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思

作品数:59 被引量:17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16篇皮肤
  • 15篇银屑
  • 15篇银屑病
  • 8篇细胞癌
  • 7篇发病
  • 6篇银屑病样皮损
  • 6篇皮损
  • 6篇皮炎
  • 6篇鳞状
  • 6篇鳞状细胞
  • 6篇鳞状细胞癌
  • 6篇发病机制
  • 4篇脂质体
  • 4篇柔性纳米脂质...
  • 4篇软膏
  • 4篇特应性
  • 4篇皮肤病
  • 4篇皮肤鳞状细胞
  • 4篇皮肤鳞状细胞...

机构

  • 45篇广东省第二人...
  • 32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广东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市海珠区...
  • 1篇广东工业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孙逸...
  • 1篇广东省医学会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 1篇无限极(中国...

作者

  • 59篇秦思
  • 53篇温炬
  • 36篇郑荣昌
  • 14篇冯洁莹
  • 13篇马静
  • 10篇周贵滨
  • 8篇李婷
  • 6篇朱超英
  • 3篇李婷
  • 3篇马静
  • 2篇朱凯星
  • 1篇周容
  • 1篇翁伟丽
  • 1篇陈婷
  • 1篇李常兴
  • 1篇秦克旺
  • 1篇李欢玉
  • 1篇高鹏
  • 1篇江奕恒
  • 1篇蒋晓红

