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彩
- 作品数:86 被引量:643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震源机制解被引量:18
- 2024年
- 使用区域台网资料,采用CAP方法反演了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6.2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该地震为逆冲型地震,与GCMT、 GFZ和USGS的震源机制解基本一致。震源机制解节面Ⅱ的走向与积石山东缘断裂大致相同。
- 王勤彩罗钧陈翰林孟霖鑫
-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
- 板内、板缘地震序列特征差异的探讨
- 本文首先分析了1982年7月23日发生在日本海沟附近的茨城县地震序列,这个地震序列与它所处的俯冲带有很好的一致性,序列震中分布的长轴方向与俯冲带的走向垂直;沿序列长轴过主震震中的震源深度剖面显示的震源集中区的倾向、倾角与...
- 王勤彩刁桂苓
- 关键词:震中分布地震序列
- 文献传递
- 伽师强震群区散射系数层析成像的研究
- 本文对伽师强震群区散射系数层析成像进行了研究。文章用散射系数层析成像的方法分析了伽师强震群区的非均匀结构,进而了解强震群的深部孕震环境。
- 王勤彩陈章立Y.AsanoA.Hasegawa
- 关键词:地震观测地震孕育层析成像
- 文献传递
- 地震前兆异常的信度综合被引量:3
- 1998年
- 通过对河北省及邻近地区1980~1997年地震前兆异常信度按时间进行合成,其结果对该地区Ms≥5地震有较好的对应效果。再将前兆异常的信度视为时间和距离的函数,建立地震前兆异常综合信度的时空动态模型,并对1976年以来河北省及其邻近地区Ms≥5地震(不含唐山余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地展均发生在前兆综合信度的高值区。对1979年7月9日江苏保阳6.0级地震和1985年4月18日云南禄劝6.3级地震进行检验,结果也较理想。
- 陈绍绪蒋春花张青荣王勤彩张跃刚
- 关键词:地震前兆异常地震预报
- 2017年8月九寨沟M7.0地震序列的断层结构及应力场特征
- 根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M7.0地震,震中位于(33.20°N,103.82°E).截至2017年10月15日,共记录到余震7679次.九寨...
- 李君王勤彩崔子健刘庚周琳
- 关键词:地震活动应力场动力学特征
- 汶川M_s8.0级地震发生背景与过程的研究被引量:19
- 2009年
- 本文首先阐明汶川M_S8.0级地震发生在由区域布格重力异常和地震震中分布所确定的武都——松潘—茂汶—汶川—沪定地震带上.汶川地震所在地段是地震前兆和中小地震(M≤7.0)的空白区,震前出现明显的孕震空区,M_S8.0级地震发生在空区周围区域中小地震活动峰值之后的减少段里.地震的破裂超出孕震空区范围,空区内、外余震活动呈现出不同的衰减特征,依此将余震活动分为WS和NE两个区段.地震破裂过程、4级以上余震矩张量及震区应力场反演和余震应力降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个区域的位错、余震机制解和应力降及最大主应力的方向等明显有别.根据这些特征和地震应力触发的研究,推测NE段地震的发生可能是由WS段主破裂的发生所触发.
- 陈章立赵翠萍王勤彩华卫周连庆史海霞陈翰林
- 关键词:汶川8.0级地震地震空区分段性应力触发
- 汶川8.0级地震触发与余震活动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27
- 2009年
- 文中分析研究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发震构造即龙门山断裂带历史和现今地震活动情况,并计算主震发生后产生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讨论了地震触发与余震空间分布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以虎牙—北川—安县为界分为二段,西南段和东北段在地震活动性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虽同处一条断裂带上,但两者之间地震活动没有联系。汶川8.0级主震发生之后,在空间上产生的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具有很明显的分区特征。龙门山断裂带北川至青川之间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值大于+0.05 MPa,主震对该地区后续ML≥5.0余震的发生存在着触发作用。
- 华卫陈章立李志雄赵翠萍王勤彩
- 关键词:汶川地震应力触发余震活动
- 历史名城与地震:用于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历史学方法
- 1996年
- 1 对震害采用历史地震学方法的原因很多意大利城市是历史、艺术和经济重镇,人口和财富高度集中,并建立了稳固的旅游事业。同时,很多这样的城市既受本地区地震活动的影响,又受震中相当远的地震的影响。这是实情,比如罗马,震源在远离罗马80
- E.GuidoboniG.Ferrari王勤彩
- 关键词:地震震害危险性历史学历史名城
- 张北6.2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及序列特征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从分析地震活动性参数变化特征的角度出发,结合实际的地震活动观测资料,对张北6.2 级地震前河北省及邻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的变化,地震序列的衰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张北6.2 级地震前在震源区附近100km 和大范围地震活动性参数有长、中、短期的异常变化。张北6.2 级地震强余震前地震活动性参数有短、临变化。
- 边庆凯李守忠毛志伟李淑莲王勤彩
- 关键词:地震活动地震活动参数B值地震序列地震前兆
- 云南地区散射衰减、吸收衰减及尾波衰减的综合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利用云南省地震局遥测台网记录的地震波形资料,采用多流逝时间窗分析方法,得到了云南地区不同台站的散射衰减和吸收衰减,并通过单次散射模型得到了不同台站的尾波衰减.研究结果显示,云南地区的散射衰减、吸收衰减、总衰减和尾波衰减空间分布以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为界,均表现出西部低,东部高的特征.云南地区地震波衰减以吸收为主,2~4 Hz、4~8 Hz、8~16 Hz三个频带各台站的吸收衰减Q_i^(-1)均大于散射衰减Q_s^(-1),1~2 Hz除个别台站的吸收衰减明显小于散射衰减,其它台站均大于或接近散射衰减.尾波衰减Q_c^(-1)在1~2 Hz稍大于吸收衰减而小于总衰减,在2~4 Hz、4~8 Hz、8~16 Hz与总衰减接近,个别台站大于总衰减Q_t^(-1).云南地区散射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_s^(-1)=0.0138f^(-1.61),吸收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_i^(-1)=0.0119 f^(-1.86),总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_t^(-1)=0.0247 f^(-1.1),尾波衰减与频率的关系为Q_c^(-1)=0.0129 f^(-0.71).与世界其它地区相比,云南地区的散射衰减处于中等偏低的水平,吸收衰减处于中等偏高的水平.
- 王勤彩陈章立王中平郑斯华
- 关键词:尾波衰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