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瑛
- 作品数:17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 地方志中民间手工艺史料的发掘与利用——以明代织绣为例被引量:3
- 2016年
- 实物和文献是古代工艺美术史研究的基本资料,历史上遗存下来的实物总有缺失,从而造成研究的诸多困难,(不光是时间的问题)这在易腐难存的织绣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以文献补充实物不足则是进行该研究行之有效的弥补方法。地方志是不可缺少的一类文献,其中包含的织绣史料简要而确凿,是对彼时造作的真切呈现。在资源丰富的地方志中寻找资源、充实论据,这对工艺美术史的学术发展无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艺术史领域对地方志的作用与价值还未能有足够深刻的认识,地方志中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并未被充分发掘,造成莫大的遗憾。地方志对手工业造作的正面记录并不算多,但在地域物产、风俗民情、税课贡赋等内容中时常包含相关的信息。经过梳理和比对,这些信息便能够串连出手工业发展的线索,为工艺美术史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手工艺史料主要分布在明清各类地方志的物产、风俗、贡赋等卷中,其中,关于织绣物的则直接或间接记录了其色彩、图案、材质、工艺,是研究明清民间织绣的原始资料。地方志中的手工艺史料有清晰的地域和时间信息,依照时间顺序纵向对比,可以总结出其审美风气之变迁;依照地域线索横向对比,则可归纳出其生产分布之格局,具有其他类史料难以比拟的优势。由于地方志编纂水平并不整齐,史料价值高下悬殊,利用地方志须有甄别和选择。
- 熊瑛
- 关键词:工艺美术史明清地方志手工艺
- 自然中的人化情境——崔白花鸟画释读
- 2005年
-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发展的鼎盛时期,此间花鸟画风格有所转变,由富丽工巧趋于天真平淡。画家崔白以清新野逸的绘画语言,融情入境的创作理念,成为花鸟画风格转型的标志性人物。崔白的作品追求一种自然的和谐,这和谐中凝聚着他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的审美观照。在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思想根基之上,崔自在花鸟画中营造出自然中的人化情境,不仅体现出时代的精神,并且影响了花鸟画发展的方向。
- 熊瑛
- 关键词:花鸟画崔白情境
- 明清博古织绣的流行及其原因被引量:3
- 2014年
- 博古纹刻丝、刺绣流行于明清。其美感并不突出,但玩古世风却使之反复出现,明清丝织发达,民间使用普遍。博古图案借助丝绸的展示性广泛传播,成为宫廷和民间流行的织绣装饰题材。
- 熊瑛
- 诗心画艺凝针黹——明晚期闺阁绣画中的文人意趣
- 2023年
- 刺绣是晚明欣赏性织绣的重要部分,其中主要以世家闺秀和名妓才媛为主体创作者的闺阁绣画最为兴盛,其中涌现出一批绘绣兼能的针黹名家。明代闺秀与名媛的文化水平、艺术素养普遍提升,使闺阁绣画除了绣技精妙,还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尤其在绣画的意境与文化内涵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文人意趣,这与晚明文人群体的壮大密切相关。文人群体在闺阁绣画的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影响方式,因此对于晚明闺阁绣画文人意趣的研究,需要全面分析闺秀名媛的创作背景、其与文人群体之间的交往、二者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文人品评鉴赏的态度,才能对晚明闺阁绣画的艺术特点与文人意趣有一个整体把握,并为深入研究明代织绣、闺阁绣画提供借鉴与参考。
- 杨惠中熊瑛
- 关键词:晚明文人
- 观赏性刺绣的发展历史与风格变迁被引量:1
- 2014年
- 观赏性刺绣由实用性刺绣衍生而来,具有绘画式构图及独立的作品形式,以手工艺的方式制作,呈现出近于书画的观赏效果。观赏绣在东晋时已有萌芽,唐代绣佛像的风气催化了平绣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写实刺绣的发展。屡得文人赞颂的宋绣多为"画绣",专为观赏而制,是刺绣中的高档品。这类观赏绣在明清继续发展,出现了以顾绣为代表的各地民间绣种,并由此形成了四大名绣的格局。民国时期的美术绣融汇中西,在刺绣技法和语言上均有突破,赋予观赏性刺绣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熊瑛
- 略论明清方志丝织记述的史料价值——以江浙为中心的探讨
- 2016年
- 研究明清丝织物总要面对实物不足的困境,以方志记述来补充实物缺失是有效的弥补手段。明清丝织生产聚集于江浙一带,江浙方志中的丝织史料尤为丰富,主要存于物产、风俗、贡赋等内容中,反映了当时丝织生产及使用状况,是研究明清丝织物的重要资料。这些史料直接或间接记录了丝绸的品种、工艺、色彩及图案,或可与实物形成互证,或可补充实物缺失,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方志中的丝织史料有清晰的地域和时间信息,依照时间顺序纵向对比,可以总结审美风气之变迁;依照地域线索横向对比,则可归纳生产分布之格局,具有其他史料难以比拟的优势。学界如能重视并充分利用明清方志史料,必将能发现更多的新材料、新问题,推动丝绸艺术史的研究进程。
- 熊瑛
- 关键词:明清江浙丝织史料价值
- 明代丝绸饰金演变及其原因探析被引量:4
- 2016年
- 饰金是明代丝绸装饰的重要方法,从制作工艺上可分为织金、刻金、金绣和销金。明代前后期的丝绸饰金面貌差异较大,在制作工艺、色彩搭配、使用对象上都有所体现。前期丝绸饰金面积较大,使用材料单一,后期开始转向金彩并用,万历年间形成了材料丰富、金彩交织的晚期风貌。在这个过程中,饰金丝绸生产比例上升,使用范围也从上层扩展到了民间。明代丝绸饰金受到奢侈世风、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其风格与使用的演变不仅体现着织绣工艺的进步,也反映了服用制度的变迁。
- 熊瑛
- 关键词:明代丝绸奢侈僭越
- 宋代金石图录与明清仿古风气被引量:1
- 2013年
- 宋代金石学的兴起促成了诸多金石图录的修纂,也开启了器物造作的仿古之风。这种风气绵延至明清,在官私造作和装饰中都有体现,而金石图录在其中起到了范本的作用。仿古风气在演进中不断发生变化,从维护三代礼制转为关注现世生活,明清之时,仿古造作与装饰中典雅的"古意"逐渐演进为活泼的"时风"。
- 熊瑛
- 关键词:宋代仿古
- 从"气韵非师"谈中国文人画学养论被引量:1
- 2005年
- 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对画中气韵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对技巧的关注,这种审美观念始终影响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在历代画论尤其是宋代以来文人画论中,保存着大量有关学养与气韵关系的论断,可见文人画家们在追求气韵生动的道路上达成了共识--提高画家的学养是达致气韵生动的唯一途径。
- 熊瑛
- 关键词:文人画家中国文人画学养
- 明末宫廷丝绸的“江南之色”被引量:3
- 2016年
- 明末,以苏杭为代表的江南地区染色技术发达,庶民所用的浅淡"间色"被染造得清新隽雅,后妃宫眷钟爱江南服饰的雅逸颜色和新巧样式,争相服用,宫廷丝绸色彩为之一新。大臣对袍服色彩的变化颇有微词,甚至诟之为"服妖",但此风气并未因此改变,反而不断蔓延。新样色彩流行于宫廷,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律典的限制,模糊了等级界限,既是审美风气变迁的反映,也是章服制度松弛的结果。
- 熊瑛
- 关键词: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