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立蔷
- 作品数:131 被引量:903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项目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土壤铅、镉胁迫对4种绿化植物生长、生理及积累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8
- 2013年
- 研究不同处理浓度的Pb、Cd单一胁迫对4种绿化植物(小叶丁香、红瑞木、辽东水蜡、杞柳)生长、生理及积累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重金属处理浓度的增加,4种绿化植物株高和地径的增加都受到抑制,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4种植物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对不同处理水平的重金属响应不同;MDA含量均随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大;SOD活性除红瑞木(Cd=1.00mg/kg,达到最大值),其余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小叶丁香和辽东水蜡POD活性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先升高(Pb=250mg/kg,Cd=1.00mg/kg达到最大值)后降低,红瑞木和杞柳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升高。4种绿化植物根部对Pb的积累较强,而叶片对Cd的积累能力大于其对Pb的富集能力。综合各个指标变化情况来看,4种绿化植物对重金属Pb、Cd的抗性排序为红瑞木>杞柳>辽东水蜡>小叶丁香。
- 温瑀穆立蔷
- 关键词:重金属胁迫小叶丁香红瑞木杞柳
- 紫椴花提取物体外抗菌活性被引量:4
- 2013年
- 选用常见的3种革兰氏阴性菌、2种革兰氏阳性菌及1种真菌对紫椴花提取物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并采用肉汤稀释法对每种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B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紫椴花乙酸乙酯萃取物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白色念珠菌6种菌种均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抑菌效果强于链霉素,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的的抑菌效果好于革兰氏阴性菌。
- 马微微王军穆立蔷
- 关键词:紫椴提取物抗菌MICMBC
- 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动态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探究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养分与酶活性的差异和变化规律,为深入了解我国寒温带森林交错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未来发展趋势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基础。该文选取黑龙江中央站黑嘴松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不同兴安落叶松林型(白桦-兴安落叶松林、杜鹃-兴安落叶松林、兴安落叶松纯林和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季节划分进行采样,测定不同季节的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同时探究其随季节的变化动态。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在不同林型和季节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变化趋势有一定不同;(2)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受土壤全磷、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影响较大;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蔗糖酶活性主要受速效磷和速效氮含量显著影响;土壤脲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受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最大;(3)主成分分析表明,4种林型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差异显著,第1主成分可解释方差变量的50%以上。由此可见,不同兴安落叶松林型土壤化学性质与酶活性随季节的变化均存在显著差异,与林下凋落物积累和植被类型差异有关;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化学性质呈现不同程度相关性。
- 党乾顺隋心陈福元穆立蔷
- 关键词:土壤养分酶活性主成分分析
- 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多样性及保护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明黑龙江小北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资源,为保护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兰科植物资源及其他调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野外调查及查阅文献资料,对该区域兰科植物多样性及濒危等级进行分析。[结果]保护区共有野生兰科植物8属11种,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生活型均为地生兰。小北湖保护区兰科植物集中分布于小北湖区和石头河区。从分布区类型来看,保护区兰科植物属的区系成分主要为北温带分布(6属,占85.71%),种的区系成分主要为北温带分布(3种,占27.27%)和旧世界温带分布(3种,占27.27%)。[结论]对当前小北湖保护区兰科植物的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 项凤影孙继旭关艳辉郭世贤夏本志穆立蔷
- 关键词:兰科植物区系多样性
- 黑龙江省4种野生百合不同器官矿质元素的分析与综合评价被引量:4
- 2023年
