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可然

作品数:77 被引量:263H指数:8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水产三项工程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2篇农业科学
  • 12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病原
  • 22篇弧菌
  • 10篇原体
  • 10篇病毒
  • 9篇养殖
  • 9篇双重PCR
  • 9篇RRNA基因
  • 8篇螺原体
  • 7篇疫苗
  • 7篇水产
  • 7篇霍乱
  • 7篇霍乱弧菌
  • 7篇副溶血弧菌
  • 6篇毒力
  • 6篇三疣梭子蟹
  • 6篇梭子蟹
  • 6篇灭活
  • 6篇灭活疫苗
  • 6篇活疫苗
  • 6篇LAMP

机构

  • 55篇淮海工学院
  • 14篇江苏省农业科...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江苏省海洋资...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作者

  • 75篇毕可然
  • 44篇张晓君
  • 31篇阎斌伦
  • 30篇秦蕾
  • 22篇秦国民
  • 16篇陈丽
  • 14篇白雪松
  • 13篇李银
  • 13篇刘宇卓
  • 13篇黄欣梅
  • 13篇赵冬敏
  • 13篇韩凯凯
  • 13篇杨婧
  • 13篇刘青涛
  • 6篇闫斌伦
  • 5篇姚东瑞
  • 5篇梁利国
  • 5篇王文
  • 4篇顾伟
  • 4篇徐静

