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窦建华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精密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机械工程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篇动力学
  • 4篇分子
  • 4篇分子动力学
  • 3篇仿真
  • 2篇原子力显微镜
  • 2篇纳米
  • 2篇表面成像
  • 2篇成像
  • 1篇压痕
  • 1篇针尖
  • 1篇碳纳米管
  • 1篇微构件
  • 1篇纳米管
  • 1篇纳米压痕
  • 1篇仿真模型
  • 1篇仿真软件
  • 1篇成像仿真

机构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作者

  • 4篇窦建华
  • 3篇梁迎春
  • 2篇白清顺
  • 1篇盆洪民
  • 1篇杨春利
  • 1篇董申
  • 1篇李德刚
  • 1篇陈明君
  • 1篇宫娜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机械设计与制...
  • 1篇微细加工技术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原子力显微镜表面成像被引量:2
2009年
基于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针尖扫描成像机理,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采用非刚性针尖—表面原子团簇相互作用模型,模拟超低温环境下,非接触式原子力显微镜单晶硅针尖扫描单晶硅(111)-(7×7)表面成像过程。仿真计算采用两种原子间经验势函数描述针尖-表面原子间相互作用,两种晶向针尖末端模型都实现了对单晶硅(111)-(7×7)表面原子级分辨率仿真成像,在某些超原子级分辨率仿真图像中在单晶硅(111)-(7×7)表面Adatom原子位置出现了的双月牙峰形结构,模拟计算与成像试验文献中得到的图像基本一致。同时对采用确定的势函数及确定的晶向针尖末端,实现稳定成像的扫描针尖-表面距离进行讨论。扫描过程中针尖和被测表面形貌轻微改变,对扫描成像结果影响不大。
梁迎春窦建华白清顺董申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原子力显微镜成像仿真
微构件分子动力学集成仿真系统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采用VC++集成环境和OpenGL技术开发了面向微构件特性评价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系统(MDIS)。MDIS模拟系统可以实现微构件的纳米切削加工和微拉伸等参数化分子动力学仿真,同时可以实现特殊微构件—单壁碳纳米管的力学特性评价。软件利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界面友好,易于操作,集成度高,适合微构件综合分子动力学分析。采用MDIS系统对金刚石刀具切削单晶铜材料以及单壁碳纳米管与单晶硅材料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
白清顺杨春利盆洪民窦建华梁迎春
关键词:微构件分子动力学仿真软件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纳机电开关的静态分析
2006年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分析了纳机电开关中碳纳米管悬臂梁的静态特性。仿真中C—C原子间相互作用采用Tersoff-Brenner势函数,C—Cu及Cu—Cu间相互作用采用L-J势函数,并同时采用截断半径和邻域列表法以提高运算速度。首先模拟了纳机电开关的开和关两种工作状态,得出开关的闭合电压为1.0 V,然后模拟了碳纳米管的弯曲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当电压小于1.0 V时,碳纳米管弯曲符合经典弹性理论;当电压介于1.0 V^1.9 V时碳纳米管中出现Stone-Wales变形;当电压达到1.9 V后,碳纳米管中逐渐出现塌陷结构甚至孔洞;当电压达到2.9 V时,碳纳米管完全断裂。最后分析了碳纳米管原子间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纳机电开关的最薄弱环节是电极与碳纳米管之间的结合处。所得模拟和分析结果为纳结构器件的进一步设计和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宫娜梁迎春陈明君窦建华李德刚
关键词:碳纳米管
原子力显微镜针尖-表面相互作用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
表面科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材料的许多重要物理、化学过程首先发生在界面之间。研究相互作用材料表面间及其与外部环境的作用规律,对控制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学过程,优化材料的表面性能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二十世纪末期...
窦建华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分子动力学纳米压痕表面成像仿真模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