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淑真

作品数:12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椰毒假单胞菌
  • 5篇椰毒假单胞菌...
  • 5篇米面
  • 5篇酵米面
  • 2篇单胞菌
  • 2篇椰酵假单胞菌
  • 2篇中毒
  • 2篇食物
  • 2篇食物中毒
  • 2篇细菌
  • 2篇米酵菌酸
  • 2篇假单胞菌
  • 2篇固体培养基
  • 2篇O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新血清型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型
  • 1篇血清学

机构

  • 5篇卫生部
  • 3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河南大学

作者

  • 8篇王淑真
  • 5篇杨宝兰
  • 4篇周桂莲
  • 3篇刘秀梅
  • 2篇杨宝兰
  • 2篇王淑颖
  • 2篇孟昭赫
  • 2篇文卫华
  • 2篇胡文娟
  • 1篇张志忠
  • 1篇白竟玉

传媒

  • 5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1
  • 3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系统E—18的研究及效果评价
1989年
肠杆菌科的分类近年中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已从1974年的12个菌属增加到23个菌属。我们设计了一套肠杆菌科微量快速生化鉴定系统 E—18,该系统包括常规试验的三糖铁和半固体培养基、微量快速生化反应板(含底物)、编码记录表、微机处理系统软件、编码检索简表。鉴定范围包括肠杆菌科23个菌属中的21个菌属59个分类单元。18项生化试验包括常规试验5项和微量快速生化反应13项。该板为一次性使用。接种后置37℃6~8小时观察结果。为了尽快准确地得到被鉴定菌种的结果,本系统提供与 SHARP PC—1500微机配套使用的微机处理软件。该软件可分别处理动力(+)和动力(-)的菌种,即有两个000000~777777的排列组合,共524288个编码。编码输入微机后,可按序打印出四个优选菌菌名及其鉴定值。
李福田孙洁张志忠王淑真杨宝兰
关键词:肠杆菌科微机处理半固体培养基生化鉴定临床细菌学检验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病原及预防的研究
孟昭赫刘秀梅王淑真胡文娟白竟玉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病原及预防的研究是一项以科研计划与实际任务相结合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新的食物中毒菌-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PSEUDOMONASCOCOVENENANSSUBSP。FARI...
关键词:
关键词:椰酵假单胞菌米酵菌酸病原
副溶血性弧菌与溶藻弧菌的形态鉴别简介
1991年
根据细菌鞭毛生长的特征,区分副溶血性弧菌和溶藻弧菌两种肉眼不易区分的弥漫性菌苔,为形态鉴别提供易于判定的依据。
周桂莲王淑真杨宝兰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溶藻弧菌细菌鞭毛细菌检验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
酵米面黄杆菌新血清型(O—Ⅵ)的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从河北沧州地区变质银耳中毒及唐山、秦皇岛酵米面中毒送检菌株共获得14株菌,均符合酵米面黄杆菌的特征,但其产毒量明显不同,一般在100~400μg/ml,有的仅为0.01或<0.01μg/ml。用现有的酵米面黄杆菌血清分型,3株为O-Ⅳ型,3株为--Ⅴ型,其余8株未能分型,经过免疫血清吸收试验,证明此8株菌为一新型的(O-Ⅵ)酵米面黄杆菌。
王淑真杨宝兰王淑颖白竟玉周桂莲
关键词:血清型
用单克隆抗体验证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O抗原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
1995年
用椰毒假单胞菌种特异性O-Ⅰ因子及型特异性O-Ⅳ因子的单克隆抗体Pco65和Pco13对从中毒银耳、正常玉米面及动物饲料中新分离的93株椰毒假单胞菌的菌体抗原型进行了验证。ELISA判定结果表明,除1株经再次生化验证鉴定为非椰毒假单胞菌呈阴性反应外,92株菌均含有种特异性O-Ⅰ因子,阳性符合率为100%,其中,47株菌含有O-Ⅳ型特异因子,占总菌数的51.09%,比血清学分型率(40.23%)高出10.87%。研究结果表明,鉴定椰毒假单胞菌O抗原型时、联合应用种间和型间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ELISA检测,可同时定种分型,方法灵敏、快速,重复性良好。
刘秀梅文卫华杨宝兰王淑真
关键词:无性系鉴定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新鉴别培养基的研究被引量:3
1989年
本文报导了适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生长的银耳琼脂和卵黄银耳培养基,该菌在这两种培养基上不仅生长快,菌落大,且滑润,可形成露珠状菌落,并在卵黄琼脂上呈现明显的特殊虹彩环现象,在中毒样品的分离培养时,易于辨认和挑选,是对该菌鉴别诊断有效的培养基。
王淑真杨宝兰王淑颖周桂莲
关键词:鉴别培养基酵米面菌落形态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病原及预防的研究被引量:7
1997年
本研究对象是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主要毒性代谢产物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BA)。现已证明,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及其毒素是我国酵米面、变质银耳及多种自制淀粉类发酵食品食物中毒的病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94年底。
孟昭赫刘秀梅王淑真胡文娟白竞玉文卫华杨宝兰
关键词: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食物中毒米酵菌酸椰酵假单胞菌银耳发酵食品
市售玉米面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污染状况及分型鉴定被引量:1
1993年
1992年我们收集北京部分农贸市场上销售的玉米面样品共57份,进行了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简称椰酵假单胞菌)的增菌、分离。57份中34份检出该菌,检出率为59.6%,获菌株88株,并进行了生化试验,血清学分型,产毒培养和动物急性试验。 1 材料和方法 1.1 样品来源主要为北京农贸市场销售(大兴、房山、朝阳、宝坻。
王淑真杨宝兰周桂莲
关键词:增菌血清学分型生化试验酵米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