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生
- 作品数:40 被引量:19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对硝基酚钠废水的试验被引量:8
- 2003年
- 以Mn-Ce-Zr-Cu复合型氧化物作为多相催化剂,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高浓度对硝基酚钠废水,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220℃、压力2.5MPa、反应时间60min、催化剂加入量3g/L的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63.7%。经处理后的废水,BOD5/COD的比值由原来的0.016提高到0.33,从而为后续的生物降解创造了良好条件。
- 庞建峰王连生费学宁张金鸿
- 关键词:催化湿式氧化法废水处理多相催化剂生物降解共沉淀
- 金属负载活性炭催化氧化法处理ZPT生产废水被引量:11
- 2003年
- 研究了金属负载活性炭催化剂在常温常压下催化氧化处理吡啶硫酮锌(ZPT)废水的技术,在探讨影响催化氧化效果诸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出中和预处理、后接两级催化氧化处理该废水的工艺流程,该流程的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2%,处理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指标。
- 王连生王广庆费学宁杨涛张金鸿
- 关键词:负载活性炭催化剂催化氧化废水处理
- 萘系染料中间体磺化工艺清洁生产
- 王连生
- 试验筛选了磺化剂的种类和最优条件,使磺化转化率提高到89.4%;试验研究了水解、碱熔及酸析条件,在最佳条件下可使丁酸相对于吐氏酸的转化率提高14%;试验研究了废酸利用和硫酸钠回收途径,表明在废酸利用率为80%情况下,仍可...
- 关键词:
- 关键词:磺化清洁生产废物综合利用废酸
- 对氨基酚生产废水的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被引量:5
- 1998年
- 本文提供的对氨基酚生产废水综合治理技术,采用蒸发结晶法回收工艺废水中的对氨基酚和硫酸铵,采用甲苯萃取—蒸馏分离法回收共沸废水中的苯胺,采用梯度浓度优势菌—常规生化组合技术处理混合废水,投资610万元建设年产2000t对氨基酚生产废水治理工程,排水可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水质标准,每年还可回收硫酸铵3060t、苯胺290t、对氨基酚60t,年回收价值580万元,年利税合计187万元,实现了废水处理与资源回收的统一。
- 王连生金炯亮张金鸿李江华佟树敏郑先强
- 关键词:对氨基酚苯胺废水处理
- 陶瓷膜处理废乳化液的实验被引量:2
- 2005年
- 考察了在不同温度、不同浓缩倍数条件下陶瓷膜对废乳化液的处理效果及渗滤液通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温度为30℃时,CODCr和矿物油的截留率均达90%以上。此外还确定了膜的清洗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 杨涛余海晨李江华王连生
- 关键词:陶瓷膜废乳化液
- 厌氧-混凝-活性炭吸附法处理染料生产废水被引量:2
- 2004年
- 对某染料厂排放的染料生产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厌氧 混凝预处理与活性炭吸附 再生相结合是处理该废水的一种可行方法.经厌氧 混凝后,染料生产废水的CODCr去除率可达83%,混凝出水再经活性炭吸附可满足国家废水排放标准要求.活性炭经简单再生,可重复利用,故能显著降低处理成本.
- 赵雪娜费学宁王连生王广庆
- 关键词:染料生产废水厌氧处理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再生
- 污染源恶臭气体采样器
- 一种污染源恶臭气体采样器。涉及一种气体采集装置。它可以在采样前对采样容器进行多次清洗,提高了所采集样品的真实程度;可以适用于处于负压或含湿率较大或带有粉尘的样品气体的采样操作;整机质量较轻,便于携带,不存在破碎问题。它包...
- 李昌建王元刚耿静宁晓宇韩萌翟洪艳刘咏王亘邹克华王连生
- 文献传递
- 污水处理厂除臭技术研究
- 本文分析了污水处理厂恶臭物质的来源、组成和性质,针对目前国内外除臭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情况,介绍了6种恶臭污染控制技术:土壤法、植物提取液喷淋法、生物滤池法、离子法、化学法和高能离子脱臭法,分析了这些除臭方法的技术原理和优缺...
- 张晓萌王连生王泽东耿静
-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除臭控制技术
- 文献传递
- 微生物去除活性污泥中重金属的试验研究
-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两株氧化亚铁硫杆菌 TC1和 TC2,经鉴别证明两个菌株均系硫杆菌属微生物。试验研究了影响该菌株增殖的因素.确定出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最适温度30℃,最佳初始 pH2.5和最佳培养时间4—6天;重金属溶出...
- 冯春晖王娜张金鸿王连生
- 关键词:氧化亚铁硫杆菌活性污泥重金属生物浸出
- 一种利用地沟油制备燃油乳化剂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地沟油制备燃油乳化剂的方法,它是采用油脂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于100℃与烷基醇胺反应,使烷基醇胺充分转化;然后加入等摩尔比差额部分再进行胺解反应,使产物中的胺单(双)酯转化为酰胺;最后加入过量0.1-0...
- 王连生周福生马淑华李汉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