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敬东
- 作品数:61 被引量:22H指数:2
- 供职机构: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川省杰出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一般工业技术电子电信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一种大尺寸材料的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尺寸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在传统粉末冶金工艺的基础之上,改进成型工艺,先压制高度较低的毛坯小块(1),然后将多个毛坯小块(1)拼装成所需面积形成毛坯小块组合(2),再将多个毛坯小块组合(2)叠加,进行等...
- 袁涛罗治涛王敬东沈安国张明邹杨王林梅王磊叶健曾德群向海蓉
- 文献传递
- 气流磨工艺对Sm(Co,Cu,Fe,Zr)_(7.5)合金粉末特性及磁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采用气流磨工艺制备Sm(Co,Cu,Fe,Zr)7.5合金粉末,研究了转速对合金粉末特性的影响及研磨不同阶段的粉末粒度变化,分析了合金磁性能与转速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加转速将细化粉末粒度,提高粉末粒度的均匀性;研磨前阶段粉末粒度明显大于研磨中、后阶段;在转速为3 500 r/min时,所制备的粉末平均粒度约为5μm,离散度最小,得到合金磁性能最佳,剩磁Br=1.081 T,最大磁能积(BH)max=226 kJ/m3,内禀矫顽力Hcj=2 240 kA/m。
- 徐亮李忭沈安国袁涛王敬东张明
- 关键词:气流磨磁性能
- 高温稀土永磁Sm(Co_(0.72)Fe_(0.15)Cu_(0.1)Zr_(0.03))_(7.5)的烧结和磁性能研究
- 2007年
- 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备高温稀土永磁Sm(Co0.72Fe0.15Cu0.1Zr0.03)7.5,研究了烧结温度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烧结温度过低,则磁体的致密度较低,难以获得优良的磁性能;烧结温度过高,则Sm挥发,磁体的Sm含量降低,磁性能恶化。磁体的最佳烧结条件为:温度1215℃,保温45min。在上述条件制备的磁体在25℃及500℃时的剩磁夙、内禀矫顽力Hci、最大磁能积(BH)max分别为:0.94T,2276.6kA/m,171.9kJ/m^3及0.67T,509.4kA/m,81.2kJ/m^3;磁体的占.日退磁曲线在500℃时保持为直线,内禀矫顽力温度系数声(25℃-500℃)为-0,16%/℃,最高使用温度达到533℃。
- 彭龙徐光亮张明王敬东
- 关键词:高温稀土永磁磁性能
- 高能积NdFeB永磁铁的新工艺—铸锭热处理
- 张明王敬东
- 关键词:钕合金永磁铁生产工艺铸锭
- 高温型Sm_2Co_(17)永磁体的磁性能及热稳定性被引量:1
- 2017年
-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高温型Sm_2Co_(17)永磁材料,其室温磁性能为:B_r=0.984T,H_(cb)=761k A/m,H_(cj)=1957k A/m,(BH)_(max)=190.4k J/m^3。高温550℃的B-H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度,磁性能为:B_r=0.661T,H_(cb)=447.8k A/m,H_(cj)=536.7k A/m,(BH)_(max)=78.68k J/m^3。内禀矫顽力温度系数β(17.7~550℃)为-0.14%/℃。制备Φ10×10mm并进行电镀层防护的样品,在高温550℃的大气环境下进行长期热稳定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镀层表面产生CuO和CoO复合氧化层,从而减缓了SmCo磁体的进一步氧化;经过5036h热稳定处理后磁通量下降了6.95%,磁体的热稳定性良好。
- 袁涛邹杨肖建国王林梅王磊程玲莉沈安国王敬东
- 关键词:磁性能热稳定性
- 一种制备高取向钐钴永磁体的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高取向钐钴永磁体的装置,属于永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包括动力系统、磁场系统、成型系统,其中,所述成型系统包括模具、上传动轴和下传动轴,所述模具为中空状,所述模具的轴向长度加长2‑3倍,所述模具与上传动轴...
- 袁涛罗治涛王敬东王林梅邹杨张明
- 文献传递
- 一种粒子谱仪用高均匀性高磁通密度永磁组件
- 2012年
- 研制的永磁组件采用主辅永磁体和匀场技术相结合的改进C型磁路结构,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组件磁路结构进行验证及优化。仿真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磁路结构扩大了均匀区的范围,提高了磁场均匀性。按这种结构制造的永磁组件在20mm气隙、中心平面200mm×120mm均匀区内气隙磁通密度达到0.75T,不均匀度为0.67%。另外,也对永磁组件在高低温下的磁性能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55~70℃温度范围内均匀区的气隙磁通密度变化为4%左右。
- 李忭王磊徐亮叶健王林梅谭福明王敬东张明
- 关键词:气隙磁通密度不均匀度
- 长时间时效诱导的Sm-Co-Fe-Cu-Zr磁体微结构和磁性能变化被引量:2
- 2021年
- 在等温时效后形成纳米胞状组织的2:17型Sm-Co-Fe-Cu-Zr磁体是磁性最强的高温永磁材料,在诸多高技术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Sm_(25)Co_(46.9)Fe_(19.5)Cu_(5.6)Zr_(3.0)(wt.%)烧结磁体,研究了时效时间对微结构和磁性能的作用规律.随时效时间从10 h延长到50 h,纳米胞状组织逐渐粗化,胞壁附近的缺陷浓度降低,且胞壁1:5H析出相增多.但是,晶界附近富Zr/Cu的Sm(n+1)Co5n-1相也逐渐增多,且其周围区域内Sm元素增多、Fe/Co元素减少;当时效时间超过30 h时,甚至形成无胞状组织的微米晶粒.上述微结构变化导致剩磁Br和最大磁能积(BH)max随时效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内禀矫顽力Hcj和膝点磁场Hk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时效时间为20 h时,该磁体的综合磁性能最佳,(BH)max=31.96 MG Oe, Br=11.63 kG, Hcj=21.58 kOe.上述发现表明:为了获得高的综合磁性能,需要在增多1:5H胞壁相的同时尽量避免晶界偏析.
- 袁涛袁涛周相龙贾文涛肖安冬王敬东王敬东
- 关键词:永磁材料偏析磁性能
- 室温磁制冷高场强永磁磁路被引量:2
- 2004年
- 在中空圆柱型磁场源(hollow cylindrical flux source)的基础上,设计并制作出用于室温磁制冷机(往复式和旋转式)的高场强永磁磁路,在磁路工作气隙为20mm时,工作气隙中心的场强的计算值及实测值均高于1.5T.
- 唐永柏陈云贵向志刚张明王敬东李焕杏涂铭旌
- 关键词:磁热效应室温磁制冷永磁磁路
- 高产麦角固醇酵母耐高温特性的构建和发酵条件研究
- 王敬东
- 关键词:耐高温酵母发酵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