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以松

作品数:56 被引量:1,222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共卫生监测与信息服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5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4篇代谢
  • 14篇代谢综合
  • 14篇代谢综合征
  • 14篇营养
  • 14篇膳食
  • 14篇综合征
  • 14篇系统性红斑
  • 14篇系统性红斑狼...
  • 14篇狼疮
  • 14篇红斑
  • 14篇红斑狼疮
  • 11篇流行病学
  • 10篇流行病
  • 9篇摄入
  • 8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基因
  • 5篇营养素
  • 5篇摄入状况
  • 5篇食物

机构

  • 36篇中国疾病预防...
  • 19篇安徽医科大学
  • 12篇安徽省立医院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4篇卫生部
  • 4篇北京市神经外...
  • 3篇卫生部疾病预...
  • 2篇北京市疾病预...
  • 2篇天津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卫生部卫生统...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疾病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牛津大学

作者

  • 56篇胡以松
  • 23篇翟凤英
  • 17篇何宇纳
  • 17篇叶冬青
  • 15篇杨晓光
  • 14篇王志宏
  • 12篇杨仕贵
  • 12篇李向培
  • 10篇周脉耕
  • 9篇姚崇华
  • 7篇张国庆
  • 6篇葛辉
  • 6篇徐元勇
  • 6篇王黎君
  • 6篇孔灵芝
  • 5篇于文涛
  • 5篇施小明
  • 5篇杨功焕
  • 5篇尹婧
  • 4篇李结华

