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兆麟

作品数:53 被引量:295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6篇生物学
  • 10篇化学工程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细胞
  • 7篇基因
  • 7篇发酵
  • 6篇羟基丁酸
  • 6篇聚羟基烷酸
  • 5篇细胞相容性
  • 5篇可降解
  • 4篇蛋白
  • 4篇新型生物
  • 4篇血管
  • 4篇生物相容
  • 4篇生物相容性
  • 4篇塑料
  • 4篇铜绿
  • 4篇酵母
  • 4篇降解
  • 4篇降解材料
  • 4篇杆菌
  • 4篇毕赤酵母
  • 3篇单胞菌

机构

  • 49篇西北大学
  • 13篇西北工业大学
  • 12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西安市中心医...
  • 2篇四川华美紫馨...
  • 2篇生物技术公司
  • 1篇西安市第四医...
  • 1篇固原市第一中...
  • 1篇杭州医学院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53篇董兆麟
  • 15篇艾玉峰
  • 9篇杨清芳
  • 7篇段康民
  • 6篇伍锦华
  • 6篇杨青芳
  • 5篇张琳西
  • 4篇陈超
  • 4篇艾卫兵
  • 4篇汤苏阳
  • 4篇熊猛
  • 3篇沈立新
  • 3篇孙雪南
  • 3篇夏文森
  • 3篇田晋洪
  • 3篇袁文周
  • 2篇杨育芳
  • 2篇潘宝华
  • 2篇赵巧云
  • 2篇黄宗炎

