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绍惠

作品数:38 被引量:379H指数:12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财政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咳嗽
  • 14篇慢性
  • 11篇慢性咳嗽
  • 9篇气道
  • 8篇中医
  • 8篇病机
  • 6篇炎症
  • 6篇源性
  • 6篇神经源性炎症
  • 6篇咳嗽敏感性
  • 6篇风邪
  • 5篇气道神经源性...
  • 5篇辨证
  • 4篇证论治
  • 4篇中医证
  • 4篇辨证论治
  • 3篇蛋白
  • 3篇动物
  • 3篇动物模型
  • 3篇宣肺

机构

  • 35篇北京中医药大...
  • 26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浙江省中医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按摩医院
  • 1篇北京朝阳医院
  • 1篇北京呼吸疾病...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38篇温绍惠
  • 36篇史利卿
  • 36篇马建岭
  • 34篇季坤
  • 27篇王丽云
  • 22篇李扭扭
  • 9篇王梁敏
  • 6篇杨凯
  • 6篇宋欢
  • 5篇王颖
  • 4篇林彬
  • 3篇席宁
  • 2篇林彬
  • 2篇逯勇
  • 2篇吴晓红
  • 2篇李渊
  • 2篇庞宝森
  • 2篇陈孟准
  • 2篇王谦
  • 1篇李扭扭

