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俊平

作品数:36 被引量:23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7篇脊尾
  • 17篇脊尾白虾
  • 17篇白虾
  • 10篇药代
  • 10篇药代动力学
  • 9篇大菱鲆
  • 7篇药代动力学研...
  • 6篇对虾
  • 4篇沙星
  • 4篇给药
  • 4篇给药方案
  • 4篇达氟沙星
  • 3篇盐度
  • 3篇幼体
  • 3篇中国明对虾
  • 3篇诺氟沙星
  • 3篇抗氧化
  • 3篇基因
  • 3篇谷胱甘肽
  • 3篇恩诺沙星

机构

  • 3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4篇河南师范大学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大连海洋大学
  • 3篇上海海洋大学
  • 2篇山东科技职业...

作者

  • 36篇梁俊平
  • 28篇李健
  • 18篇李吉涛
  • 13篇刘萍
  • 9篇刘德月
  • 7篇戴芳钰
  • 7篇常志强
  • 6篇聂国兴
  • 5篇赵法箴
  • 4篇孔祥会
  • 4篇王芸
  • 4篇葛倩倩
  • 4篇段亚飞
  • 3篇张喆
  • 3篇李学军
  • 2篇陈萍
  • 2篇孙铭
  • 2篇梁忠秀
  • 2篇卢荣华
  • 2篇李晖

