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吉刚

作品数:101 被引量:207H指数:6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5篇细胞
  • 39篇骨髓
  • 33篇白血
  • 33篇白血病
  • 22篇基质
  • 22篇骨髓基质
  • 18篇基质细胞
  • 18篇骨髓基质细胞
  • 16篇血小板
  • 13篇淋巴
  • 13篇急性
  • 12篇血小板减少
  • 11篇单抗
  • 11篇利妥昔
  • 9篇血液
  • 8篇肿瘤
  • 7篇单抗治疗
  • 7篇髓细胞
  • 6篇血液病
  • 6篇涂片

机构

  • 77篇沈阳军区总医...
  • 22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辽宁医学院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山东省军区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锦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01篇王吉刚
  • 76篇周凡
  • 75篇刘彦琴
  • 68篇白颖
  • 67篇刘景华
  • 23篇李敏燕
  • 22篇郭步云
  • 21篇陈幸华
  • 20篇吴丹彤
  • 19篇张晓琳
  • 12篇李忠俊
  • 11篇彭贤贵
  • 10篇刘洋
  • 10篇杨镇洲
  • 7篇孔佩艳
  • 7篇梁后杰
  • 7篇张海婷
  • 6篇李艳平
  • 6篇史曦凯
  • 6篇宋福林

传媒

  • 13篇临床军医杂志
  • 11篇沈阳部队医药
  • 10篇重庆医学
  • 6篇中国实用内科...
  • 5篇实用医学杂志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临床血液学杂...
  • 2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西北国防医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第11次中国...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年份

