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胥新元

作品数:23 被引量:134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技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8篇中药
  • 4篇药理
  • 3篇液相色谱
  • 3篇液相色谱法
  • 3篇色谱
  • 3篇色谱法
  • 3篇相色谱
  • 3篇灭菌
  • 3篇高效液相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高效液相色谱...
  • 3篇辐照灭菌
  • 2篇药理学
  • 2篇药疗
  • 2篇药疗法
  • 2篇医药疗法
  • 2篇原儿茶酸
  • 2篇知识图
  • 2篇知识图谱
  • 2篇色谱法测定

机构

  • 16篇湖南省中医药...
  • 11篇湖南省中医药...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湖南大学
  • 1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日报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洞口县人民医...

作者

  • 23篇胥新元
  • 9篇彭艳梅
  • 3篇向大雄
  • 3篇胡薏冰
  • 3篇李跃辉
  • 3篇赵亮
  • 3篇张尚华
  • 2篇李焕德
  • 2篇彭淑珍
  • 2篇李勇敏
  • 2篇王红梅
  • 2篇蔡媛
  • 1篇刘天舒
  • 1篇杨晨
  • 1篇李跃辉
  • 1篇梁逸曾
  • 1篇周知午
  • 1篇王适
  • 1篇周予禄
  • 1篇尹健宝