传媒

  • 7篇现代中医临床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吉林中医药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天津中医药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江苏中医药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世界科学技术...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环球中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1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慢性咳嗽风咳证的证因规律研究
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慢性咳嗽风咳证患者发病原因、诱发因素、病史、生活质量、四诊信息的观察,运用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总结慢性咳嗽风咳证的证候特点,以期揭示其证因规律,为临床辨治提供依据。   方法...
温绍惠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病机中医症候病因辨证
湿热咳嗽辨证论治探讨被引量:10
2018年
慢性咳嗽湿热郁肺证,可谓之为湿热咳嗽,是慢性咳嗽常见证型之一。其病机在于外感湿热之邪,或脾胃受损、内生湿热,或素体湿热内伏、复因外邪引动,湿热之邪上干于肺,湿热郁肺,阻遏气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为咳。湿热之邪黏腻难化,久而不去,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则为久咳。其临床表现除咳嗽、咽痒、咯痰不利外,兼见脘痞腹胀,但欲饮水不欲咽,口苦口黏,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湿热蕴中表现;若湿热阻滞气机则可兼见背冷症。其病位主要在肺,兼及中焦脾胃,病性多属虚实夹杂。治当宣肺止咳、清热化湿。
史利卿季坤马建岭李扭扭董尚娟王丽云温绍惠白逸晨罗敬月王颖
关键词:慢性咳嗽湿热咳嗽辨证论治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被引量:19
2021年
目的探索感染后咳嗽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41例感染后咳嗽患者的中医证素,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因子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结合方法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提取主要病性及病位证素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利用因子分析共提取公因子8个,累计贡献率为62.454%。主要病性证素是风(63.48%)、湿热(48.55%)、寒饮(41.49%)、阳虚(21.99%);主要病位证素是肺(100%)、脾(73.86%)、咽(43.98%)、胃(26.14%),主要证型为风邪伏肺证(66.8%),湿热蕴肺证(61.8%),寒饮伏肺证(12.4%),痰湿蕴肺证(9.1%)。通过聚类分析得:湿热病邪可单独聚为一类,湿热可与风邪相兼聚类,风邪与湿热及阳虚相兼为患者可聚为一类。结论感染后咳嗽的主要病性证素为风、湿热、寒饮;主要病位证素为肺、脾、咽、胃;主要证型为风邪伏肺证、湿热蕴肺证及寒饮伏肺证。不同聚类方法所得结果与临床感染后咳嗽的复杂病机相合。
王亚杰史利卿季坤马建岭李扭扭董尚娟王丽云温绍惠宋欢李佳珊王颖
关键词:感染后咳嗽病性证素病位证素聚类分析
祛风宣肺方对豚鼠咳嗽模型气道反应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观察祛风宣肺方对豚鼠咳嗽模型咳嗽次数及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Hartley雄性豚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腹腔内注入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30 mg/kg),2 d后腹腔注入卵蛋白2 mg和氢氧化铝100mg,3周后腹腔注射0.01 mg卵蛋白和100 mg氢氧化铝以加强免疫反应,使豚鼠致敏。又3周后将其置于自制雾化箱内给予10 g/L卵蛋白溶液雾化吸入60 s激发咳嗽,造模成功。中药组给予祛风宣肺方口服,西药组口服孟鲁司特钠片,连续给药10 d后,测定各组咳嗽次数、气道反应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总数及分类。结果咳嗽次数方面,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咳嗽次数明显增多(P<0.05),中药组及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咳嗽次数显著减少(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咳嗽次数减少(P<0.05)。气道反应性方面,激发后各组气道阻力均较前上升,模型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中药组及西药组较模型组显著偏低(P<0.05),中药组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方面,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白细胞计数、单核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中药组及西药组与模型组相比以上细胞数减少,中药组与西药组相比以上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祛风宣肺方对豚鼠咳嗽模型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气道炎症、进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有关。
史利卿席宁逯勇马建岭季坤温绍惠陈孟准庞宝森辛萍黄秀霞
关键词:咳嗽气道反应性气道阻力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之一,近年来发现GERC的比例较高,长期使用抑酸剂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反应且对难治性GERC的效果较差,反复发作的咳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GERC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感觉神经贯穿GERC的多个环节。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之间相互作用,可能放大了炎症效应,触发机体的咳嗽冲动。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作为感觉神经纤维的重要通道蛋白,参与、介导神经纤维信号的形成与传导,能够加强外周与中枢神经之间的联系,可能是GERC的重要发病机制。因此,基于外周与中枢神经敏化对GERC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究可能为其治疗提供新思路。
郭淑娟史利卿马建岭李扭扭董尚娟季坤温绍惠王丽云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难治性慢性咳嗽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22年
难治性慢性咳嗽(chronic refractory cough,CRC)是经过全面检查仍无法明确病因,或经过常规治疗后仍无明显缓解的咳嗽,其发病率在5%~1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CRC的研究尚在探索阶段,缺少专业、深入、系统的认识。关于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咳嗽高敏感性是CRC的关键特征和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与气道炎症反应、咳嗽中枢敏化、TRP通路激活有关;关于治疗,目前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中枢神经调节剂、受体拮抗剂以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异丙托溴铵等,非药物治疗手段主要由言语病理治疗(speech pathology treatment,SPT)及咳嗽抑制性生理治疗构成。该文对CRC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旨在为CRC的防治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刘智霖马建岭史利卿王颖王丽云李扭扭季坤董尚娟温绍惠
关键词:发病机制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分析史利卿治疗湿热咳嗽的用药规律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史利卿教授治疗慢性咳嗽湿热郁肺(湿热咳嗽)的用药规律,以期为湿热咳嗽的治疗提供临床思路。方法以2015年9月至2020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热病科史利卿教授门诊湿热咳嗽案例为数据来源,建立数据库并规范术语;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WEB端对中药使用频数、属性进行统计分析,对高频用药进行关联分析得出常用药物组合,进行聚类分析和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病案307份,涉及129味中药,累计用药频数为4871次,高频用药有黄芩、薏苡仁、蜜麻黄、蜜紫菀、黄连、清半夏、豆蔻等;药性以寒、温居多,药味以辛、苦居多,主要归肺、脾、胃经,药物功效以清热燥湿为主;常用药物组合有豆蔻-清半夏-薏苡仁-黄连-黄芩、蜜麻黄-厚朴-前胡、蜜紫菀-蜜款冬花-清半夏;核心处方为三仁汤合祛风宣肺方加减。结论史利卿教授治疗湿热咳嗽以祛风宣肺、清热利湿为法,注重肺脾同调、寒温并用、宣降共施。
王颖杨凯史利卿董尚娟马建岭季坤王丽云温绍惠
关键词:湿热咳嗽数据挖掘用药规律清热利湿
咳嗽证因辨治规律及风邪伏肺创新理论的科学内涵与临床应用
史利卿马建岭季坤李扭扭林彬温绍惠王丽云吴晓红董尚娟王梁敏宋欢杨凯白逸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因复杂,误诊误治率高,是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之一,创新咳嗽的证因病机、治则治法及相关科学内涵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临床科学价值。 该项目历时15年,在国自然1项、市自然3项、校级课题6项资助下,开展了临床及基...
关键词:
关键词:咳嗽
史利卿教授祛风宣肺法治疗感染后咳嗽经验被引量:16
2018年
感染后咳嗽临床常见,其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容易误诊误治,中医恰当辨治具有独特效果。史利卿教授师从著名中医学家董建华院士,从事中医呼吸专业教研工作近30年,针对该病开展了专项临床及基础研究,认为风邪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并可兼其他病理因素为病,基本病机为风邪犯肺,其中正气虚弱、脏腑失调为风邪致咳发病及迁延不愈之内伤基础,病程可较长,提示风邪不易祛除,余邪不尽,内伏于肺,外邪引动,咳嗽迁延不愈,临床自拟祛风宣肺方,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用药轻宣灵动,祛风宣肺以透邪外出,注重肺脾同治,宣上畅中,重视中焦气机通顺,同时顾护阴津,寒热并用,驱邪不伤正,临床应用,效如桴鼓。
季坤王丽云董尚娟温绍惠林彬刘云霞王梁敏綦振寒马建岭
关键词:感染后咳嗽风邪
咳嗽敏感性增高豚鼠模型两种造模方法比较研究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比较咳嗽敏感增高豚鼠模型两种造模方法的优劣。方法:选用SPF级Hartley雄性豚鼠30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5只,分别为模型Ⅰ组和模型Ⅱ组。模型Ⅰ为环磷酰胺加高剂量卵蛋白腹腔注射主动免疫,模型Ⅱ为低剂量卵蛋白腹腔注射主动免疫,余方法一致。雾化激发后,两组豚鼠予以500μmol/L辣椒素溶液雾化吸入2 min,记录雾化后3 min内的咳嗽频次。两组豚鼠用10%水合氯醛,0.4 m L/100 g麻醉后,插管上机,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及不同浓度乙酰甲胆碱溶液进行气道激发,并测定其阻力。结果:辣椒素雾化测定咳嗽频次方面,Ⅰ组和模型Ⅱ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生理盐水和不同乙酰甲胆碱溶液浓度进行激发气道阻力测定方面,生理盐水、乙酰甲胆碱400 mg/L、800 mg/L,3组无明显差别(P>0.05),在乙酰甲胆碱100 mg/L、200 mg/L激发时,模型Ⅱ组气道阻力远大于模型Ⅰ组(P>0.05)。结论:咳嗽敏感增高豚鼠模型Ⅰ与模型Ⅱ在咳嗽敏感性方面无明显差别,但模型Ⅱ的气道收缩反应更为强烈,较低浓度乙酰甲胆碱就使气道阻力达到峰值,而模型Ⅰ豚鼠气道阻力随着乙酰甲胆碱浓度增高而平缓上升,能够很好模拟咳嗽敏感性增高。
王谦史利卿马建岭季坤温绍惠林彬杨凯宋欢白逸晨邸洁孙静宜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动物模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