传媒

  • 8篇中华流行病学...
  • 6篇卫生研究
  • 5篇营养学报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疾病控制杂志
  • 3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华皮肤科杂...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国外医学(皮...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的吸烟者和不吸烟者抗氧化营养素摄入状况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分析中国人群非吸烟者、轻度吸烟者和重度吸烟者的食物及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状况。方法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的数据,选取15岁以上填写完整的吸烟情况并进行膳食调查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共51 115人(男性24 077人,女性27 038人)。结果按照地区、年龄调整后,吸烟者浅色蔬菜、酒精的平均摄入量高于不吸烟者,而深色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低于不吸烟者。男性吸烟者的能量及宏量营养素的平均摄入量均高于不吸烟者和轻度吸烟者,但是女性吸烟者有相反的趋势。按照地区、年龄、体重指数、能量摄入量的调整后,轻度吸烟者(LS)抗氧化维生素的摄入量显著低于不吸烟者(NS),胡萝卜素(男性LS=1824.7μg、NS=1964.8μg,女性LS= 1565.4μg、NS=2127.4μg)、硫胺素(男性LS=0.84 mg、NS=0.85 mg,女性LS=0.72 mg、NS= 0.74 mg)、维生素E(α)(男性LS=9.2 mg、NS=9.3 mg,女性LS=7.4 mg、NS=13.1 mg)、抗坏血酸(男性LS=91.2 mg、NS=94.2 mg,女性LS=76.9 mg、NS=87.5 mg)。结论吸烟者膳食中抗氧化维生素的摄入量明显低于不吸烟者,吸烟者较低的抗氧化营养素的摄入是其慢性病发生和死亡率高的一个因素。
何宇纳翟凤英胡以松王志宏杨晓光
关键词:吸烟膳食营养素
中国22万男性人群体重指数与缺血性心脏病关系的15年前瞻性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尤其是低体重人群中体重指数(BMI)与缺血性心脏病(IHD)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1990—1991年已随访15年共涉及中国220000名40~79岁男性对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在调整年龄、吸烟史及其他潜在混杂因素后,计算BMI与IHD死亡间的相对危险度(艘)。结果基线BMI平均值为21.7kg/m^2。15年随访期间,共有2763例对象死于IHD(占总死亡的6.8%)。在排除了基线调查时已报告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对象后,BMI与IHD死亡率之间呈“J”形关系。当BMI〉20kg/m。时,BMI与IHD死亡风险呈正相关。BMI值每升高5kg/m^2,IHD死亡率相应增高21%(95%CI:9%。35%,P=0.0004)。而当BMI〈20kg/m^2时,IHD死亡风险反而随着BMI的下降呈上升的趋势。在BMI值为20~21.9、18~19.9、〈18kg/m^2范围时,其对应的艘值分别为1.00、1.11和1.14。在排除了前3年随访中死亡的病例或将分析局限于从不吸烟者中,BMI与IHD死亡风险的关系仍呈现相同趋势。结论对于处在所谓正常BMI范围值内(20—25kg/m^2)的人群,BMI与IHD死亡风险呈正相关,但当BMI低于这一范围,两者的关联极有可能为负相关。
周脉耕陈铮鸣胡以松杨玲王骏Margaret Smith葛辉谢俊卿杨功焕
关键词:体重指数缺血性心脏病队列研究流行病学
RANTES及其受体CCR5基因间的交互作用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探讨RANTESSNP及其受体CCR5Δ32突变之间交互作用对SLE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146例确诊的SLE患者和159例正常人对照。通过PCR-RFLP方法检测研究对象RANTES启动区SNP及其受体CCR5Δ32突变频率。结果RANTES-403G/G、-28C/C和CCR5/CCR5同时出现的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72.6%,58.5%(P<0.01,OR=1.88)。单体型Ⅲ(RANTES-403A,-28C)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11.5%比16.5%,P<0.05)。病例组单体型IV(RANTES-403A,-28G)实际频率0.9%高于理论频率0.3%(P<0.05)。有肾损害组RANTES-403位点突变等位基因A频率低于无肾损害组和对照组(1.49%比15.62%,1.49%比17.9%,均P<0.05)。RANTES-28位点突变等位基因G、突变等位基因CCR5Δ32频率在3组间分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ANTES两个SNPs存在着连锁不平衡,RATNES二位点SNP及CCR5基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同时携带RANTES-403G/G,-28C/C,CCR5/CCR5基因型的个体可能更易患SLE。RANTES-403位点可能与SLE肾损害有关。
叶冬青杨仕贵李向培胡以松尹婧张国庆朱继民陈东周
关键词:RANTESCCR5基因系统性红斑狼疮基因频率系统性红斑狼疮
天津市大气气态污染物与居民每日死亡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 研究天津市大气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氮(NO2)与城区居民每日死亡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天津市城区2005-2007年大气主要污染物[SO2、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日平均浓度、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以及每日死因别死亡人数,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长期和季节趋势、气温和相对湿度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探讨SO2和NO2日平均浓度与每日死因别死亡间的相关性,分析PM10及模型参数对其相对危险度估计的影响.结果 大气SO2和NO2与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间显著相关,与呼吸系统疾病间无显著关联.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56%(0.23%~0.89%)和0.49%(0.06%~0.93%);NO2浓度每升高10 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分别增加0.94%(0.17%~1.70%)和1.29%(0.29%~2.30%).结论 天津市大气SO2和NO2污染与城区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和循环系统疾病死亡显著相关.
张衍桑周脉耕贾予平胡以松张金良江国虹潘小川
关键词:空气污染时间序列分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
中国居民代谢综合征与膳食营养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探讨中国居民代谢综合征与膳食营养素摄入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选择15岁以上人群40 708人,其中男性19 543人,女性21 165人。代谢综合征的定义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协会推荐的标准,膳食数据利用连续3 d 24 h回顾法。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代谢综合征与蛋白质、脂肪、胆固醇、总维生素E、钙、镁、铁、钾、钠的摄入呈正相关(P均<0.05),而碳水化物、胡萝卜素、维生素C的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P均<0.05);多因素调整年龄、性别、6类地区、教育程度、中重度体力活动、饮酒、吸烟后,能量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但调整BMI后,能量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营养素经上述多因素及能量的调整后发现,胡萝卜素、维生素A、视黄醇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呈负相关(P均<0.05),总维生素E及钠的摄入与代谢综合征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营养素的摄入与代谢综合征患病有关,应提倡健康饮食,以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相关的心血管病的发生。
