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如冰

作品数:27 被引量:94H指数:6
供职机构: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冠状
  • 10篇动脉
  • 10篇冠状动脉
  • 9篇介入
  • 7篇心病
  • 7篇冠心病
  • 6篇介入治疗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介入术
  • 5篇冠脉
  • 5篇病患
  • 4篇动脉介入
  • 4篇血小板
  • 4篇介入治疗术
  • 4篇冠心病患者
  • 4篇冠状动脉介入...
  • 3篇心脏
  • 3篇型心
  • 3篇他汀
  • 3篇综合征

机构

  • 25篇大同市第三人...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长治医学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大同煤矿集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白如冰
  • 14篇马洪山
  • 11篇张萍
  • 9篇顾成圻
  • 3篇屈飞
  • 2篇宋晓丽
  • 2篇张俊平
  • 2篇李翠莲
  • 2篇郝守荣
  • 2篇武琦
  • 1篇杜雪平
  • 1篇孙珺
  • 1篇赵和平
  • 1篇刘彦春
  • 1篇罗亚玮
  • 1篇孙为勤
  • 1篇马力
  • 1篇郝守华
  • 1篇李先萍

传媒

  • 14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护理研究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药品评价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1
  • 8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评价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CR)的影响。方法氯吡格雷抵抗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口服氯吡格雷75 mg,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4粒/次,每日3次。B组40例,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 mg。C组为无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35例,每日口服氯吡格雷75 mg。于服氯吡格雷前、服药后1周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抑制率。结果 3组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前血小板聚集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1周后,血小板聚集率A组为(21.5±3.9)%,B组为(28.1±5.7)%,C为组(17.9±4.7)%;血小板抑制率A组为(10.2±2.5)%,B组为(8.8±1.8)%,C组为(14.6±2.3),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血小板聚集率C组A组>C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
张萍白如冰马洪山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氯吡格雷通心络胶囊血小板聚集
经压力导丝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对冠心病临界病变的介入诊疗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经压力导丝测定冠心病临界病变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从血管解剖学和生理功能学评价冠心病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狭窄在50%~70%的150例单支血管病变患者经血管内超声压力导丝测定FFR,FFR≥0.75的患者(A组)57例不予介入干预,仅行药物治疗,FFR〈0.75的患者随机分为介入干预组(B组)53例和药物治疗组(C组)40例。比较3组患者1年中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07,P=0.000),其中,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临界血管病变的患者如FFR≥0.75,推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策略是安全的,对FFR〈0.75的患者,行早期介入干预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有更低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马洪山白如冰屈飞
关键词:冠心病压力导丝血流储备分数
“双心医学”模式在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心脏神经官能症,伴有轻中度焦虑、抑郁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行冠脉CTA检查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及干预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处理,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评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改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 "双心医学"模式对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心身康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屈飞马洪山白如冰
关键词:心脏神经官能症焦虑抑郁
浅析2008年窦房结功能不良起搏器治疗指南
2010年
马洪山武琦白如冰
关键词:起搏器器械治疗
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器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张萍白如冰马洪山顾成圻宋晓丽
关键词: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血管闭合器冠状动脉介入术迷走神经反射
PCI术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物质CD41、CD61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了解PCI术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性因子CD41、CD61的影响。方法:选择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40例为病例组,行冠脉造影(CAG)术阴性的正常人20例为对照组。PCI组及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h留取动脉血液标本测定CD41、CD61水平。结果:PCI组CD41、CD61水平术后6h>术后即刻>术前(P<0.05)。PCI组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hCD41、CD6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CI术作为一种机械性血管再通术,对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活性有更强的影响。
白如冰宋晓丽
关键词:PCI术冠状动脉血小板活化
贝那普利和胺碘酮联合应用维持心房颤动病人窦性心律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洛汀新)和胺碘酮联合应用维持心房颤动病人窦性心律的效果,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脑钠肽(BNP)的检测对预测房颤复律及治疗的意义。方法75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在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依是否联合应用洛汀新分为洛汀新组(45例)和非洛汀新组(30例),随访12个月,统计窦性心律的维持情况,并于开始研究和12个月后分别检测CRP及BNP水平。结果在随访12个月,洛汀新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显著优于非洛汀新组,洛汀新组CRP及BNP水平在12个月后显著低于非洛汀新组(P<0.01)。两组12个月后CRP及BNP水平均显著低于研究前(P<0.01)。结论洛汀新有助于改善胺碘酮维持心房颤动病人窦性心律的效果。CRP和BNP的检测对预测复律的治疗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张萍白如冰宋晓丽
关键词:脑钠肽C反应蛋白胺碘酮心房颤动
应用Sonoclot评价急诊PCI术后联用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性的临床疗效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应用Sonoclot评价急诊冠状介入治疗(PCI)术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用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活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80例冠心病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PCI术后(n=42)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3次/日),联合阿司匹林(100 mg/d,1次/日),氯吡格雷(75 mg/d,1次/日)进行治疗凝血速率。对照组(n=38)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1次/日),氯吡格雷(75 mg/d,1次/日)进行治疗。两组均于PCI术后10 d行Sonoclot测定凝血激活时间(ACT)、凝血速率(CR)、血小板功能(PF)。结果应用两种治疗方案,用药10 d后经Sonoclot测定CR、PF,治疗组反映血栓形成的指标CR、P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CT两组无凝血速率。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急诊PCI术后血小板活性显著抑制,减少PCI术后急性亚急性血栓形成。
白如冰
关键词:复方丹参滴丸血小板活性
TyG指数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甘油三酯葡萄糖(The 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作为评估胰岛素抵抗的可靠指标,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领域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量研究表明TyG指数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然而其中相关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就TyG指数在多种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及潜在的不足进行阐述,以提高该指数的应用价值。
冯琪李晨旭孟泽军白如冰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
合贝爽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合贝爽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0例,在常规强化治疗基础上加用合贝爽静脉泵入3d~5d。结果合贝爽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合贝爽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
张萍白如冰马洪山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合贝爽静脉泵入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