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文 作品数:19 被引量:5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哲学系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自然科学总论 文化科学 天文地球 医药卫生 更多>>
技术评估中的科林格里奇困境问题 被引量:22 2012年 科林格里奇困境是技术评估中一个十分著名的难题。首先分析了它本身包含的三个维度,即时间维度、知识维度和权力维度,并指出它的理论基础其实就是传统实证主义科技观。接着借助于20世纪80年代从STS中发展出来并从根本上颠覆传统实证主义科技观的技科学视角,对它的三个维度进行重新解释与修正,最后消解了这个困境,这能为我国技术评估工作带来一些有益的新启示。 肖雷波 柯文关键词:知识 权力 道德增强与人的自由——自主原则的视角 被引量:3 2021年 道德生物增强构想通过生物科技途径对人的情感或认知能力进行修正,从而达到道德增强的目的。该构想遭遇到威胁人类自由的诘难,由之引发了辩护与质疑的观念交锋。文章概观了道德生物增强的途径以及争议双方的论证,指出这一诘难的真正问题在于澄清自由观念的自主原则,亦即论证道德生物增强能否摆脱行为操纵之诘难。通过对层次欲望理论以及"理由回应理论"等自由理论的分析表明,道德生物增强会破坏自由所要求的自主原则。 胡永文 柯文本体论的回归——当代“科学技术论”视域下的本体论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在科学哲学中,本体论是一个极易被忽视却又无法从逻辑上加以取消的概念。逻辑实证主义的反形而上学倾向使得他们拒绝讨论本体论问题,实在论和社会建构论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本体论的地位。但他们的二元论进路为科学寻找了一个抽象的、超验的实在(自然或社会)作为本体论的根基,却又无法为其符合关系提供逻辑论证。 刘鹏 柯文关键词:本体论问题 技术论 逻辑实证主义 社会建构论 视域 让历史重返自然——当代STS的本体论研究 被引量:8 2011年 从逻辑经验主义到社会建构的发展中,自然的历史性始终未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认识论的鸡"之争使拉图尔提出了广义对称性原则,这一原则使自然的历史性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再现,使STS走向了新自然辩证法的本体论研究,这种本体论表明客体之所以能成为"科学"的,是因为它是在辩证的实践过程中生成的;客观性与真理等一系列认识论范畴也不是对预先存在对象的表象性反映,也是在历史与时间进程中生成的东西;科学是一个人与物、自然与社会共同进化的过程。 柯文“黄金大米事件”中生命政治意向之流布 被引量:1 2014年 在当今的技科学(technoscience)背景下,科学的研究与开发时常合二为一,这就使得科学研究,经济获利与政治活动之间的界线并非泾渭分明。"黄金大米事件"就充分表现出这一现象。它不仅涉及知情同意权是否被尊重,其中更负载了生命政治意向,包括:产品效能和危机的社会建构;黄金大米人体受试中人的工具化;技术介入过程中隐藏的帝国想象等。生物技术以其应用时显著的情境有涉性决定了技术本身不可能仅以其工具意义运转,它同时也可能是利益包裹下的生命政治实践的中介。这种新型的生物殖民主义值得发展中国家警惕。 韦敏 柯文关键词:帝国 管治 论女性主义技术科学研究——当代女性主义科学研究的后人类主义转向 被引量:1 2013年 女性主义技术科学研究标志着当代女性主义科学研究的后人类主义转向。它以哈拉维的情境知识论和赛博本体论为主要理论来源及思想动力,以图安娜的互动主义、芭拉德的能动实在论和格罗兹的身体研究为代表,主张将对科学技术的批判与对父权制文化、性别关系和身份政治的批判结合起来,引导人们在技术科学实践和文化中去探究科学与技术、性别、自然(包括身体)、文化(社会)等之间辩证互动和异质融合的后人类主义特征的内在动态关系。这有效地摆脱了当前女性主义研究中生物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之争所陷入的本质主义表征困境。 肖雷波 柯文 吴文娟东亚STS的独特性——从傅大为与安德森之争谈起 2014年 台湾阳明大学从2007年开始出版的《东亚科学、技术与社会:一份国际期刊》(East Asian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An International Journal,EASTS)杂志,目前已经成为国际STS研究的主要刊物之一。时任主编傅大为教授在创刊之初将"独特的"东亚STS的建设作为创刊目标,设定了东亚STS研究的特殊空间、对象和方法论;而以安德森(Warwick Anderson)为首的一批后殖民学者对傅大为提出的东亚STS独特性提出异议。本文梳理了傅大为与安德森的争论要点,通过对2007年至2012年EASTS的主题讨论进行统计分析,考察EASTS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傅大为教授所设想的东亚STS独特性?哪些方面没有?最后,对这些未能达到的目标进行理论分析。 汪阳 柯文我国高铁技术的“大跃进”——“默会知识”维度的思考 被引量:5 2012年 科技知识无疑具有普遍性,但掌握知识却是一个"情境中默会磨合"的实践过程。"7.23动车事故"的出现,反映了在引进和集成国外先进技术时,某些科技人员与领导干部暴露出方法论上"照方抓药"的机械式思维方式。这种拿来主义的线性思维,忽视了科技知识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出现了研发中急功近利的"大跃进",再加上某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的政治压力,最终导致了"7.23动车事故"的发生。 赵喜凤 柯文关键词:默会知识 伪科技创业现象的哲学反思 2018年 在科技创业的浪潮中,出现了大量的伪科技创业现象,这不仅带来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也搅乱了科技发展的正常轨道。伴随着科学-技术-社会的一体化,一方面,自然有效性的丧失,为伪科技创业伪装成认知上有根据提供了认识论根源,另一方面,科学场自律性的缺失,为伪科技创业者骗取科学共同体的承认提供了"建制"基础。基于此,在科技创业实践过程中贯彻以实验运作机制为基础的认知根据,并依靠融入当下创业型科学情境的科学规范,可以在根源处规避伪科技创业现象的发生。 黄秋霞 柯文关键词:科学划界 科学共同体 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呈现一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携手共进的局面。本文从社会科学中社会建构论视角,考察气候自然科学知识、IPCC报告以及各种社会行动者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回应行动这三者所包含的社会建构特征,得出结论:这种社会建构论视角下的气候变化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从社会科学研究气候变化问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但它仍不足以完全解释气候变化研究的复杂性与异质性,因为它至少忽视了气候变化问题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且有其自身生命力量的非人类物质行动者。 肖雷波 柯文关键词:社会建构论 社会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