胡以松翟凤英何宇纳杨晓光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营养素流行病学研究
抗Sm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8
2004年
目的 :探讨抗Sm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2 75例抗Sm抗体阳性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与 2 90例抗Sm抗体阴性SLE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抗Sm抗体阳性SLE患者年龄小、病程短、光敏感、关节炎、口腔溃疡较多见 (P <0 0 5或P <0 0 1) ;血沉快、蛋白尿、补体下降发生率较高 (P <0 0 5或P <0 0 1) ;抗URNP抗体、抗Rib抗体阳性率高 ;抗Sm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SLEDAI积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1)抗Sm抗体阳性SLE患者临床表现明显 ,易被早期诊断。 (2 )抗Sm抗体、抗URNP抗体、抗Rib抗体联合检测 ,可能对SLE诊断意义较大。 (3 )抗Sm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性无一致关系。
李结华叶冬青杨世贵徐元勇胡以松
关键词:抗SM抗体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疾病
2004-2005年中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特点被引量:91
2010年
目的了解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变化情况。方法1973—1975年全国全死因回顾调查人年数为2513949310,2004--2005年共调查人年数为142660482。将两次调查数据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标化后,观察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死亡水平的变化,并分析2004--2005年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的地理分布情况。结果1973--1975年恶性肿瘤总体死亡1865445例,标化死亡率为99.61/10万;2004--2005年死亡193839例,标化死亡率为123.72/10万,上升了24.20%。2004--2005年调查结果显示,各省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差别较大,黑龙江省最高,为183.34/10万(7443例),云南省最低,为61.03/10万(2454例)。食管癌、胃癌、肝癌、肠癌、肺癌、鼻咽癌、白血病、女性乳腺癌、子宫颈癌标化死亡率最高的地区分别为河南(3535例,32.95/10万)、甘肃(1333例,59.35/10万)、黑龙江(1640例,38.63/10万)、上海(390例,11.58/10万)、黑龙江(2382例,60.15/10万)、海南(36例,7.04/10万)、天津(161例,5.45/10万)、黑龙江(179例,8.09/10万)、新疆(131例,10.69/10万);上述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最低的地区分别为云南(63例,1.59/10万)、北京(235例,5.95/10万)、天津(454例,10.86/10万)、西藏(3例,0.82/10万)、西藏(12例,3.29/10万)、青海(0例,0.00/10万)、西藏(1例,0.28/10万)、西藏(6例,2.88/10万)、重庆(27例,1.02/10万)。结论两次调查相比,恶性肿瘤死亡水平有所上升。大部分恶性肿瘤死亡病例具有较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周脉耕王晓风胡建平李光琳陈万青张思维万霞王黎君项春胡以松杨功焕
关键词:恶性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
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探讨遗传因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66例SLE 先证者和383例对照的亲属资料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2.05%的先证者的一级亲属患有SLE.一级亲属、二级亲属患病率依次为1.698%、0606%,显著高于对照组一级亲属患病率(0.115%)(P<0.01),其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88(4.22~62.70)、5.31(1.38~23.95),日一级亲属患病率>二级亲属患病率>三级亲属患病率>群体患病率.应用Penrose方法计算,s/q接近1/√q.Falconer多基因阈值模型估计SLE先证者一级、二级、三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78.8%±4.45%、58.8%±10.9%、39.2%±32.0%,三者加权平均遗传度为75.2%±4.12%.结论SLE具有多基因遗传病的特点,遗传因素在决定SLE的易患性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叶冬青施小明陆伟李向培胡以松杨仕贵徐元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遗传度患病率先证者流行病学
安徽省汉族SLE患者和正常人RANTES单核苷酸多态性及CCR5基因多态性的比较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患者和正常人群RANTES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受体CCR5多态性。方法 收集 14 6例确诊的SLE患者和 15 9名正常对照。通过PCR RFLP方法检测研究对象RANTES启动区SNP及其受体CCR5△ 32突变频率。结果 病例组RANTES 4 0 3位点G G、G A、A 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76 .71%、2 1.92 %、1.37% ;对照组分别为 6 7.30 %、2 9.5 6 %和3.14 % ,两组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两组突变等位基因 4 0 3A频率分别为 12 .3%、17.9% (P >0 .0 5 )。病例组RANTES 2 8位点C C、C G、G 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93.15 %、6 .85 %、0 ;对照组分别为 86 .79%、12 .5 8%和 0 .6 3% (P >0 .0 5 )。两组突变等位基因 2 8G频率分别为 3.4 %、6 .9% (P>0 .0 5 )。病例组和对照组突变等位基因CCR5△ 32频率分别为 0、0 .3% (P >0 .0 5 )。中国汉族人群RANTES突变基因型 4 0 3A A低于北美黑人和西非黑人 (P <0 .0 5 ) ,与北美高加索、北美西班牙人和北美亚洲人一致。RANTES 2 8位点基因型分布与北美亚洲人一致 ,但与北美高加索、北美西班牙人、北美黑人和西非黑人相差较大 (P <0 .0 5 )。结论 本次研究发现RANTES 4 0 3位点和 2 8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SLE发病没有直接的关系。CCR5△
杨仕贵叶冬青李向培胡以松尹婧张国庆朱继民陈东周
关键词:汉族SLE患者正常人RANTES多态性CCR5多态性
湖北省应城市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对媒体重点报道的湖北应城市的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和变化趋势开展分析,以进一步验证媒体报道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利用1973-1975年全国第一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以及2004-2005年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数据,描述湖北省应城市恶性肿瘤死亡率及变化趋势。结果湖北省应城市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为148.26/10万,过去30多年来,该地恶性肿瘤死亡率大幅度上升,上升幅度是全国的9.27倍,该县每10万人中,平均每年比全国水平多死43例恶性肿瘤患者。该地多种恶性肿瘤变化幅度明显异于全国,食管癌、胃癌不降反升;肝癌、肺癌、白血病、结直肠癌的上升幅度分别是全国的5.84倍、5.61倍、5.07倍、17.91倍,胃癌、肝癌、肺癌、结直肠癌的超额死亡率分别为15.32/10万、16.78/10万、8.32/10万及3.98/10万。负二项分布拟合结果提示胃癌的死亡存在村落聚集性。结论湖北省应城市历史恶性肿瘤死亡率水平低,但上升幅度大,处于全国高发水平,呈现多种恶性肿瘤普遍高发现象,胃癌死亡存在村落聚集性。
王黎君胡以松周脉耕
关键词:肿瘤媒体报道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