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
- 作品数:38 被引量:372H指数:11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青海省极端气温事件的气候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55
- 2012年
- 选用青海省37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近51a,逐日气温(最高、最低、平均)资料,采用国际通用的极端气温指数定义计算了9种极端气温指数,并分析其主要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近51a青海省极端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标(霜冻、结冰日数、冷夜、冷昼指数)呈下降趋势,而极端暖指标(夏天日数、暖夜、暖昼指数)呈上升趋势,且极端冷指标的减少幅度高于极端暖指标的增加幅度.空间分布上,极端气温指数在全省呈一致的上升(下降)趋势分布.在近51a的时间尺度上各种极端气温指数都存在多个较明显的周期,如较短的3~8a的准周期,以及13a、17a、27a的年代际周期特征.青海省年平均气温与极端气温指数有很高的相关性,气候变暖突变前后极端气温指数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变暖突变发生后,霜冻日数、冷夜指数、冷昼指数、结冰日数明显减少,夏天日数、暖夜指数及暖昼指数明显增加,其中相对指数几乎呈倍数显著变化,表明极端气温指数对气候变暖有很好的响应.
- 申红艳马明亮王冀王力李江英
- 关键词:极端气温指数
- 不同海拔梯度高山蒿草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 利用三江源两个不同海拔高度区牧业气象观测站1989-2010年高山蒿草(Ko-bresia pygmaea)物候观测资料及同期日、月、年气象资料,通过回归、相关和非参数检验方法,就青海省海拔相差较大的曲麻莱和河南的气候变...
- 王力李风霞周万福李晓东
- 关键词:气候变化海拔梯度生理响应
- 文献传递
- 黄河源头玛多县高寒草甸地表辐射平衡及土壤热状况变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分析黄河源头玛多县典型高寒草甸地表辐射及土壤热状况的变化特征,为黄河源头极其脆弱的高寒草甸发展方向和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黄河源头玛多县典型高寒草甸观测点2009-11-01-2010-10-31每天5min的观测资料,分析玛多高寒草甸辐射及土壤热状况的变化特征。【结果】玛多地区各辐射分量均存在明显的变化特征,除反射辐射外,总辐射、有效辐射和净辐射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各辐射分量的日变化呈现典型的单峰结构。春夏秋冬地表反射率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均呈"U"型变化,其日变化与太阳高度角关系密切。土壤温度梯度在1月份最大,7月份最小;10-4月土壤温度梯度为负值,4-9月为正值。土壤温度梯度与地表净辐射的相关系数为-0.815,通过了0.01的置信度检验。土壤热通量在表层(10cm)振荡比较明显,说明表层热通量易受外界影响,而在30cm及以下土层土壤热通量变化幅度较小。【结论】黄河源头高寒草甸总辐射、净辐射、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均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最小值出现在夜间而最大值出现在白天。土壤热通量在春季和夏季均为正值,土壤热量从浅层土壤向深层乃至更深层传输,这段时间内土壤是热量的"汇",冬季则相反。
- 李晓东李凤霞周秉荣祁栋林肖宏斌周万福王力
- 关键词:黄河源头土壤热状况
- 青海高原主要农业区50年初、终霜冻日变化分析及分布规律被引量:8
- 2012年
- 选取青海东部农业区的西宁、大通、互助、乐都、民和、湟源、湟中、循化、化隆、贵德和尖扎等11个站及柴达木盆地的都兰、诺木洪、大柴旦、格尔木、德令哈、冷湖、天峻、大柴旦、小灶火、茶卡等9个站,用1961-2010年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分2.0℃、0.0℃、-2.0℃三个温度等级,分析50年来初、终霜冻日及无霜期的变化趋势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分布规律分析。80年代以后初霜冻日逐年推迟、终霜冻日逐年提前,无霜期延长,东部农业区进入10年代(2001-2010年,下同)这种情况最为明显,而柴达木盆地80年代最为明显;与60年代相比10年代初霜冻日推迟,终霜冻日提前,通过对比各强度无霜期东部农业区延长13~27天,柴达木盆地延长30~40天,柴达木盆地初、终霜冻历年变化比东部农业区大,无霜期较东部农业区延长明显;绘出了青海高原50年平均初、终霜冻日及无霜期分布图。
- 胡玲李凤霞周秉荣徐维新王力李晓东
- 关键词:日最低气温
- 放牧强度对三江源典型高寒草甸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影响被引量:57
- 2015年