传媒

  • 9篇湖南中医杂志
  • 2篇中南药学
  • 2篇中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湖南中医药导...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药学前沿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 4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种辐照方法对红花生粉灭菌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以红花生药粉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2种辐照灭菌技术应用于中药生药粉的适宜范围及其优缺点,以期为后期红花生药粉在实际生产应用中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研究不同辐照剂量(0、2、4、6、8、10 kGy)的^(60)Co-γ辐照和电子束辐照对其性状、微生物限度、指标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的影响。根据不同辐照剂量,优化红花生药粉的2种辐照灭菌加工工艺。结果:对比不同辐射源、剂量下红花原生药粉的性状、含菌量、药典成分含量和指纹图谱,在10 kGy剂量内,在^(60)Co-γ辐照灭菌和电子束辐照灭菌后,红花的性状变化无显著性差异。低剂量(2 kGy)辐照条件下即能达到国家药品卫生标准细菌总数,贮藏3个月后发现,辐照剂量越大检出微生物总数越少,说明辐照剂量的增加有利于红花原生药粉的贮藏,且相同剂量条件下^(60)Co-γ辐照灭菌效果较电子束辐照灭菌效果好。红花生药粉经2、6、8、10 kGy^(60)Co-γ辐照和电子束辐照后,在10 kGy剂量下红花电子束辐照在10 kGy内变化差异不显著,红花经10 kGy^(60)Co-γ辐照后其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发生一定变化,因此建议红花^(60)Co-γ辐照剂量应控制在0~8kGy内。
周诗施廖鑫李鹏辉蔡媛孙瑜姚金成胥新元彭艳梅
关键词:红花辐照灭菌
中药辐照灭菌研究进展
2024年
灭菌是中药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更是确保中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重要因素。传统灭菌技术如湿热灭菌等在诸多情况下因自身固有的缺点而受到限制。相比之下,辐照灭菌法凭借其快捷、高效、杀菌力强以及成本低等优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由于辐照具有放射性及强穿透性,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在经一定剂量辐射后,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等可能会发生变化。但目前,对于中药辐照灭菌后化学成分变化、有效性和安全性尚缺乏系统研究。本文结合近年来60Co-γ射线和电子束辐照灭菌在中药灭菌研究的现状,综述辐照对中药有效性的影响、辐照的检测方法以及安全性评价等,以期为后续中药辐照灭菌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杨晨杨晨胥新元胥新元
关键词:辐照灭菌电子束中药微生物化学成分有效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帕金森病患者生存质量及疗效的观察被引量:10
2004年
帕金森病为临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 ,属中医“颤证”、“振掉”、“肝风”、“颤震”等病证。目前西医临床治疗该病的最权威、最经典的方法 ,仍是左旋多巴及其复方制剂 (如美多巴等 )加用安坦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西药疗效下降 ,副反应多 (如口干、便秘、恶心、失眠、心悸、烦躁、精神障碍、运动障碍、开关现象等 ) ,病人生存质量普遍下降。女贞养阴颗粒合用西药临床常规用药美多巴、安坦 ,治疗因服西药疗效衰减并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的帕金森病患者 ,能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减轻毒副反应 ,增强原有疗效 ,同时临床运用比较安全。
胡学军胥新元肖波飞
关键词:帕金森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美多巴疗效
祛湿止痒合剂治疗肛周湿疹40例
2011年
肛周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常见、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属Ⅳ型变态反应型疾病。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临床疗效欠佳且易反复发作。笔者采用祛湿止痒合剂治疗本病4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并与单用高锰酸钾治疗的42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张尚华赵亮王红梅程进明胥新元
关键词:肛周湿疹坐浴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被引量:18
2002年
向大雄李焕德胥新元
关键词:中药药代动力学药理
中药炮制理论研究的思路——突破与创新被引量:7
2008年
中药炮制研究关系中药的发展与应用,现代中药炮制水平依旧停留在传统之中,缺乏可以量化的控制系统,理论研究方面没有创造性的突破,其原因是思路与方法的限制、方向上迷茫导致。应采用突破常规的研究思想,运用现代的科技力量,多方协作才能得到突破和创新。
周知午周予禄胥新元
中药现代化之管见
2001年
1."中药现代化"问题提出的背景 1.1 国内背景: 中药作为中国的传统药物,有几千年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人民健康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在近代,随着以实验医学为特征的西方现代医药学的迅猛发展,中药面临巨大的冲击和生存压力,发展道路坎坷曲折,本世纪中叶竟被国民党政府作为巫医封杀,走到了消亡的边缘.
向大雄李焕德胥新元
关键词:中药现代化
基于CiteSpace的中药辐照灭菌研究现状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中药辐照灭菌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趋势,为中药辐照灭菌未来深入研究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自建库至2024年5月收录的有关中药辐照灭菌研究的相关文献。采用NoteExpress软件合并去重,采用CiteSpace 6.1.R6软件对年度发文量、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363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中药辐照灭菌领域的发文量逐年增加。363篇中药辐照灭菌文献来源于156种期刊,《中成药》和《中国药师》发文量最多。谢和兵和尼玛次仁发文量位居前2位。主要研究机构为安徽中医药大学、西藏神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关键词共聚为15类,研究热点主要为辐照剂量选择、含量测定及指纹图谱等。结论中药辐照灭菌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辐照灭菌前后的药效、毒理研究需要深入挖掘,亟须开展辐照灭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郑玉霄杨晨胥新元彭艳梅李跃辉
关键词:中药辐照灭菌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共载配伍组分的双靶头修饰递药系统、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共载配伍组分的双靶头修饰纳米递药系统、制备方法及应用,递药系统制备的方法步骤如下:S1:将氢化大豆磷脂、胆固醇、DSPE‑PEG‑cRGD和DSPE‑PEG‑PGP充分溶解于有机溶剂,蒸发除去有机溶剂;S2:...
凌成利刘会胥新元凌佳王硕辉黄延胥骞李琴雯
补阳还五汤及单味药材多糖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对补阳还五汤及单味药材多糖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分析两者的含量差异。方法:酚硫法(PSM,phenol sulfaric method),结果:本法入max为490nm,显色在4.5h稳定,RSD为3.351%,回收率为96.4%,补阳还五汤多糖成分含量为(44.40±1.49)mg/g,各单味药分别为:黄芪(50.34±1.70)mg/g,当归(124.50±4.17)mg/g,川芎(23.57±0.79)mg/g,赤芍(41.74±1.40)mg/g,桃仁(16.16±0.54)mg/g,红花(16.90±0.57)mg/g,地龙(1.37±0.05)mg/g。结论:单味药材多糖含量与文献报道相符。而复方补阳还五汤的多糖含量为其之和,提示复方用水混提对多糖成分影响不大。
张珊珊贺福元胥新元
关键词:补阳还五汤多糖当归地龙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