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真菌病
  • 5篇甲真菌
  • 5篇甲真菌病
  • 3篇皮肤
  • 2篇癣菌
  • 2篇致病
  • 2篇皮肤癣
  • 2篇皮肤癣菌
  • 1篇手癣
  • 1篇手足
  • 1篇手足癣
  • 1篇皮肤真菌
  • 1篇皮肤真菌病
  • 1篇足癣
  • 1篇组织病理
  • 1篇组织病理学
  • 1篇组织病理学检...
  • 1篇离体
  • 1篇理学检查
  • 1篇菌病

机构

  • 6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蔡永明
  • 6篇张文娟
  • 5篇桑菊花
  • 3篇马映宇
  • 2篇贾君
  • 2篇孙艳
  • 1篇陈周
  • 1篇朱铁君

传媒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菌物学会...

年份

  • 1篇1999
  • 3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甲真菌病组织病理学检查及其意义被引量:13
1996年
甲真菌病占浅部真菌感染的30%,其发病率为2%~13%。该病对患者身心健康所带来的伤害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日益受到医师的关注,患者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新一代抗真菌药的问世,为甲真菌病的治疗带来希望。然而如何正确诊断甲真菌病的问题却一直未得到满意解决。在甲真菌病传统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中 KOH直接镜检法阳性率仅为50%~75%,培养的阳性率只为25%~80%,二者结合仍有30%以上的假阴性结果。因此,寻找一种更可靠的方法诊断甲真菌病是十分必要的。为此,我们进行了研究。
张文娟蔡永明桑菊花孙艳朱铁君
关键词:甲真菌病皮肤真菌病组织病理学
角化脱屑型手足癣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
1998年
目的:寻找更好的方法诊断和治疗角化脱屑型手足癣。方法:对174例临床拟诊为角化脱屑型手足癣的患者采用改良KONCPA法进行真菌学检查,并与KOH法、真菌培养法进行对照。受试患者随机予以伊曲康唑0.2g,2/d,用7d(Ⅰ组);0.2g,2/d,用14d(Ⅱ组);特比萘芬0.25g,1/d,用14d(Ⅲ组);质量分数为0.01的萘替芬霜外用30d(Ⅳ组)及0.01(质量分数)特比萘芬霜外用30d(Ⅴ组)进行治疗。结果:KOH法检查真菌阳性率为62.4%,真菌培养法为86.78%,改良KONCPA法为100%(P<0.001)。Ⅰ组治愈8例(8/30),有效13例(13/30);Ⅱ组治愈31例(31/51),有效42例(42/51);Ⅲ组治愈22例(22/33),有效32例(32/33);Ⅳ组治愈22例(22/36),有效35例(35/36);Ⅴ组治愈17例(17/24),有效24例(24/24)。结论:(1)改良KONCPA法明显优于KOH法与真菌培养法;(2)萘替芬霜或特比萘芬霜可作为首选药;(3)伊曲康唑0.2g,2/d,14d疗法明显优于7d疗法;
张文娟桑菊花蔡永明陈周
关键词:手癣足癣
离体甲的甲真菌病模型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甲真菌病是真菌侵犯甲板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为2%~13%,是最常见的甲疾病。甲癣则是皮肤癣菌侵犯甲板引起的甲病。为探讨不同真菌在甲真菌病中的致病作用及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判断甲真菌病病原菌的意义,特制备离体甲的甲真菌病模型,进行组织病理检查、扫...
马映宇张文娟蔡永明桑菊花
关键词:甲真菌病疾病模型
非皮肤癣菌在甲真菌病中致病意义的研究
讨非皮肤癣菌在甲真菌病中的致病意义,作者采用糠秕孢子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黄曲霉、产黄青霉、串珠镰刀菌、短帚霉等13种非皮肤癣菌,制作甲真菌病体外甲模型,并对甲模型进行甲病理法、凝集素组织化学法及扫描电镜检查,与红...
张文娟马映宇贾君蔡永明
关键词:甲真菌病
非皮肤癣菌在甲真菌病中致病意义的研究
1998年
为探讨非皮肤癣菌在甲真菌病中的致病意义,作者采用糠秕孢子菌.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黄曲霉、产黄青霉、串珠镰刀菌、短帚霉等13种非皮肤癣菌,制作甲真菌病体外甲模型,并对甲模型进行甲病理法、凝集素组织化学法及扫描电镜检查,与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甲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除糠批孢子菌外,其余所有受试非皮肤癣菌,均具有侵犯甲板的能力.白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短帚霉对甲板侵犯能力较强.但比皮肤癣菌弱,黄曲霉,产黄青霉、串珠镰刀菌及其它种类念珠菌对甲板侵犯能力较弱.
张文娟马映宇贾君蔡永明桑菊花
关键词:甲真菌病
甲真菌活体染色的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近年甲真菌病有增多的趋势。KOH直接镜检、甲病理检查虽可直接检出甲标本中的真菌,但由于制片处理,难以判断真菌在受检前的活性。真菌培养法可判断甲真菌的活性,但易受培养基、取材及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结果有误。为寻找一种可直接检出甲真菌活性的方法,我们进行...
张文娟孙艳蔡永明桑菊花
关键词:甲真菌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