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良荣
- 作品数:31 被引量:261H指数:1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稻米粒形的QTL定位及上位性和QE互作分析(英文)被引量:7
- 2010年
- 利用广陆矮4号×佳辐占水稻重组自交系构建了SSR标记的遗传图谱.联合2007年和2008年获得的两组稻米粒长(GL)、粒宽(GW)、长宽比(L/W)数据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加性×加性上位互作效应以及加性QTL、上位性QTL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分析.结果显示;(1)在加性效应分析中两个群体共检测到4个控制粒长的QTL,4个控制粒宽的QTL,5个控制长宽比的QTL,贡献率分别为13.81%、15.36%和16.29%.(2)在上位互作效应分析中两个群体共检测到2对控制粒长的互作QTL,1对控制粒宽的互作QTL,3对控制长宽比的互作QTL,贡献率分别为5.77%、2.59%和7.42%.(3)环境互作检测中,发现共有13个加性QTL和4对QTL的加性×加性上位性与环境产生了互作效应.结果表明,上位性效应和加性效应都影响稻米粒形遗传,QE互作效应也对粒形有着显著的影响.
- 王伟叶志云郑景生黄育民黄荣裕王侯聪江良荣
- 关键词:水稻粒形数量性状座位
- 稻米外观品质的研究进展与分子改良策略被引量:32
- 2003年
- 本文综述了稻米外观品质 (长、宽、长宽比和垩白 )的经典遗传及分子遗传研究状况 ,归纳列举了已定位的外观品质性状的QTLs。
- 江良荣李义珍王侯聪黄育民
- 关键词:稻米分子遗传数量性状座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聚合
- 稻米营养品质的研究现状及分子改良途径被引量:47
- 2004年
- 本文综述了稻米营养品质 (蛋白质、赖氨酸和微量营养素 )的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分子育种的研究现状 ,并对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方法提高稻米营养品质作了展望。
- 江良荣李义珍王侯聪黄育民
- 关键词:稻米营养品质经典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营养品质微量营养素
- 优质早籼稻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被引量:3
- 2011年
-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建立了以成熟花粉辐照诱变为主的水稻优质新种质技术;采用自创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选育新途径,积累了一大批长大粒低垩白为主要特点的优质籼稻新材料;应用SSR标记技术定位出多个籼稻品质性状的QTLs,并初步建立了实用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出优质、高产、抗病的早籼稻"佳禾早占"、"佳辐占"等6个水稻新品种,其品质符合部颁优质食用米三级以上标准."佳辐占"等品种在福建省累计推广了66.67×104hm2,为农民增收20多亿元.这些优质品种的育成,基本解决了水稻育种中长期存在的大粒不优质,早籼稻难优质,优质不高产,优质不抗病等难题,为未来水稻优质高产育种积累有益的经验.
- 王侯聪邱思密黄育民江良荣郑景生陈如铭钟新斌
- 关键词:早籼稻佳辐占
- 分子植物育种实验室的设置
- 2003年
- 本文依据分子植物育种实验室的最基本的目标和功能 ,介绍了分子植物育种实验室必备的仪器设备和化学试剂 ,并对仪器设备的选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最基本的和较优水平的分子植物育种实验室配置方案及经费预算。
- 江良荣宛煜嵩
- 关键词:化学试剂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珍汕97A/B的稻米外观品质
- 本研究利用与7个粒形及垩白率性状紧密连锁的QTLs的SSR分子标记作为前景选择标记,90对SSR标记作为背景选择标记,对珍汕97A/B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垩白粒率等稻米外观品质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改良。
- 江良荣叶志云黄育民王侯聪郑景生
- 关键词:稻米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改良
- 水稻抽穗期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 水稻生育期是决定水稻品种对地区与季节适应性的重要农艺性状,适宜的生育期在维持水稻高产稳产中起着关键作用。抽穗期长短直接反映了水稻品种生育期的长短。本研究利用佳禾丛矮分别与广场13、广陆矮4号和日本晴杂交,构建3个F2遗传...
- 江良荣刘毓豪郑景生黄育民王侯聪
-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QTL基因定位
- 稻米外观品质性状的主效QTL定位分析
- 稻米的外观品质性状与稻米的其它品质性状、市场商品价值等密切相关,研究稻米外观品质形成的分子基础对于培育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佳辐占'品种作为优质稻米外观品质的供体,以优质长粒低垩白的珍佳B(佳辐占/珍...
- 江良荣王情英郑景生黄育民王侯聪
- 关键词:稻米基因定位
- 文献传递
- 籼稻整精米率QTLs的检测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效应分析被引量:3
- 2007年
- 利用所构建的明恢86×佳辐占重组自交系(RIL),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获得的整精米率性状(HR)进行QTL定位及上位性和环境互作(Q×E)效应分析.检测到2个控制HR的加性效应QTL,分别位于第2、7染色体上的RM154-RM485和RM248-RM234区间,贡献率分别为1.92%、7.85%,总贡献率为9.78%.另检测到3对上位性效应区间,其中只有位于第4号染色体上的RM335-RM518区间和第6号染色体上的RM340-RM439区间互作贡献率为3.66%,其余两对的贡献率为0.环境效应检测中发现,两加性效应QTL与环境互作的贡献率分别为5.70%、8.74%,总贡献率为14.44%;上位性效应QTL与环境互作的总贡献率为2.94%.说明整精米率性状的遗传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
- 徐斌黄育民黄建勋王侯聪江良荣
- 关键词:整精米率上位性效应环境互作效应
- 水稻粒形性状的上位性和QE互作效应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本研究利用基于明恢86×佳辐占水稻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构建的SSR遗传图谱,总标记数为131。联合两季的稻米粒长(GL)、粒宽(GW)、长宽比(L/W)表型数据,应用混合线性模型方法进行QTL定位,并作加性效应、上位效应以及加性QTL、上位性QTL与环境(QTL-by-environment,QE)的互作效应分析。检测到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的加性效应QTLs分别为6个、4个和4个,贡献率分别为23.67%、21.41%和25.78%;检测到8对粒长的上位性QTLs,5对粒宽的上位性QTLs,2对长宽比的上位性QTLs,贡献率分别为16.75%、22.36%和7.55%;环境互作检测中,发现共有9个加性QTLs和7对上位性QTLs与环境发生了互作。结果表明,上位效应在粒形性状的遗传与加性效应一样起了重要作用,环境互作效应对粒形性状有一定的影响。
- 江良荣王伟黄建勋黄荣裕郑景生黄育民王侯聪
- 关键词:水稻数量性状基因座位上位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