缓解率,且可降低JAK2V617F负荷,达到分子学缓解。
郭慧梅薛华王静田明杰赵雪莲
关键词:真性红细胞增多症JAK2V617F干扰素Α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4例
2024年
目的加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和血小板增多(MDS/MPN-RS-T)的诊断及个体化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5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例MDS/MPN-RS-T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及预后,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63~75岁。例1、例2为修订的国际预后评分体系(IPSS-R)高危组, 合并ASXL1突变及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 多种方案治疗效果差, 转化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因疾病进展死亡。例3为IPSS-R中危组, 前期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增多为主要表现, 治疗过程中转化为MDS/MPN-RS-T, 后续治疗过程中发生JAK2突变;经来那度胺治疗后, 脱离输血, 病情稳定。例4为IPSS-R中危组, 来那度胺治疗效果显著, 病情稳定。结论来那度胺能够明显改善MDS/MPN-RS-T患者的输血依赖, ASXL1突变及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可能与AML转化相关。
肖娟娟叶少杰郭慧梅赵松颖王静薛华
关键词:贫血血小板增多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低甲基化药物耐药的机制及其对策被引量:5
2018年
目前低甲基化药物(HMA)广泛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治疗,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但耐药现象几乎普遍存在。本文重点阐述HMA的免疫机制以及去甲基化治疗后免疫检查点受体表达上调是形成继发耐药的潜在机制。加深对ICP在HMA耐药机制中的认识,为在MDS中引入免疫检查点阻滞治疗(CBT)提供理论基础。免疫检查点通路(ICP)在HMA耐药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CBT已是多种实体肿瘤的既定治疗方案,在部分血液肿瘤中也具有辅助治疗作用。CBT在MDS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有待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予以证实。
庞艳彬范丽霞薛华柳嘉杜欣化罗明王静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耐药
首次诱导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与急性髓系白血病无复发生存期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索血小板(Plt)恢复水平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无复发生存期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以标准诱导治疗方案为基础进行治疗的127例初治AML患者进行分析。根据首次诱导化疗结束后28 d Plt计数将患者分为两组:Plt未充分恢复组(100×10~9·L^(-1)0.05);Plt未充分恢复组中患者年龄≥60岁患者、需2个疗程治疗达到CR患者的比例高于Plt充分恢复组(P<0.05)。Log-rank检验提示不同年龄、染色体核型、首次诱导化疗是否CR、首次诱导化疗后Plt计数是影响患者无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首次诱导化疗后28 d的Plt计数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期有回归关系(P=0.005)。结论初治AML患者首次诱导化疗后28 d Plt计数明显恢复者复发风险相对较低,是影响初治AML患者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庞艳彬范丽霞赵松颖田明杰薛华化罗明罗建民杜欣
关键词:血小板急性髓样白血病复发
急性白血病的中医病机及uPA和uPAR在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
2014年
目的观察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水平表达及骨髓单个核细胞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受体(uPAR或CD87)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0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uPA及uPAR(CD87)表达情况。治疗前的所有患者为治疗前组,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为治疗后组,并分析两组指标表达的差异。结果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中uPA表达水平和骨髓uPAR表达水平治疗前高于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uPA水平及uPAR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性(治疗前r1=0.644,治疗后r2=0.745;P<0.05)。结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uPA及uPAR(CD87)表达有变化,治疗前uPA及uPAR(CD87)表达高于治疗后,且两者具有协同关系,同时检测量指标对于监测病情有意义。
赵松颖柳嘉薛华化罗明郭明
关键词: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UPAUPAR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潜能及SDF-1、PD-L1表达观察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成骨、成脂分化潜能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配体1(PD-L1)的表达变化。方法选择MDS患者30例纳入病例组,并根据IPSS积分进一步分为低危亚组18例和高危亚组12例;选择非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的骨髓样本,体外分离、培养、扩增MSC,观察MSC形态并进行免疫表型检测和多向分化(成骨细胞分化、成脂细胞分化)潜能鉴定。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两组MSC中的SDF-1和PD-L1。结果 10例病例组患者的MSC不能实现体外扩增;两组MSC均具有相似的免疫表型和多向分化潜能,但病例组MSC的成骨细胞分化潜能较对照组减弱。病例组MSC中SDF-1、PD-L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中,高危亚组MSC中的PD-L1表达水平高于低危亚组(P<0.05)。结论 MDS患者骨髓MSC成骨细胞分化潜能减弱,SDF-1、PD-L1表达增高,且高危患者变化更为显著;SDF-1和PD-L1异常表达在MDS的发病、进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庞艳彬范丽霞化罗明薛华柳嘉郭慧敏罗建民杜欣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miRNA-155与恶性血液病
微小RNA (microRNAs,miRNAs)是一系列在植物、动物及病毒中都可发现的非编码RNA,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 miRNA-155 (miR-155)是一种表达在造血细胞的miRNA,通过转录后调控靶基因...
薛华化罗明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发病机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淋巴细胞绝对值计数与地西他滨治疗反应的关系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计第1疗程地西他滨(DAC)治疗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淋巴细胞计数与患者对DAC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过DAC治疗的MDS和MDS继发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35例。根据第1个疗程DAC治疗后28~35d血常规中的淋巴细胞计数,将患者分为高淋巴细胞组(H-Lym组,淋巴细胞计数≥1.2×10~9/L)和低淋巴细胞组(L-Lym组,淋巴细胞计数<1.2×10~9/L)。采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差异,采用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第1疗程DAC治疗前后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进展生存期(PFS)曲线并进行log-rank检验对两组累积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35例患者中H-Lym组15例,L-Lym组20例,两组基线淋巴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资料中仅骨髓原始细胞≥10%的患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ym组患者在第1疗程DAC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较诊断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Lym组则明显低于诊断时的水平(P<0.05)。H-Lym组总反应率(80.0%)明显高于L-Lym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Lym组的中位PFS为10个月,L-Lym组为7.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低是MDS疾病进展的预后因素(P<0.05)。结论第1疗程DAC治疗后淋巴细胞计数≥1.2×10~9/L的患者具有较高的总反应率和较长的无进展生存期。
庞艳彬赵松颖薛华郭慧敏化罗明范丽霞罗建民杜欣
关键词: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细胞
EZH2的基因沉默在血液系统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9年
EZH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在多种血液系统疾病中存在,并且与不良预后相关。EZH2抑制剂通过单独或联合其它酶抑制剂作用于靶基因,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巨大作用。
王静薛华范丽霞赵松颖郭慧梅张江勃王琳化罗明
关键词:EZH2甲基化
白血康与化疗交替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缓解后的生存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薛华郭明郝淑香化罗明韩颖
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急性阿糖胞苷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