-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4种野生百合不同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特征,探究不同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全株利用价值,为后续野生百合的品种选育和全株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对黑龙江省细叶百合、东北百合、有斑百合和毛百合4种野生百合根、茎、叶和鳞茎的矿质元素(K、Ca、Na、Mg、Cu、Zn、Mn、Fe、Pb和P)含量进行测定,探究4种野生百合不同器官之间矿质元素的差异及其相关性,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其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4种野生百合矿质元素含量丰富,鳞茎矿质元素平均含量的大小排序为K>Mg>P>Ca>Na>Fe>Zn>Cu>Mn>Pb,根为K>Na>Mg>P>Ca>Fe>Zn>Cu>Mn>Pb,茎为K>Mg>Ca>P>Na>Fe>Cu>Zn>Mn>Pb,叶为K>Ca>Mg>P>Na>Fe>Zn>Cu>Mn>Pb。不同百合品种之间矿质元素含量分布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其中细叶百合和东北百合4种器官中的P含量显著高于有斑百合和毛百合(P<0.05),有斑百合和毛百合4种器官中则含有更丰富的Cu元素;4种器官中,茎和叶的K/Na值较高,而鳞茎和根中则较低。4种百合中,毛百合各器官中的K/Na值均最高。各器官中矿质元素含量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鳞茎中,Pb与Mg和K、Fe与Ca和P、K与Mg元素之间呈极显著性正相关(P<0.01),Cu与Fe和Ca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根中,Ca与Fe、K与Mn、Zn与Mg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Fe与Pb、Cu与Zn和Mg、Ca与Pb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茎中,Fe与Na、P与K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Mn与Ca、Pb与Na和Fe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中,Mg与Pb、Fe与Na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鳞茎和叶中,Mn元素与其他元素相关性较低且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发现,黑龙江省4种野生百合的代表性元素为P、K、Mn,选取其中前3个主成分(F_1~F_3)进行综合排名,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分别是细叶百合、东北百合、有斑百合、毛百合。聚
- 李妍关艳辉郭世贤孙继旭项凤影穆立蔷
- 关键词:野生百合矿质元素森林植物资源
- 重金属污染下3种灌木的生理响应及生长量变化分析被引量:5
- 2010年
- 对哈尔滨市常用绿化树种麦李(Cerasus glandulosa)、红王子锦带(Weigela florida‘Red Prince’)、金银忍冬(Lonicera maackii)在重金属Hg、Cd、Cu、Pb胁迫下产生的生理响应及生长量变化进行了研究。7月向栽植苗木容器的土壤中施入重金属Hg、Cd、Cu、Pb,2个月后取苗木中上部叶子及根部,测苗木的生理指标(脯氨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物歧化酶)和生长量。结果表明,Hg胁迫下的抗性为:麦李>金银忍冬>红王子锦带;Cd的抗性为:金银忍冬>麦李>红王子锦带;Cu胁迫的抗性为:麦李>金银忍冬>红王子锦带;Pb胁迫下的抗性为:红王子锦带>金银忍冬>麦李;重金属质量分数较低时,可以促进植物的高生长,质量分数较高时产生胁迫。
- 李磊马立华蔡宇穆立蔷
- 关键词:红王子锦带金银忍冬重金属污染生理响应生长量
- 小兴安岭通河林区原麝夏季对生境的选择被引量:27
- 2006年
- 2004年8-9月,在通河县龙口林场采用样线样方法对原麝夏季生境的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设235个样方,其中原麝利用样方55个,采用卡方(Chi—square)统计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原麝偏好利用针阔混交林,避免杂木林;倾向于选择离水源近、远离人为干扰的上坡位;一般喜欢有石砬子的山坡;对坡向的利用无选择性。对原麝利用样方和非利用样方进行比较,发现原麝生境具有海拔高、郁闭度小、食物丰富和坡度陡等特征。对各种生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前6个特征值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3.30%,可以较好地反映原麝生境特征,根据载荷系数绝对值大小将原麝夏季生境选择影响因子分别命名为食物丰富度因子、植被因子、干扰因子、隐蔽度因子、地理因子和倒木因子。
- 吴建平周玲玲穆立蔷
- 关键词:原麝夏季生境选择主成分分析
- 紫椴花乙醇提取物抗炎镇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确定紫椴花70%乙醇提取物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方法抗炎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镇痛作用采用醋酸扭体法。结果紫椴花70%乙醇提取物中剂量组(4.8 g/kg)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紫椴花70%乙醇提取物高剂量组(9.6 g/kg)对醋酸扭体导致的小鼠疼痛反应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紫椴花70%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急性炎症及镇痛作用。
- 马微微王振月李足意穆立蔷
- 关键词:抗炎镇痛
- 黑龙江省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
- 满秀玲蔡体久王晓明朱德柱肖洋朱道光李俊涛穆立蔷李枫李凤山吕晓波姚月锋范金凤郑旭含李华
- 该项目通过对典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弄清沼泽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原因及恢复机制;建立我省沼泽湿地恢复技术体系及评价指标;提出我省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模式,为黑龙江省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和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 关键词:
- 关键词: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恢复
- 赤松幼苗外生菌根的形态特征被引量:6
- 2008年
- 通过对赤松幼苗外生菌根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的观察,发现了24种外生菌根,并研究了外生菌根发生的模式、不同的外生菌根沿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趋势、幼苗年龄对菌根类型变化的影响等。结果表明,在低海拔地区的幼苗一般共生1、2种菌根菌;在高海拔地区则有2、3种菌根菌。共生3、4种菌根菌的幼苗随着海拔的增加而明显增加。我们发现菌根的类型和菌根出现的频率变化是一致的,它们都受到海拔高度的影响,而不是受幼苗年龄的影响;同时海拔高度还影响着同一株幼苗上的外生菌根类型的变化。在同一幼苗上的菌根多样性对于幼苗生长之初非常重要,土壤营养对幼苗的限制是随着幼苗年龄的增长而增大的。分析了菌根多样性产生的原因;由于菌根菌共享的根系数量减少,就会引发菌根之间发生激烈的竞争。这就导致了在同一根系里多种菌根共生现象的出现。
- 马大龙杨国亭穆立蔷
- 关键词:赤松外生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