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红军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铁道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粘膜
  • 4篇胃粘膜
  • 3篇肿瘤
  • 3篇胃肿瘤
  • 2篇动物
  • 2篇动物实验
  • 2篇粘膜上皮
  • 2篇上皮
  • 2篇胃癌
  • 2篇胃粘膜上皮
  • 1篇异型增生
  • 1篇增生
  • 1篇粘膜损伤
  • 1篇上皮异型增生
  • 1篇前列腺
  • 1篇前列腺素
  • 1篇染色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化学染色
  • 1篇组织学

机构

  • 5篇上海铁道医学...

作者

  • 5篇赵桂芬
  • 5篇石红军
  • 5篇宋伯根
  • 4篇李义清

传媒

  • 1篇肿瘤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冶金工业...
  • 1篇上海铁道医学...

年份

  • 1篇1995
  • 1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胃粘膜上皮“适应性细胞保护”机制防止胃肿瘤发生的作用被引量:7
1993年
投用致癌剂的对照组其胃肿瘤发生率为22.2%。若同时给予40%Z醇液空腹灌胃,则胃肿瘤发生率达55.9%。如在给乙醇液前15分钟,先给予4%的辣椒煎液灌胃,则胃肿瘤发生率只有20.0%,相近于对照组的水平(后2组差别有极显著意义,P<0.01)。这种给损伤剂(乙醇)之前先给予微刺激剂(辣椒)所产生的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是通过促使胃粘膜上皮细胞合成内源性前列腺素(PGs)来实现的,是一种“适应性细胞保护”机制。这种保护胃粘膜的作用可降低胃肿瘤的发生率。
宋伯根李义清石红军赵桂芬朱清岩
关键词:胃粘膜前列腺素胃肿瘤
胃粘膜的组织损害与抗损害在胃癌发病学上的重要作用被引量:2
1992年
本研究选定多种对胃粘膜具有损伤作用或保护作用的因素,结合致癌剂,对胃粘膜的组织损害与抗损害在胃癌发病学上的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胃粘膜屏障的破坏与组织的反复损害是胃癌发病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保护胃粘膜对降低胃癌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李义清宋伯根石红军赵桂芬朱清岩
关键词:胃癌发病学动物实验
微波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的应用
1995年
免疫组化染色是病理研究和临床诊断广泛应用的技术。但其经典的染色过程往往需要1~2天,时间较长。我们利用微波来处理免疫组化ABC法孵育过程中的石蜡切片,使整个染色时间明显缩短。显示出微波在免疫组化技术方面的实用价值。
石红军赵桂芬宋伯根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组织学微波
胃粘膜损伤程度与胃癌发生的关系被引量:31
1993年
选择四种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胃粘膜损伤因素——4%牛磺胆酸钠、40%酒精、15%高张盐水及60℃热糊,根据其对大白鼠胃粘膜的损伤程度,判定其损伤指数分别为1.00±0.53、1.75±0.46、2.50±0.53及3.00±0.53,结合浓度为100μg/ml的致癌剂MNNG自由饮用,共20周,诱发胃癌,结果胃癌的发生率分别为11.9%、14.7%、24.1%及34.6%。统计学分析表明,胃粘膜损伤指数与胃癌发生率呈正直线相关。 (γ=0.9551,P<0.05)初步揭示了胃癌发生与胃粘膜在一定范围内的损伤程度紧密相关。
宋伯根李义清赵桂芬石红军朱清岩
关键词:胃粘膜损伤MNNG胃肿瘤
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表现类型及其癌前意义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1994年
以胃粘膜的反复损伤作为发病条件,结合致癌剂(MNNG),在大白鼠上引发癌前病变和胃腺癌。结果,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表现类型可为腺瘤型、隐窝型、再生型和囊型。DNA定量显示,异型增生上皮与正常胃粘膜存在显著性差异,重度异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间没有截然界限。从异型增生与胃癌发生关系来分析,胃粘膜异型增生为重要的癌前病变,各类型均有重要的癌前意义。其中再生型异型增生的癌前意义应被重新认识和重视。
宋伯根李义清石红军赵桂芬
关键词:胃粘膜异型增生动物实验胃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