  • 1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12篇2014
  • 4篇2013
  • 11篇2012
  • 10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10篇2007
  • 2篇2006
  • 8篇2005
  • 3篇2004
  • 5篇2003
  • 4篇2002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粘附对DNR在Jurkat细胞内蓄积及分布的影响
<正>目的初步探讨细胞粘附介导耐药模型中DNR在Jurkat细胞内的蓄积浓度及分布特征。方法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粘附培养,构建细胞粘附介导耐药模型,0.5μmol/L DNR...
王吉刚陈幸华李忠俊彭贤贵孔佩艳刘林刘红杨镇洲
文献传递
低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15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低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15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例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WAIHA)患者(其中1例为Evans综合征)采用以下方案进行治疗:在第1、8、15、22天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次;给予利妥昔单抗前5d开始给予地塞米松20mg/d,共5次。结果总有效率为86.7%(13/15),中位起效时间为2个月(四分位数间距1.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个月(四分位数间距4个月)。复发患者再次强化治疗仍有效。部分缓解患者抗体效价降低。1例Evans综合征患者未出现出血倾向,血小板持续维持在(90~130)×10^9/L。所有患者对该治疗方案耐受性良好,不良事件发生率低。结论低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WAIHA安全、高效。
孔秋红周凡刘景华刘彦琴王吉刚白颖郭步云吴丹彤
关键词: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利妥昔单抗
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13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来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真菌感染逐渐增多,成为血液病患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病死率较高。我们近年来应用伏立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1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刘彦琴白颖王吉刚刘景华孟广晗周凡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血液病患者伏立康唑并发症病死率
性别影响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性别对利妥昔单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5年无进展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5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按照使用利妥昔单抗与否分为R-CHOP组和CHOP组;R-CHOP组按照性别分为R-CHOP-M组和R-CHOP-F组;CHOP组按照性别分为CHOP-M组和CHOP-F组;无进展生存采用Kaplan-Meier方法并描绘生存曲线。结果:5年无进展生存率,R-CHOP组比CHOP组高,R-CHOP-F组比R-CHOP-M组高;CHOP-M组和CHOP-F组无明显差异;R-CHOP-M组比CHOP-M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CHOP-F组比CHOP-F高。结论:使用利妥昔单抗的女性患者获益要比男性患者大,这对使用利妥昔单抗治疗男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时,药物剂量的调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洋刘景华刘彦琴王吉刚白颖周凡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利妥昔单抗性别
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C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住院患者,采用阿糖胞苷和阿克拉霉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方案治疗,随访其疗效。结果C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总有效率为75%,完全缓解(CR)率50%,部分缓解(PR)率25%,达CR者中中位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为13个月和8个月,PR和未缓解(NR)者中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个月和4个月。主要毒副作用是骨髓抑制,其他非血液学毒性表现轻微。结论CAG方案对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周凡刘景华雷畅白颖王吉刚刘彦琴郭步云吴丹彤
关键词:白血病髓系急性药物疗法CAG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病情评估的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偶氮偶联法对66例初诊的淋巴瘤患者进行外周血中NAP的监测,并与4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细胞淋巴瘤NAP增高,T细胞淋巴瘤NAP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细胞淋巴瘤相比,B细胞淋巴瘤NAP明显增高(P<0.05)。(2)各病理类型B细胞淋巴瘤间NAP差异无显著性,伴巨大包块的B细胞淋巴瘤NAP明显减低(P<0.01)。(3)各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间NAP差异无显著性。(4)骨髓侵犯组B细胞淋巴瘤较非骨髓侵犯组B细胞淋巴瘤NAP明显减低(P<0.01),骨髓侵犯组T细胞淋巴瘤较非骨髓侵犯组T细胞淋巴瘤NAP明显增高(P<0.01)。(5)随疾病进展,B细胞淋巴瘤NAP呈下降趋势,T细胞淋巴瘤NAP呈上升趋势;随疾病好转,B细胞淋巴瘤NAP呈上升趋势,T细胞淋巴瘤NAP呈下降趋势。结论:NAP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预后的判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刘景华周凡刘彦琴郭步云白清宇王吉刚白颖张晓琳
关键词:淋巴瘤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预后
DICER1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检测DICER1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AML预后的关系。方法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AML患者中DICER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ML患者中DICER1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相关分析DICER1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DICER1表达与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结果成人AML骨髓标本中DICER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ICER1 mRNA高表达与初诊时高白细胞数、初次化疗效果差相关(OR值分别是7.51、0.058;P分别为0.032、0.003)。DICER1高表达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7.9个月)较低表达组(中位总生存期29.3个月)总生存期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CER1在AML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是AML的不良预后因素。
白颖刘彦琴郭步云王吉刚刘景华周凡
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预后
TRAIL逆转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粘附介导Jurkat细胞耐药的研究
背景: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产生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肿瘤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来有研究者发现肿瘤细胞与周围微环境的粘附作用与其耐药产生有关,即细胞粘附介导的耐药(cel...
王吉刚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
文献传递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SLE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序贯维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4年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继发于SLE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患者11例,给予利妥昔单抗100mg静脉滴注,每周1次,连用4周;动态观察血常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CD3^+、CD19^+CD20^+淋巴细胞数,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水平。治疗有效患者序贯给予每6个月静脉滴注利妥昔单抗100mg行维持治疗,通过长期随访评价维持治疗有效性。结果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初始治疗后6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1.8%。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及CD3^+淋巴细胞数无明显变化(P〉0.05),但CD19^+CD20^+淋巴细胞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并达到清除水平。初始治疗完全缓解的6例患者及部分缓解的3例患者均接受了每6个月100mg利妥昔单抗的维持治疗,随访期间完全缓解的6例患者均未复发,部分缓解的3例患者中1例获得完全缓解,1例维持部分缓解,1例复发。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继发于SLE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安全有效,而对治疗有效的患者序贯维持治疗能有效减少复发,但其最佳用药方案尚需更多病例观察加以验证。
王吉刚周凡刘彦琴白颖刘景华张海婷李敏燕
关键词:利妥昔单抗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先后合并重症肺炎、重度肝损害及神经系统损害抢救成功1例
2012年
1病例报告患者男,43岁,因"乏力、气短1月余"于2008-07-08住我科。血常规:白细胞20.5×10~9/L;血红蛋白63g/L,血小板11×10~9/L。骨髓细胞学结果: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系早幼粒细胞占22%,嗜酸细胞占5.5%;原幼单核细胞占48%。组化染色:病态细胞:
刘彦琴白颖王吉刚周凡
关键词: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神经系统损害重度肝损害重症肺炎抢救骨髓细胞学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