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荣生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理学

主题

  • 4篇柴油
  • 4篇柴油机
  • 3篇燃机
  • 3篇内燃
  • 3篇内燃机
  • 2篇直喷
  • 2篇直喷式
  • 2篇直喷式柴油机
  • 2篇排气
  • 2篇燃烧
  • 2篇燃烧过程
  • 1篇低压
  • 1篇英文
  • 1篇直接喷射柴油...
  • 1篇数学模型
  • 1篇数值解
  • 1篇双曲
  • 1篇双曲方程
  • 1篇速度场
  • 1篇碳粒

机构

  • 10篇大连理工大学
  • 2篇天津大学

作者

  • 10篇王荣生
  • 4篇郗大光
  • 3篇陈家骅
  • 2篇陈白欣
  • 1篇孙民
  • 1篇陈石
  • 1篇周全保
  • 1篇穆海林
  • 1篇解茂昭
  • 1篇李宏伟

传媒

  • 4篇内燃机学报
  • 1篇实验力学
  • 1篇内燃机工程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2篇1993
  • 4篇1992
  • 2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燃机低压波测量的通道影响分析
1989年
郗大光王荣生邵光日
关键词:内燃机排气管
周期性瞬态喷雾中粒子速度的LDV测量研究被引量:4
1992年
本文应用非实时测量原理成功地研制了一套适用于周期性瞬态测量的计数式LDV系统。用该系统测量了空气压力为1.0MPa、室温环境下,圆孔式和伞喷式两种喷嘴产生的瞬态喷雾中油粒子的轴向速度分量的时空分布。研究了不同5/8比较精度下,采样次数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分析了实验误差。
陈白欣李宏伟腾叙充王荣生
关键词:两相流动速度场
高压喷油匹配问题研究
融亦翔王荣生
关键词:柴油机喷油
初期Taylor弥散实验观察
1993年
本文利用激波管所能产生的瞬时定常流场,观察了一种具有间断初始密度分布的物质在这个流场中 Taylor 弥散过程.实验中所测量的物质,是空气中的 CO_2成份;测量手段是红外光谱吸收法;所观察到的过程发生在无量纲时间<0.07的范围内.实验数据与理论结果的比较表明:湍流 Taylor 弥散在初始阶段具有一定的对称性质.
郗大光陈家骅王荣生
关键词:流体力学湍流弥散
研究直喷式柴油机碳粒排放及缸内辐射传热的一种数学方法(英文)被引量:5
1990年
本文给出了预测直喷式柴油机碳粒排放及碳粒和气体辐射传热的实用化数学模型。该模型以多区燃烧模型为基础,通过补充各区的碳粒和气体浓度,碳粒和气体发射率等的计算子模型,使程序功能获得扩大。用这个模型对一台实际柴油机不同喷油正时下的碳粒排放作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本文还给出了预测和部分实测的低散热柴油机碳粒排放及碳粒和气体辐射传热的变化结果。在低散热柴油机中,碳粒排放将下降,但辐射传热量与总传热量之比会增加。
周全保魏象仪朱铁柱王荣生
关键词:柴油机直喷式碳粒传热
关于内燃机进排气系统三分支通用边界模型的探讨被引量:3
1990年
建立一种不依赖于实验数据并具有普遍意义的三分支边界模型一直是模拟计算研究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引证并分析了有关压力损失的资料,并根据文献中的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将不可压缩流体所得到的总压损失系数应用于可压缩流体的计算。由此所建立的压力损失模型同等压模型组合得到了一个完整的三分支通用模型。与实测数据及等压模型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郗大光邵光日王荣生
关键词:内燃机排气系统进气系统
燃油喷射过程的二维两相数值计算
陈石解茂昭王荣生
关键词:直接喷射柴油机喷雾燃烧燃烧过程数学模型雾化
一种求解气动双曲方程的高精度差分格式DEM
1992年
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解本身及共导数所满足的微分方程之上的差分格式DEM(Double Equation Method)。这种差分格式不仅精度高,而且有效地消除了双曲方程高阶差分解中常出现的振荡现象。
郗大光王荣生陈家骅
关键词: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碰壁燃烧过程的计算机模拟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以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的结果为基础,略去壁面区域复杂的传热、传质及蒸发等物理过程,在汽态喷雾的假设下,建立了以模拟直喷式柴油机喷雾碰壁燃烧过程的燃烧率、NO形成过程为目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结果与实验的比较证明,在汽态假设下,合适的构造子模型可以对该燃烧过程做出模拟.
陈白欣王荣生
关键词:计算机喷雾碰壁柴油机燃烧
内燃机工作过程优化计算方法的研究被引量:5
1993年
摘要本文以某大功率柴油机为计算实例,对适合于内燃机工作过程性能优化的三种计算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理论探讨与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序列线性优化法适合于内燃机工作过程性能优化的粗略计算;②序列无约速极小化法适合于变量较少的内燃机工作过程性能优化的精细计算;③正交网格优化法的适应性较强,但计算时间较长,较适合于多变量内燃机工作过程性能优化的精细计算.
穆海林孙民王荣生陈家骅杨立广
关键词:内燃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