传媒

  • 5篇水产科学
  • 4篇海洋与湖沼
  • 4篇江苏农业科学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黑龙江畜牧兽...
  • 2篇食品科学
  • 2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淡水渔业
  • 2篇水产学报
  • 2篇海洋通报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Curren...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14篇2012
  • 9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病原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s)表型与分子特征及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4
2012年
采用常规表观生物学特性及16S rRNA、gyrB及rpoA基因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等方法,对分离自江苏连云港某育苗场的大批死亡日本对虾蚤状幼体的优势生长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表明,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与弧菌属的需钠弧菌相近;16S rRNA、gyrB及rpoA基因同源性检索也均与需钠弧菌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89%和95%,且三种基因的NJ系统发育树也均与需钠弧菌聚为一个分支;分离菌的致病性试验表明其半数致死量LD50为1.8×106CFU/ml。综合分离菌的致病性、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及基因同源性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认为引起日本对虾蚤状幼体大批死亡的病原为需钠弧菌。基于gyrB基因序列设计1套LAMP特异性引物,建立了需钠弧菌的快速特异性检测方法,可用于由需钠弧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及分子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
陈丽白雪松张晓君毕可然秦蕾阎斌伦
关键词:日本对虾RRNAGYRBLAMP
1株假交替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被引量:2
2013年
2012年5月江苏连云港某育苗场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蚤状幼体发生群体死亡,自幼体中分离到优势菌株XS-1。对菌株XS-1进行了形态特征、理化特性等表观生物学特性检验,并进行了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株XS-1具有假交替单胞菌属的特征,在系统发育树中与Pseudoalteromonas lipolytica聚为一个分支,自举值达100%。毒力试验表明,该菌对日本对虾蚤状幼体和仔虾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1.3×106CFU/mL和2.0×106CFU/mL。综合菌株XS-1的形态特征、理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的同源性检索与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XS-1为P.lipolytica,且对日本对虾蚤状幼体及仔虾均具有毒力。药敏试验表明,该菌对阿奇霉素、环丙氟哌酸、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等11种药物敏感(S),对卡那霉素、苯唑青霉素、新生霉素耐药。
白雪松张晓君毕可然樊星阎斌伦秦国民
关键词:PSEUDOALTEROMONASRRNA
基于toxR基因的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病原副溶血弧菌方法的建立被引量:8
2012年
基于副溶血弧菌toxR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SYBR GreenⅠ实时定量PCR检测副溶血弧菌的方法。常规PCR检测,副溶血弧菌扩增出大小为368bp的目的片段,其他4种病原细菌均为阴性;SYBRGreenⅠ实时定量PCR扩增曲线反映了PCR的指数增长阶段和平台阶段;在Tm为85℃,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只出现1个单特异峰,无引物二聚体;所制作的标准曲线在2.7×108~2.7×102拷贝数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能对副溶血弧菌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该方法检测时间从核酸抽提到结果分析仅需4~5h,较传统方法敏感、操作简单,耗时短,是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的快速诊断及食品中针对副溶血弧菌安全检测的有效手段。
张晓君梁利国阎斌伦毕可然秦国民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SYBRREAL-TIME
泥鳅低碳养殖模式
2012年
泥鳅因味美.肉嫩.蛋白质含量高,富含钙、磷、铁等微量元素,被誉为“水中人参”。野生泥鳅数量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为此.泥鳅养殖业迅速兴起。目前泥鳅养殖已成为江苏、浙江、江西和河北等地水产养殖中的一个亮点。
罗刚徐国想毕可然
关键词:泥鳅养殖养殖模式低碳蛋白质含量养殖业
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诱导的小鼠免疫应答
2017年
为了研究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E蛋白)的免疫原性,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高效表达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E蛋白)并对其诱导小鼠免疫应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E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免疫组小鼠血清中抗体效价均可达1∶51 200以上;同时,E蛋白可显著诱导血清中细胞因子IL-2、TNF-α和IFN-γ的表达,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L-2、TNF-α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IFN-γ含量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与对照组相比,E蛋白还可极显著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上述结果表明,E蛋白免疫后,小鼠机体可产生显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攻毒保护性试验结果显示,攻毒后,经荧光定量RT-PCR检测,E蛋白免疫组小鼠脑、肝脏、脾脏、卵巢、肾脏中坦布苏病毒载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免疫E蛋白可有效抑制坦布苏病毒在小鼠各个组织中的增殖。结果表明,大肠杆菌表达的坦布苏病毒E蛋白可作为坦布苏病毒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坦布苏病毒病奠定理论基础。
赵冬敏黄欣梅韩凯凯刘宇卓杨婧刘青涛毕可然李银
关键词:囊膜蛋白免疫应答亚单位疫苗
鱼类3种病原气单胞菌耐药状况分析及主要毒力因子检测被引量:10
2009年
测定了鱼类3种病原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对常用抗菌类药物的耐药性,结果表明,3种病原气单胞菌对青霉素G、苯唑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克林霉素、杆菌肽等5种药物表现了基本一致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四环素、多西霉素等3种药物存在敏感与耐药的种间差异性。3种病原气单胞菌胞外酶及溶血素活性等毒力因子检测表明,3种气单胞菌均具有酪蛋白酶、明胶酶、淀粉酶、脂酶、DNA酶活性,且均不具有脲酶活性;嗜水气单胞菌及维氏气单胞菌具有卵磷脂酶活性,但杀鲑气单胞菌不具有卵磷脂酶活性;3种供试菌均在含质量分数7%家兔脱纤血液营养琼脂培养基上呈β型溶血。
阎斌伦秦国民暴增海张晓君秦蕾毕可然
关键词:气单胞菌毒力因子
一种螺原体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中华绒螯蟹螺原体(Spiroplasmaeriocheir sp.Nov)CCTCC M 207170以及它的用途。中华绒螯蟹螺原体CCTCC M 207170能用于建立动物模型,...
王文顾伟毕可然黄桦王俊海
文献传递
条斑紫菜褐斑病病原嗜冷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被引量:4
2012年
2010年2—3月,江苏北部一海区养殖的紫菜出现褐斑病,主要症状为紫菜叶片表面出现大量褐色斑点。紫菜叶片经清洗匀浆后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从2216E培养基及褐藻酸钠固体培养基中分离出大量的优势生长细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证明分离菌能够使紫菜叶状体出现褐斑并分解藻体。对分离菌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等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球杆菌,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其中,16S rRNA基因序列通过Blast检索,结果表明与嗜冷杆菌属细菌具有99%的同源性。综合分离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菌为嗜冷杆菌。
陈丽白雪松张晓君秦蕾毕可然
关键词:紫菜褐斑病褐藻酸降解菌
基于16SrRNA和16S-23S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探讨陆生和水生螺原体菌株的系统发生关系被引量:3
2011年
采集江苏省养殖池塘内发病的中华绒螯蟹、克氏原螯虾和南美白对虾,利用已有螺原体16S rRNA和23S rRNA基因序列保守引物扩增并测序16S rRNA和16S-23S 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ISRs).基于已获得的序列和GenBank中下载的螺原体序列分别进行同源性比对,比对的结果分别利用PAUP软件和MrBayes软件提供的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进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分析结果是:所有淡水甲壳动物螺原体菌株Spiroplasma erio-cheiris(中华绒螯蟹)、Spiroplasmasp.CRAYFISH(克氏原螯虾)、Spiroplasmasp.SHRIMP(南美白对虾)严格聚为一支,并且与陆生兔扁虱螺原体(非凡螺原体)Spiroplasma mirum关系最近,而与中国报道的陆生植物螺原体菌株Spiroplasmasp.CR-1(油菜)、Spiroplasmasp.CNR-1(油菜)、Spiroplasmasp.CNR-2(油菜)、Spiroplasmasp.CAN-1(杜鹃花)、Spiroplasmasp.CRW-1(红花酢浆草)及昆虫螺原体菌株Spiroplasmasp.CH-1(蜜蜂)、Spiroplas-masp.M10(蜜蜂)关系较远,此外,3个淡水甲壳动物螺原体菌株与现今唯一报道的海水南美白对虾螺原体Spi-roplasma penaei系统发生关系也很远.因此,在螺原体属中,我国发现的淡水甲壳动物螺原体近缘种是非凡螺原体而不是我国陆生昆虫或植物螺原体及美洲的南美白对虾螺原体.
毕可然顾伟王文阎斌伦张晓君
关键词:螺原体RRNA基因16S-23S系统发生关系
鸭寡腺苷酸合成酶样蛋白抑制鸭坦布苏病毒复制机制初步研究
鸭坦布苏病毒(DTMUV)是危害我国养鸭业健康发展的一种新型病毒,本团队基于DTMUV感染组和非感染组进行了鸭差异性蛋白组学分析,在感染组中发现鸭寡腺苷酸合成酶(OASL2)表达水平上调,同时初步发现对DTMUV复制有一...
毕可然韩凯凯李银刘青涛赵冬敏刘宇卓黄欣梅杨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