传媒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水产学报
  • 3篇水产科学
  • 3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河南水产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河南农业科学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创新科技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2013年全...
  • 1篇2010年中...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高度的抗菌活性,对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弧菌、链球菌、黄杆菌、爱德华氏菌等水生动物的病原菌都表现出较强的抗菌作用,而且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作用迅速、及与其他抗生素之间...
梁俊平常志强李健
关键词:大菱鲆恩诺沙星药代动力学病原菌
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比较被引量:33
2010年
在水温(16±0.6)℃条件下,以20 mg/kg剂量给健康大菱鲆静注、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采用DAS2.0药动学软件对血药浓度进行分析,比较了肌注和口服两种给药方式下恩诺沙星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结果显示,肌注和口服恩诺沙星后,在大菱鲆体内的代谢过程均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C肌注=10.237e-0.702t+6.151e-0.01t-16.388e-25.796t和C口服=3.701e-0.072t+3.534e-0.007t-7.235e-0.364t。与口服给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肌注给药后的t1/2Ka(0.027h)、tmax(0.5h)、t1/2α(0.987h)和t1/2β(68.003h)均小于口服给药(1.904h、4h、9.621h和99.137h),且Cmax(21.7172μg/mL)和F(88.57%)均大于口服给药(5.3594μg/mL、66.42%)。结果表明,肌注恩诺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消除均快于口服给药,且比口服给药吸收完全。在试验条件下,最佳给药方案为:肌注给药,按鱼体重每次给药19.05 mg/kg,2天一次,建议连续给药2—3次;口服给药,按鱼体重每次给药13.92mg/kg,1天一次,建议连续给药3—5次,建议休药期分别不低于30d和45d。
梁俊平李健张喆王群刘德月王吉桥
关键词:大菱鲆恩诺沙星药代动力学给药方案休药期
一种室内全人工培育脊尾白虾亲虾的方法
一种室内全人工培育脊尾白虾亲虾方法,属于脊尾白虾人工繁育技术领域,包括水质控制、仔虾选择、密度设置、水温控制、投饵换水、性腺发育调节和性腺成熟判定;其中所述的水温控制:整个培育过程中水温控制在24-28℃;所述的投饵换水...
李健梁俊平刘萍李吉涛常志强戴芳钰刘德月
脊尾白虾生物学特性与人工繁育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7
2012年
为了开展脊尾白虾全人工规模化育苗,发展脊尾白虾规模化生态养殖。本综述就脊尾白虾生物学特性和人工繁育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实现脊尾白虾规模化人工繁育提供基础资料。
梁俊平李健刘萍李吉涛陈萍
关键词:脊尾白虾生物学特性
黄芩苷在中国对虾体内对诺氟沙星消除及药物代谢酶CYP450的影响
对照组中国对虾连续投喂不含药物饵料,诺氟沙星组和联合用药组以50 mg/kg体重剂量连续投喂含诺氟沙星药饵5d后,诺氟沙星组投喂不含药物饵料10d,联合用药组以100mg/kg体重剂量投喂含黄芩苷饵料10d。从投喂诺氟沙...
梁俊平李健李小彦赵法箴
关键词:黄芩苷诺氟沙星中国对虾CYP450
噁喹酸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24.5±0.2)℃水温条件下单次静注和口服给药后噁喹酸在健康大菱鲆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规律。结果显示,大菱鲆单次口服噁喹酸(20mg/kg)后,药物在血浆中经时过程符合一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C口服=2.059e-0.062t+0.645e-0.023t-2.704e-0.202t,单次静注噁喹酸(10mg/kg)后,药物在血浆经时过程符合无级吸收二室开放模型,表达方程为C静注=12.284e-0.144t+0.284e-0.027t。血浆中的主要药动学参数,静注的t1/2α(4.813h)、t1/2β(25.441h)、tmax(0.083h)均小于口服给药(11.26、30.212、6h)。结果表明,静注噁喹酸在大菱鲆体内的吸收、消除速度,达峰时间均快于口服给药。根据本实验的结果,噁喹酸的合理给药方案为:建议口服给药按鱼体重21.41mg/kg,每日1次给药,连用5~7d。
孙爱荣李健常志强梁俊平
关键词:大菱鲆药代动力学给药方案
达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梁俊平李健常志强韩现芹刘德月
关键词:达氟沙星大菱鲆药代动力学
基于基于6种水产渔业类科技期刊被引计量指标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依据《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09-2013年版)数据,分析了我国6种水产渔业类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即年指标、H指数、来源文献量、平均引文数、学科影响指标和学科扩散指标在5年中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6种水产渔业类科技核心期刊整体发展较好,但不同期刊间的质量差别较大。
马洪瑞梁俊平
关键词:水产渔业科技期刊
达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本研究在水温16±0.6℃条件下,以20mg·kg-1的剂量给健康大菱鲆分别静脉注射和口服达氟沙星,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给药后96h内大菱鲆血液和组织中的达氟沙星浓度。对达氟沙星在大菱鲆体内的药...
梁俊平常志强李健
关键词:达氟沙星大菱鲆药代动力学血药浓度
低盐条件下脊尾白虾养殖群体不同世代间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2025年
为了揭示低盐养殖条件下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养殖群体连续世代间的遗传变异,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了脊尾白虾2021—2023年间4个连续世代GP2~GP5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实验结果显示,对11个微卫星位点进行扩增,共检测到70个等位基因,片段长度在138~296 bp之间,10个位点表现为中高度多态。GP2~GP5养殖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504、0.555、0.499和0.416,平均期望杂合度(H_(e))分别为0.564、0.546、0.554和0.55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18、0.483、0.489和0.490。GP2~GP5相邻世代养殖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逐渐加剧,表现为弱分化,相邻世代之间基因交流较为充分(N_(m)=11.32~14.62),但逐渐降低;聚类分析显示4个世代养殖群体间遗传组成具有差异,Structure Selector分析最佳K值为2。脊尾白虾不同世代的有效群体大小(N_(e))为3.1~37.1,群体内部存在近交现象(F_(is)=0.061~0.212)。研究结果表明,低盐养殖条件下脊尾白虾第2代到第5代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处于中等水平,尚具有良好的选育潜力,但在今后的选育过程中仍需注意防止有效群体大小较低的问题,避免群体内近亲交配而导致优良性状丢失。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制定脊尾白虾耐低盐新品种人工选育计划提供了遗传数据。
张晓宇梁俊平梁俊平李慧王先锋李吉涛
关键词:脊尾白虾低盐微卫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