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宇
- 作品数:50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细胞亚群及其激活状态的分析被引量:10
- 2006年
-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数量及激活状态的临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对30例MDS患者外周血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其表面活化分子CD28,CD45RA,CD45RO,CD69,HLA-DR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分析。30例MDS患者中低危组(RA+RAS)22例,高危组(RAEB+RAEBT)8例。结果表明MDS组T细胞(CD3+细胞)的百分率低于正常对照组,CD4+CD45RA+细胞(未致敏CD4+细胞)的数值低于正常对照组。MSD组早期活化T细胞(CD3+CD69+细胞)和晚期活化T细胞(CD3+HLA-DR+细胞)的数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低危组(RA和RAS)主要表现为T细胞活化功能的改变早期活化T细胞(CD3+CD69+细胞)和晚期活化T细胞(CD3+HLA-DR+细胞)比例均增高,以及B细胞数量的减少。高危组(RAEB和RAEBT)主要表现为T细胞亚群数量的改变CD3+细胞,CD3+CD4+CD8-细胞(T辅助细胞)数量的减少,CD3+细胞HLA-DR和CD69的表达并不增高。NK细胞数量减少。结论MDS病人存在有T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且随着病情的进展而发生改变,所以T细胞亚群及活化功能的检测对于判断疾病的进程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杨隽王椿谢匡成颜式可高彦荣蔡琦秦尤文万理萍蔡宇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T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
- 去铁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2例及文献复习
- 2017年
- 病例1:男,22岁。患者因确诊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急变2个月余,拟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于2015年10月入院。患者入院前1年因出现反复颜面部皮肤脓肿就诊,经骨髓穿刺检查确诊为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伴多种基因突变,当时拒绝治疗。随访中白细胞(WBC)进行性升高,血小板(PLT)、
- 姜杰玲赵初娴杨隽蔡宇朱骏白海涛宋献民王椿
- 关键词:去铁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 外周血联合脐血模式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联合脐带血模式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的疗效及不同年龄受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存活情况。方法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31日接受外周血联合脐带血模式单倍体allo-HSCT受者50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为35岁(9~67岁)。将受者按照年龄分为三组,A组(17例):年龄<30岁;B组(19例):年龄为30~49岁;C组(14例):年龄≥50岁,移植前评估疾病均未缓解。移植时(当天上午),首先输注1份第三方脐带血以减少移植后GVHD的发生,然后(当天下午)输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所有受者均采用兔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环孢素A+短程甲氨蝶呤(MTX)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植入前2例受者死于感染,4例(8.0%)受者植入失败,其余受者中性粒细胞(ANC) >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4d(10~22d),血小板计数 >20×10^9/L的中位时间为20d(11~186d)。植入受者的完全供者嵌合的中位时间为28d(14~42d)。A组中有1例(5.9%)植入失败,B组有2例(10.5%),C组有1例(7.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82,P=0.868)。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0.4~27.2个月),50例受者中,12例(24%)发生Ⅱ~Ⅳ度的急性GVHD(aGVHD),其中A组6例(35.3%),B组5例(26.3%),C组1例(7.1%),3组间Ⅱ~Ⅳ度aGVHD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624,P=0.180)。29例(58%)受者移植后发生过病毒感染。A组及B组各1例受者出现原发病复发,C组无复发。21例(42%)受者死亡,29例(58%)受者存活。预计移植后2年总体存活率(OS)为60.2%。C组移植后2年OS为77.1%。结论外周血联合脐带血单倍体allo-HSCT疗效良好;在 >50岁的未缓解高危受者中,采用适合的预处理方案不增加移植后aGVHD和病毒感染的发生率,并延长存活时间。
- 蔡宇杨隽姜杰玲万理萍白海涛李肃宋献民王椿
- 关键词:外周血脐带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一例报告附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1年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干细胞异常所致的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病理检查显示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有髓外造血,外周血可见畸形红细胞及数量不一的幼稚粒细胞和红细胞,脾脏显著肿大。多数患者因为晚期骨髓衰竭或转化为白血病而死亡。我们尝试用非清髓异基因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1例高危IMF患者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 杨隽王椿蔡宇颜式可姜杰玲万理萍朱骏魏道林
- 关键词: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文献复习非清髓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异基因干细胞移植造血干细胞异常
- 多克隆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对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多克隆兔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对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抑制以及诱导凋亡作用。方法:体外培养Jurkat、Raji、HL-60、NB4、K562、U937细胞株以及15例患者原代白血病细胞。用50、100、150、200、250μg/mL终浓度的ATG在不同时间分别作用于以上细胞,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结果:ATG对Jurkat、Raji、HL-60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以及诱导凋亡作用,且高浓度ATG抑制作用更强。ATG对NB4、K562、U937细胞增殖抑制与诱导凋亡作用均不明显。15例初发白血病患者中7例的原代细胞经ATG作用后明显凋亡,凋亡率均>30%。结论:ATG具有广谱抗白血病作用,尤其是对淋巴细胞白血病作用较强,为其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刘慧霞王椿秦尤文王小蕊杨一宁蔡宇赵初娴朱骏
- 关键词:白血病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性治疗难治性恶性血液病的关键技术建立与临床应用
- 王椿万理萍杨隽姜杰玲宋献民蒋瑛蔡宇朱骏秦尤文刘慧霞李肃白海涛王小蕊周琨邵
- 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一部分患者通过常规治疗无法获得缓解,或缓解后短期内复发,被称为难治性恶性血液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能够治愈这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但2年生存率仅约20%,因此国内大部...
