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仲倩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乙型
  • 4篇肝炎
  • 3篇乙型肝炎
  • 3篇乙型肝炎疫苗
  • 3篇疫苗
  • 3篇免疫
  • 2篇滴度
  • 2篇阳转
  • 2篇阳转率
  • 2篇重组酵母乙型...
  • 2篇免疫剂量
  • 2篇抗体
  • 2篇抗体几何平均...
  • 2篇抗体阳转
  • 2篇抗体阳转率
  • 2篇几何平均滴度
  • 1篇毒性肝炎
  • 1篇队列研究
  • 1篇乙肝
  • 1篇乙肝疫苗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
  • 2篇河南省卫生防...
  • 2篇解放军152...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解放军第一五...

作者

  • 4篇王仲倩
  • 4篇袁跃彬
  • 2篇俞顺章
  • 2篇张根宏
  • 1篇胡学信
  • 1篇姜庆五
  • 1篇段新科

传媒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人民军医

年份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对比被引量:3
2003年
袁跃彬段新科王仲倩俞顺章
关键词: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预防接种传染病
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后效果比较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为探讨适合于我国成人的合适免疫剂量提供依据。方法 :2 0 0名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共 4个剂量组 ,均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接种 3次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4组剂量分别为每次 5 μg、10 μg、15 μg和 2 0 μg。 结果 :全程免疫后 1个月时 ,4个组抗 -HBs阳转率分别为 75 .0 0 %、91.84 %、95 .6 5 %、97.87%,组间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1) ;抗 -HBs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是 197.4mIU·mL 1、315 .6mIU·mL 1、4 0 3.6mIU·mL 1和 4 77.8mIU·mL 1,组间差别亦有显著性 (P <0 .0 1)。年龄、体重指数、性别对免疫效果有影响。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 ,不良反应率随之增加 ,2 0 μg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 7.5 9%,5 μg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 2 .0 3%,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我国健康成人按 0、1、6个月方案接种 3次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结果表明 ,每次接种2 0 μg的免疫效果最好 ,但不良反应率也最高。故推荐 ,在健康成人以 10 μg而 35岁以上乙肝高危人群以 2 0 μg的免疫剂量较为适宜。
袁跃彬王仲倩马西平张根宏
关键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免疫剂量
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成人免疫效果对比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 方法 选择 2 0 0名一般健康状况良好、乙肝标志物阴性、谷丙转氨酶正常的 2 0~ 60岁学校工作人员随机被分为 A、B、C、D四组 ,四组的免疫程序同为 0、1、6个月 ,免疫剂量分别为 3针 5 μg、3针 10 μg、3针 15 μg、3针 2 0 μ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 结果 全程免疫后 1个月时四组抗 - HBs阳转率分别是 75 .0 0 %、91.84%、95 .65 %、97.87% ,四组间差别有显著性 (P<0 .0 1) ;四组抗 - HBs平均滴度 (GMT)分别是 197.4、3 15 .6、40 3 .6和 477.8m IU/ ml,四组间差别有显著性 (P<0 .0 1)。年龄、性别对免疫效果有影响。随着免疫剂量的增加 ,不良反应率随之增加 ,2 0μg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 7.5 9% ,5μg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为 2 .0 3 % ,差别有显著性 (P<0 .0 5 )。 结论 我国健康成人应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同按 0、1、6个月免疫程序 ,3针 2 0 μg优于 3针10 μg,3针 10 μg优于 3针 5 μg。 建议 应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免疫 ,健康成人的免疫剂量是 3针 10 μg;3 5岁以上乙肝高危男性的免疫剂量是 3针 2 0
郑新华袁跃彬沙岩龚富山李红亚张好莲卫玮马西平张根宏王仲倩
关键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抗体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免疫剂量乙型肝炎
饮绿茶对肝脏疾病保护作用的队列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饮绿茶对肝脏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2147例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按是否饮绿茶被分为饮绿茶组和对照组,随访6年后比较两组肝脏病变的差异。结果饮绿茶降低了乙型肝炎(P<0.01)和肝硬化(P<0.05)的发病率,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0.56和0.53;同时饮绿茶降低了血清肝功指标ALT(P<0.01)、AST(P<0.05)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PⅢP(P<0.05)、Ⅳ-C(P<0.05)、HA(P<0.01)。结论绿茶对肝脏病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袁跃彬王仲倩胡学信姜庆五俞顺章
关键词:绿茶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