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兵
- 作品数:112 被引量:159H指数:9
- 供职机构:滁州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具有快速充放电控制特性的双稳态永磁交流接触器
- 具有快速充放电控制特性的双稳态永磁交流接触器主要包括触头联动轴、垂直联动轴、超程弹簧、动触头、静触头、导电板、接线触头端子、上部支架、基座、上磁轭衔铁、永磁体、下磁轭衔铁、线圈。拓扑电路包括低通滤波电路、电源过压保护、整...
- 林鹤云金平房淑华汪先兵毛万镈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动态心电监护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动态心电监护仪,腕带固定在外壳上;外壳的一个侧壁的外壁面上设置有用于监测使用者的心电信号的心电传感器,外壳之内设置有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和第二蓝牙通信模块;心电传感器、放大电...
- 彭靳周扬王祥傲汪先兵庞军叶玺臣
- 文献传递
- 分相式快速型永磁真空断路器智能控制器
- 本发明公开了分相式快速型永磁真空断路器智能控制器,属于智能化低压电器的技术领域。所述智能控制器包括微处理器单元、供电电源单元、线圈控制与驱动单元、检测与显示单元。线圈控制与驱动单元包括永磁机构合分闸电容充电电路、电磁斥力...
- 汪先兵倪受春林其斌黄恭伟候鹏亮王祥傲
- 文献传递
- 永磁接触器操动机构
- 永磁接触器操动机构在塑壳支架(4)内的上端设有动铁心(5),第二弹簧(6)的上端顶在动铁心(5)的下部,第二弹簧(6)的下端顶在塑壳支架(4)内的下部;静铁心(8)有两部分,在该两部分之间设有永磁体(9),在该两部分静铁...
- 林鹤云汪先兵金平房淑华毛万博
- 文献传递
-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仿真技术的应用
- 2016年
- 通过国内外高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对比分析,指出国内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将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对电路工作原理的动态分析,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并能够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 王祥傲倪受春汪先兵彭靳叶玺臣
- 关键词:电力电子技术仿真
- 一种双稳态永磁交流接触器
- 一种双稳态永磁交流接触器该接触器包括机械部分和电控部分,其中机械部分包括触头联动轴0、垂直联动轴1、超程弹簧2、动触头3、静触头4、导电板5、接线触头端子6、上部支架7、基座8、上磁轭衔铁9、永磁体10、下磁轭衔铁11、...
- 林鹤云金平房淑华汪先兵毛万镈
- 文献传递
- 基于改进小波包算法的风电功率短期预测
- 2015年
- 风电功率预测对于风电场制定电力调度计划和维修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改进小波包处理混频信息的能力,将风电功率分解成多个频率的子序列;再利用遗传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分别对各子序列进行预测,且利用改进小波包对各子序列预测结果进行了重构得到实际的预测值;最后以安徽省某地区风电场风功率数据为依据验证模型,由仿真结果分析可见组合算法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 李玲纯高来鑫汪先兵
- 关键词:风电功率组合预测遗传算法
- 无位置传感器的智能永磁接触器弱磁控制及合闸动态特性分析被引量:34
- 2011年
- 针对永磁接触器提出了一种弱磁控制策略,实现合闸过程的智能化闭环控制,使其动态吸力和反力达到良好配合。结合磁路和电路模型,实现了动铁心实时位移信号的无位置传感器检测。耦合电压平衡方程和机械运动方程,建立了弱磁控制策略下合闸过程的动态数学模型,并采用4阶龙格–库塔法仿真了合闸动态过程。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和优化正、反向PWM占空比,可实现线圈正、反向电流的有效控制,由此调节动触头和动铁心的运动速度,使触头一、二次弹跳明显减少。仿真与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 汪先兵林鹤云房淑华任其文金平
- 关键词:永磁接触器弱磁控制无位置传感器动态特性
- 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监控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永磁真空断路器的监控系统,属于永磁真空断路器的技术领域。监控系统,包括:整流滤波模块、充电控制模块、电源模块、包含第一微处理器和第二微处理器的下位机、合闸电容自放电模块、分闸电容自放电模块、滤波电容自放电模块...
- 王祥傲汪先兵叶玺臣王欢彭靳张政庞军
- 文献传递
- 智能永磁接触器选相控制技术被引量:10
- 2012年
- 针对难以实现永磁接触器运动过程中动态特性的精确控制,从而导致铁心撞击及触头弹跳,降低接触器工作寿命的问题,提出一种相角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智能选相控制技术。在分析永磁接触器在不同合闸相角下的动态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合闸相角下动态参数的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采用模糊灰色理论综合评判了不同合闸相角下的动态特性参量,获得了最优运动特性下的合闸相角。分析了永磁接触器过零点分断的特性及其工作原理,得出了最佳的分断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智能控制可精确实现永磁接触器在最优相角下合闸控制以及过零点分断,有助于提高其电气和机械寿命。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汪先兵倪受春林鹤云房淑华金平
- 关键词:永磁接触器模糊综合评判动态特性分断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