- 为了揭示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在放牧扰动下的植被和土壤特征变化,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室内分析法研究和探讨围栏封育(EN)、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对照区(CK)几种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地生物量和土壤碳特征的影响,为高寒草甸的退化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封育区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最高,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草地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均呈减少趋势;放牧干扰对高寒草甸土壤湿度也产生影响,其中封育区和轻牧区土壤湿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土壤剖面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湿度呈明显降低趋势;放牧的践踏作用不仅影响土壤湿度,而且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碳也对放牧有一定的响应,土壤全氮表现为LG>EN>MG>CK>HG,土壤有机碳从高到底为LG>EN>MG>HG>CK。草地受到放牧干扰时,适度的践踏干扰将提高草地生产力和碳固存,但是高强度的放牧对草地植被和土壤结构的干扰作用不利于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 李凤霞李晓东周秉荣祁栋林王力傅华
-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放牧土壤理化特征
- 景观生态学原理与方法在荒漠化研究中应用的理论分析被引量:7
- 2004年
- 荒漠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过程受阻和演变发生异化的过程,其防治的根本措施是恢复和重建健康的生态系统。所以,景观生态学理念在荒漠化的研究和防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荒漠化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荒漠化与生物多样性、荒漠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荒漠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景观生态学理念在荒漠化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并重点分析了景观生态学关于景观格局变化的评价指标与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 王力郭广胡爱军马明亮
-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生态学原理荒漠化
- 基于GIS的西宁市暴雨灾害风险区划
- 苏文将冯蜀青李昌玉徐维新肖建设胡玲王力
- 该项目来源于青海省气象局科技与预报处下达的西宁市农业气象服务开放基金科研项目《基于GIS的西宁市暴雨灾害风险区划》项目(青气预函[2012]10号文).为了更好地推动西宁市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促进气象科技创新、现代气象...
- 关键词:
- 1980~2010年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太阳辐射变化特征研究
- 1980~2010年格尔木辐射观测站的太阳总辐射、日照时数、水汽压、能见度和云量等月气象资料,建立了适用于柴达木盆地太阳总辐射的多元回归方程,利用方程计算了柴达木盆地的太阳总辐射,进而分析了柴达木盆地太阳能资源变化特征和...
- 祁栋林李晓东郭彩萍王力肖宏斌肖建设
- 关键词:太阳总辐射柴达木盆地
- 河西地区土地荒漠化现状与成因分析被引量:5
- 2004年
-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甘肃河西地区地处西北内陆,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极为严重。本文对河西走廊荒漠化现状作了初步探讨,对其成因作了具体分析,重点探讨了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提出了河西地区协调发展及荒漠化防治的途径,针对河西地区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荒漠化防治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 王力李天玲
- 关键词:土地荒漠化灾害性天气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 高寒草甸草本植物物候期和植株高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株高是植物的重要特性之一,与植物的竞争力和繁殖关系密切。本研究探讨了青海省高寒草甸12种主要植物物候期与植物株高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矮嵩草等株高较矮的莎草科植物相对生长速度较快并且较早达到最大株高,这使其能够获取尽量多的光资源。另外,矮嵩草等莎草科植物开花较早、果后营养期长并且开花后株高又有增加了很多,这为种子成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营养物质。而垂穗披碱草等禾本科植物开花较晚、果后营养期短,其株高在开花时基本上已经接近最大。这类植物对营养器官的投资加强了其支撑功能,保证了其在群落中的竞争力。
- 于海英王力
- 关键词:物候株高高寒草甸营养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