传媒

  • 17篇西北大学学报...
  • 8篇中国美容医学
  • 4篇微生物学报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微生物学通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材料导报
  • 1篇微生物学杂志
  • 1篇高等理科教育
  • 1篇沈阳部队医药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2008年中...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7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3
  • 4篇2002
  • 8篇2001
  • 2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0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型聚β-羟基丁酯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经改性处理后的可降解生物材料聚β-羟基丁酯(PHB)作为血管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接种在经胶原包埋处理后的管型PHB支架材料上,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并行HE染色观察。结果: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改性后的管型PHB支架材料上粘附生长良好,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生长融合成片状,HE染色示细胞在PHB材料上生长良好。结论:改性后的聚β-羟基丁酯材料与兔血管平滑肌细胞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艾卫兵艾玉峰熊猛田晋洪易成刚伍锦华张琳西杨清芳董兆麟
关键词:血管组织工程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相容性
一种聚羟基烷酸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羟基烷酸的生产方法,其技术特征是:采用圆褐固氮菌(Azotobacter chroococcum)G-3菌株与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G-6菌株混合培养生产聚羟基烷酸。本发...
董兆麟
文献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与聚羟基丁酯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目的评价新型可降解生物材料聚羟基丁酯(PHB)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细胞相容性。方法采用培养的牛血管内皮细胞接种在PHB膜片及胶原包埋的PHB膜片上,并与PGLA和空白对照作比较,用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的粘附和生长情况,并对细胞增殖用MTT法进行测定。结果牛血管内皮细胞在四个实验组中粘附良好,生长符合其生长曲线,胶原包埋PHB较单纯PHB细胞更易粘附生长,较PGLA略差。结论牛血管内皮细胞与PHB细胞相容性好,其用胶原包埋可增加细胞亲和性。
袁文周艾玉峰熊猛夏文森张琳西董兆麟杨清芳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细胞相容性
从植物分离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的研究被引量:100
1999年
将生于秦岭地区的中国红豆杉树皮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内生真菌,在马铃薯培养基中进行发酵试验,用薄层层析、薄层扫描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这株真菌能合成紫杉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其紫杉醇含量约为14.20μg/L。
马天有董兆麟
关键词:红豆杉内生真菌紫杉醇高效液相色谱发酵
原癌基因c-erbB-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2001年
方铁兰李文生董兆麟
关键词:乳腺癌原癌基因基因表达预后
乙肝表面抗原在分泌型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纯化
2008年
目的对分泌型毕赤酵母中表达乙肝表面抗原并进行亲和层析纯化。方法从已确诊的乙肝患者阳性血清中提取乙肝病毒DNA,PCR扩增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编码基因S,将其插入含有α分泌信号肽序列和6个组氨酸纯化标签的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HBVs。电转化酵母菌株GS115,得到重组乙肝表面抗原S的酵母表达菌株。结果诱导培养基BMMY中甲醇终浓度为1%,诱导表达48 h重组蛋白表达量及抗原性达到最高。非变性条件下亲和层析纯化后,薄层扫描分析得到纯度超过95%,表达量约为2 mg/L的重组蛋白。结论W estern-blot和ELISA分析表明,所得产物为乙肝表面抗原S蛋白,其纯度和产量足以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
王亚妮黄宗炎朱娟莉董兆麟崔亚丽陈超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分泌表达毕赤酵母
聚羟基丁酸已酯-聚乳酸材料改性应用于组织工程隆鼻充填材料的可行性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以改性聚羟基丁酸已酯即聚羟基丁酸已酯与聚乳酸共混的组织工程软骨做为隆鼻充填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5-07/11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整形外科实验室完成。①取兔耳软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并鉴定。②预先将聚羟基丁酸已酯-聚乳酸制备成1.5cm×1.0cm的瓦状形态膜片,表面以聚羟基丁酸已酯-聚乳酸制成的纺丝反复缠绕,形成“三明治”样结构,进行预处理。③进行细胞-支架复合物的体外构建及培养,收集体外扩增的第3代软骨细胞,接种于聚羟基丁酸已酯-聚乳酸支架上。④取3周龄新西兰兔12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实验组:将细胞-支架复合物置于兔的鼻背部骨膜下,观察软骨形成情况;对照组:单纯以未接种软骨细胞的支架移植于兔背部皮下。于相同时间点进行检测。结果:经过大体、组织染色及扫描电镜检查发现:①实验组:植入4周后该复合物在兔鼻背下支架表层有软骨层形成,并可见软骨细胞突入至支架材料内部;8周后支架材料继续降解,软骨细胞及细胞基质生成明显,伴有胶原长入。②对照组:植入4周、8周支架材料外周先形成一层透明组织薄膜,周围无炎性细胞浸润,内部为聚羟基丁酸已酯-聚乳酸支架材料,随着时间延续,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支架材料出现不同程度的降解,不能维持原有的空间结构,较实验组结构崩解明显。未见有类软骨样组织形成。结论:以改性聚羟基丁酸已酯(聚羟基丁酸已酯-聚乳酸共混物)做为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可用于隆鼻的充填材料。
田晋洪艾玉峰潘宝华艾卫兵伍锦华杨清芳董兆麟
关键词:软骨隆鼻聚乳酸
利用微生物混合培养技术生产聚羟基烷酸(PHA)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研究了圆褐固氮菌 (Azotobacterchroococcum)突变株G 3与巨大芽孢杆菌 (Bacillusmega terium)G 6发酵生产聚羟基烷酸 (PHA)的人工可配伍性 ,确定了它们混合培养的适宜条件 ,先将G 3菌株发酵培养 2 4~ 2 8h后 ,再以 1 5 % (v v)接种量接入G 6菌株并同时补加 0 5 % (g g)蛋白胨 (FP)和 0 5 % (g g)NH4 NO3,继续混合培养 42~ 46h ,细胞干重达 32g L ,PHA含量为80 % ,再结合补料技术最终生物量可达 5 3g L ,PHA产生量达 42 4g L。糖对PHA的转化率为0 32。人工混合培养成功地解决了固氮菌发酵生产PHA过程中 ,发酵液粘度过高 ,传质较差 ,补糖总量上不去等技术问题。
张圆孙雪南陈邦董兆麟
关键词:生物量PHA巨大芽孢杆菌聚羟基烷酸
一株具有抗菌作用的P. polymyxa sp.菌株的分离鉴定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对辣椒疫病具有防治作用的一株桔抗细菌。方法从辣椒植株根的韧皮部分离出对辣椒疫霉(Phytophora capsic Leonian)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辣椒植株内生细菌菌株,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RNA基因测序以及与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的数据库中进行对比,鉴定该菌株。采用平皿对峙法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分离出的该菌株确定为Peanibacillus polymyxa sp(其后简称为J),其对辣椒疫霉(phytophora capsic Leonian)、西瓜枯萎(Fusarium oxysporum f.sp.niveum)、小麦赤霉(Gibberella saubinetii(Mont.)Sacc.)、马铃薯干腐(Gibberella pulicris)、烟草赤星(A.alternata(Fr.)Keisslerf.sp.nicotianae)和番茄早疫(Alternariasolani)病害真菌具有抑菌活性。结论对Paenibacillus polymyxa sp.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抑制作用。同时,它还可固定大气中的氮,且无磷酸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性,它同宿主属互惠共生关系。因此,该菌株可能是适用于生物防治的一株优良菌株。
陈林董兆麟段康民
关键词:拮抗作用内生细菌
B群链球菌的培养及优化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为了研究B群链球菌的生长和荚膜多糖的合成规律,采用摇瓶试验,探讨不同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基的pH值、葡萄糖的含量、生长因子、种子菌的接种量和溶氧等因素对B群链球菌生长的影响,优化发酵参数。并放大到10 L发酵罐中培养,菌浓度最高可达到20亿/mL;荚膜多糖的含量在培养的5 h达到652μg/mL。经过多次试验,建立了稳定的GBS发酵工艺。
杨育芳梁琳琳孙雪南董兆麟
关键词:B群链球菌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