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福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虫草属真菌经植物环节“宿主跳跃”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从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 L.)和番荔枝(Annona squamosa L.)中分离并鉴定两株植物内生来源的虫草属真菌和一株拟青霉,并就已知昆虫、块菌来源的虫草属真菌ITS分子序列建立了在不同宿主体内的虫草属真菌系统发育树,重现了其物种在协同进化历程中在不同宿主体内发育的现象.发现虫草属真菌在进化过程中除了昆虫与块菌外可能还经由植物的"宿主跳跃"环节.
- 林筱王增福黄耀坚钱晓鸣
- 关键词:内生真菌虫草属真菌
- 梅根系丛枝菌根真菌AFLP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为了解决梅根系共生的丛枝菌根(AM)真菌难以应用形态学鉴定的问题,以巢式PCR的AFLP方法研究梅根系AM真菌DNA多态性。试验采集梅花期的根系样品,应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DNA,经纯化处理后,应用巢式PCR扩增根系AM真菌基因片段,进行AFLP分析。结果表明,18个梅品种的30个根系样品中,仅有8个样品经巢式PCR后获得纯化的DNA片段,占试验样品数的26.7%;8个样品共得到指纹图谱带24条,各样品平均多态性位点数为3.0个,Nei’s基因多样性为0.4097±0.0848,Shannon信息指数为0.5968±0.0955;利用Nei’s遗传相似性系数聚类,梅品种根系内AMF基因组DNA的聚类类别与梅"品种群"这一分类级别无相关性。该试验为植物根系共生AM真菌DNA多态性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技术。
- 蔡邦平陈俊愉张启翔郭良栋黄耀坚王增福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巢式PC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应用AFLP分析梅根系与其根围土壤丛枝菌根真菌DNA多态性差异被引量:3
- 2015年
- 应用巢式PCR并进行梅根系与根围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ihizal fungi,AMF)DNA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的差异比较,研究梅共生AMF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从18个梅品种的30个根围土壤样品中有28个样品获得纯化的DNA片段,占样品数93.3%,样品平均多态性位点数为6.5个,Nei’s基因多样性为0.3559±0.1382,Shannon信息指数为0.5299±0.1676。与梅根系AMF DNA多态性比较,根围土壤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数明显较多;且根系AMF的DNA多态性位点绝大多数存在于土壤AMF的DNA多态性位点中,表明根系内AMF是由土壤AMF发育而来;根系与根围土壤AMF DNA的聚类均与梅品种群、品种关联性不强,表明AMF对宿主梅品种或品种群没有特异的共生关系。
- 蔡邦平陈俊愉张启翔郭良栋黄耀坚王增福
- 关键词:巢式PCR丛枝菌根真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酿酒葡萄内生真菌群落及抗菌活性测定被引量:4
- 2010年
- 从酿酒葡萄(Vitis vinifera.L)植株的各组织中共分离得到462株内生真菌,通过形态鉴定、排重、按比例缩取从中选取出64株内生真菌.采用ITS排序、系统树构建的方法对64株真菌的种属地位及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植物病原真菌生长抑制能力进行了测定.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酿酒葡萄内生真菌分布于20个属,其中交链孢霉(Alternaria)17.24%,青霉(Penicillium)15.52%,镰刀菌(Fusarium)10.34%,曲霉(Aspergillus)、Discostroma、赤霉菌(Gibberella)、Passalora、Pestalotiopsis各5.17%,交链孢霉、青霉、镰刀菌是其中的优势种群.对植物病原真菌有抗性的菌株分布于15个属,其中镰刀菌属的6株菌对3种指示菌均有抑制作用,镰刀菌是酿酒葡萄植株主要抗植物病原真菌的活性物质来源之一.
- 王增福林筱钱晓鸣沈月毛
- 关键词:酿酒葡萄内生真菌生物活性
- 酿酒葡萄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初步研究
- 20世纪90年代以后,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范围扩大,不再仅限于禾本科植物,开始倾向从木本植物体内分离内生真菌,研究其生物多样性、生物学作用、内生机理、与宿主之间的关系以及新型活性化合物研究等。
本文对一个引种实验葡...
- 王增福
- 关键词:酿酒葡萄内生真菌真菌群落次生代谢产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