- 关键词:
- 关键词:恶性血液病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伴发热患者致病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粒缺伴发热患者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及药敏特点。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并按CLSI 2014年版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共检出粒缺伴发热患者临床分离菌35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9.6%,革兰阴性菌占70.4%。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分别排在所有致病菌前6位。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占革兰阴性菌的53.2%。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均已达100%,未检出对糖肽类和(或)唑烷酮类耐药的葡萄球菌和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低,分别为40.8%和59.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等的敏感率大于70%。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率达1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等的敏感率大于70%。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及氨基糖苷类等的敏感率均大于80%。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仍保持100%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等的敏感率大于7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敏感率均大于90%。结论粒缺伴发热患者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杆菌科细菌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常见,耐药情况较严重。葡萄球菌属100%甲氧西林耐药。掌握本地粒缺伴发热致病细菌的分布及药敏现状对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朱骏周一飞白海涛万理萍蔡宇姜杰玲高彦荣蔡琦王椿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缺乏细菌耐药性监测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研究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观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和RHG 显带分析38例原发性 MDS 核型按 WHO 分型:难治性贫血(RA)4例;难治性贫血伴有环状铁粒幼细胞(RARS)1例: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17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14例;MDS 不可分类型(MDS-U)2例结果:38例 MDS 患者中共检出14例异常核型(占36.8%).单纯异常9例(数日异常6例,结构异常3例),复杂异常5例,1例出现核型演变。结论:染色体核型分析对 MDS 的正确诊断。
- 秦尤文蔡宇王椿颜式可高彦荣蔡琦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染色体
- 以全身放疗为基础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治疗高危/复发难治淋巴细胞肿瘤
- 姜杰玲杨隽万理萍蔡宇宋献民王椿
- 大剂量依托泊苷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性治疗进展期淋巴瘤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4年
- 背景与目的:淋巴瘤复发是进展期淋巴瘤患者的主要死因,常规化疗疗效不佳。本研究旨在评估大剂量依托泊苷(VP16)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期淋巴瘤的疗效。方法:40例进展期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大剂量VP16 10~15 mg/(kg·d)静脉滴注,持续2 d化疗,并在化疗后接受G-CSF 5~10μg/kg皮下注射,至白细胞计数〉4×109/L,采集患者干细胞并冻存于-80℃深低温冰箱中;40例患者均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VP16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39 d(17~172 d),40例患者中12(30%)例对大剂量VP16无反应,28(70%)例有反应。自体干细胞移植后,中位随访28个月(4~66 d)。40例患者中,16(40%)例达到完全缓解,其中对VP16有反应的28例患者,15(53.6%)例达到完全缓解,4(14.3%)例部分缓解,9(32.1%)例死于疾病进展,对VP16无反应的12例患者,仅1(8.3%)例达到完全缓解。1(8.3%)例部分缓解,10(83.4%)例死于疾病进展。对VP16有反应的患者1年的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为56.7%,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69.0%,2年EFS为52.0%,OS为63.0%。无反应的患者1年EFS为16.7%,OS为25.0%,2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VP16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使对大剂量VP16有反应的患者带来较高的EFS和OS,可作为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挽救性治疗的选择之一。
- 蔡宇杨隽姜杰玲朱骏王椿
-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