传媒

  • 13篇皮肤性病诊疗...
  • 6篇中国皮肤性病...
  • 5篇国际医药卫生...
  • 5篇中华皮肤科杂...
  • 5篇广东医学
  • 3篇海南医学
  • 2篇英国医学杂志...
  • 2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新中医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6篇2018
  • 7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拉色菌常见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8年
人体皮肤表面有多种常驻菌及条件致病菌,马拉色菌(Malassezia pachydermatis)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花斑癣、马拉色菌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多种皮肤病均与马拉色菌的定植密切相关。这些常见皮肤病发病率极高,高发区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而且许多疾病常常反复发作,伴随明显瘙痒症状,难以忍受,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因此明确马拉色菌在这些疾病中所起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研究表明,马拉色菌属于正常皮肤菌群的一部分,它与皮肤免疫细胞如树突状细胞或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具有规律性。我们可以在健康人体中检测到马拉色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和IgM抗体。与此相反,马拉色菌特异性抗体IgE在健康人体中检出率却非常低甚至检查测不到,而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患者中大部分人对这种酵母菌较敏感,可以看得出马拉色菌可能与AD的发病相关,但具体关系并不明确。本综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马拉色菌属某些常见相关皮肤疾病的发病机制作一总结,并重点概述马拉色菌在AD发病中所起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郑晓欢郑荣昌温炬秦思李婷马静冯洁莹
关键词:马拉色菌花斑癣毛囊炎脂溢性皮炎特应性皮炎
紫外线辐射(UVR)致皮肤鳞状细胞癌(SCC)的研究进展
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是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机制涉及紫外线辐射(UVR)暴露,遗传倾向(遗传易感性)和免疫抑制.UVR已经被IARC(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分类为I类致癌物,足以引起和促进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袁绍萍温炬郑荣昌秦思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紫外线辐射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
不同方法制备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皮肤靶向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制备的8-甲氧基补骨脂素(MOP)柔性纳米脂质体的皮肤靶向性。方法分别采用逆相蒸发法、乙醚注入法、薄膜法、薄膜-超声法等方法制备3H-MOP柔性纳米脂质体,根据脂质体包封率、平均粒径和Zeta电位评价脂质体质量。取上述4种方法制得的3H-MOP柔性纳米脂质体涂抹于SD大鼠皮肤,分别在1,2,4 h后用液体闪烁仪测定3H-MOP的皮肤滞留量和血药浓度。结果薄膜-超声法包封率高,平均粒径适中,Zeta电位负值较高,皮肤的靶向性较好。结论薄膜-超声法制备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质量较好,皮肤靶向性强。
郑荣昌温炬冯洁莹马静周贵滨秦思
关键词:脂质体
溃疡型坏疽性脓皮病合并皮肤真菌感染一例被引量:2
2020年
患者男,64岁,因颈背部反复溃疡伴疼痛3年余入院。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颈部出现数个米粒大小的水疱,伴疼痛,自行外敷中草药后,水疱破溃,周围皮肤糜烂,经当地医院清理创面、换药及自行涂抹多种药膏(具体不详)后,皮损无明显好转,呈潜行性扩大,形成手掌大小的溃疡,累及背部,伴明显疼痛。3个月前双下肢出现凹陷性水肿,当地医院予补充白蛋白后水肿消退,但仍反复发作。
黄舒婷秦思温炬孙大炜
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凹陷性水肿溃疡型颈背部皮肤真菌感染水疱
IgG4相关疾病累及双眼、双颌下1例
2018年
患者女,57岁,因“反复双眼睑、双颌下肿物9月”于2018年3月22日入院。患者9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颌下肿大,触之质韧,元压痛,无口干、眼干,无发热,咳嗽、咳痰,无乏力、纳差。于外院行肿物切除活检,考虑涎腺炎。7月前患者右眼出现轻度肿胀,无疼痛、红肿、流泪,无压痛,于外院再次行肿物切除活检,诊断为炎性假瘤,未予具体药物治疗。近2月患者双眼睑、双颌下出现肿胀,性质同前,无口干、眼干,无视物模糊。
黄锦萍温炬黄正平秦思李婷郑荣昌马静冯洁莹袁绍萍郑晓欢
关键词:颌下相关疾病IGG4双眼切除活检炎性假瘤
广州市海珠区娱乐场所暗娼的性行为安全性和梅毒感染情况调查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海珠区娱乐场所暗娼人群的行为学特征和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利用实地走访和调查问卷方式对广州市海珠区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各种档次娱乐场所的暗娼人群性行为安全性进行调查,并通过血清检测梅毒感染状况。结果:本次研究共调查800名暗娼,回收有效问卷672份,其中高档场所342份,中档场所216份,低档场所114份。梅毒感染者167人,感染率24.85%,其中中档场所53人(7.89%),低档场所83人(12.35%),低档场所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档场所(X^2值分别为133.17、40.28,P值均<0.05)。416人有吸毒史,其中82人感染梅毒。低档场所暗娼具有年龄高、文化程度低、使用安全套少、梅毒感染率高等特征。结论:各种档次娱乐场所暗娼人群均存在梅毒感染,具有明显的高危特性,应对暗娼人群进行相关干预,采取健康宣传教育,加强早期治疗,控制传染源等有效措施,切断性病传播途径。
李婷温炬朱凯星周贵滨秦思郑荣昌
关键词:娱乐场所暗娼行为学特征梅毒感染
抗CD122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探讨抗CD122抗体对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研究时间为2020年7月1日至11月23日。选用56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配为4组:凡士林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咪喹莫特模型组(模型组)、同型对照抗体实验组(实验组A)、抗CD122抗体实验组(实验组B)。采用银屑病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观察银屑病样皮损动态变化;显微镜下观察皮损组织病理改变,并测量表皮层厚度;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皮损中T_(RM)细胞的表型及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损中白细胞介素-15(IL-15)、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表达及变化。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免疫荧光双标显示,模型组初次(3 d、6 d)T_(RM)细胞数量CD3^(+)CD103^(+)[(16.40±1.43)细胞个数/视野、(29.80±2.28)细胞个数/视野]、CD4^(+)CD103^(+)[(10.80±1.77)细胞个数/视野、(16.20±1.28)细胞个数/视野]、CD8^(+)CD103^(+)[(15.10±1.65)细胞个数/视野、(26.05±1.43)细胞个数/视野]、CD122^(+)CD103^(+)[(16.52±1.43)细胞个数/视野、(26.80±1.40)细胞个数/视野]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B初次(3 d、6 d)及再次(38 d、41 d)刺激皮损中T_(RM)细胞数量均低于同一时间模型组、实验组A(均P<0.05),以CD8^(+)T_(RM)细胞降低为主(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再次(38 d、41 d)皮损中IL-15、IL-17A的表达[(115.66±3.69)IOD/area、(121.65±3.36)IOD/area及(104.30±3.47)IOD/area、(59.87±3.20)IOD/area]均高于对照组[(28.15±2.25)IOD/area、(28.05±2.15)IOD/area及(25.63±2.10)IOD/area、(25.01±2.71)IOD/are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B初次(3 d、6 d)及再次(38 d、41 d)刺激皮损中IL-15、IL-17A的表达均低于同一时间模型组和实验组A(均P<0.05)。结论T_(RM)细胞、IL-15、IL-17A可能参与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发生和发展,抗CD122抗体可以改善小鼠的银屑病样皮损,该作用可能与其抑制T_(RM)细胞的形成和功能(�
李华润温炬郑荣昌周玉婵秦思李婷黄锦萍
关键词:银屑病IL-15
黄金微针射频治疗26例面部光老化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评价黄金微针射频治疗面部光老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6例面部光老化受试者,采取黄金微针射频治疗,第1月1次,第3月1次,共2次。通过超声皮肤扫描仪和全球美容改善量表(GAIS)评分在第1次治疗后6个月对受试者皮肤紧致度、皱纹、弹性、黑色素、皮肤含水量等指标变化情况进行评价,在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治疗后6个月,受试者皱纹、肤色、皮肤紧致度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皮肤弹性、黑色素、皮肤含水量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术后3个月,满意率为96.15%;术后6个月,满意率为100%。结论:黄金微针射频可以有效改善面部皮肤光老化,并且过程损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秦思李华润温炬黄舒婷郑晓欢郑荣昌郑荣昌
关键词:多极射频光老化微针皮肤弹性
BMI-1在皮肤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2年
B细胞特异性小鼠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section site 1,BMI-1)是多梳蛋白(Polycomb-group,PcG)家族的成员之一。目前研究发现BMI-1通过多种机制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在皮肤恶性肿瘤中,尤其是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与黑素瘤中,BMI-1的表达影响其生长、侵袭和转移。本文综述其在皮肤恶性肿瘤中可能的机制及研究现况,为皮肤恶性肿瘤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李慕锦温炬温炬秦思郑荣昌李华润卢镇宇李先文李思慧
关键词:肿瘤基底细胞癌黑素瘤
黄褐斑的物理治疗进展被引量:15
2019年
黄褐斑主要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因其好发于颜面部,严重影响患者美观、心理健康及日常生活。流行病学统计,黄褐斑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并与地理位置有关。其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周期长、疗效不显著且复发率高,已成为一种易诊但难治的皮肤病。目前,黄褐斑治疗方法多样,但仍无统一的有效治疗方法。近年,随着患者对自身容貌要求的提高及美容医学的发展,黄褐斑的治疗有了新的研究进展,本文主要就黄褐斑的物理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黄褐斑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黄锦萍温炬秦思李婷袁绍萍郑晓欢郑荣昌马静冯洁莹周玉婵李华润
关键词:黄褐斑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