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野

作品数:290 被引量:2,256H指数:2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4篇期刊文章
  • 77篇会议论文
  • 1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7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2篇种植体
  • 78篇牙种植
  • 43篇上颌
  • 38篇口腔
  • 35篇牙种植体
  • 31篇颌骨
  • 31篇下颌
  • 30篇缺损
  • 25篇义齿
  • 24篇前牙
  • 24篇口腔种植
  • 23篇无牙
  • 22篇牙颌
  • 20篇骨缺损
  • 19篇下颌骨
  • 18篇上颌前牙
  • 18篇手术
  • 17篇牙槽
  • 16篇上颌窦
  • 15篇修复体

机构

  • 209篇北京大学口腔...
  • 83篇北京大学口腔...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宁夏医学院附...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河北省唐山市...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院
  • 1篇科隆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289篇林野
  • 100篇邸萍
  • 98篇邱立新
  • 87篇李健慧
  • 73篇王兴
  • 61篇胡秀莲
  • 47篇崔宏燕
  • 46篇张宇
  • 45篇陈波
  • 33篇王莺
  • 24篇伊彪
  • 23篇李自力
  • 17篇蒋析
  • 16篇周彦恒
  • 13篇王涛
  • 12篇梁成
  • 10篇蔡志刚
  • 10篇吴茴
  • 9篇罗佳
  • 9篇罗佳

传媒

  • 75篇中华口腔医学...
  • 36篇中国口腔种植...
  • 20篇北京大学学报...
  • 17篇中国口腔医学...
  • 10篇现代口腔医学...
  • 8篇第七届全国口...
  • 4篇实用口腔医学...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口腔颌面...
  • 3篇中华口腔正畸...
  • 3篇第六届全国口...
  • 3篇第四届全国口...
  • 2篇口腔正畸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2篇2004年中...
  • 1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8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0篇2016
  • 17篇2015
  • 6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26篇2011
  • 9篇2010
  • 29篇2009
  • 9篇2008
  • 12篇2007
  • 16篇2006
  • 17篇2005
29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口腔内材料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口腔临床医学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口腔内材料输送装置,包括安装框、连接桥、弧形托板、第一弹簧、第一卡片和动把手,所述安装框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片,所述安装片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卡片,所述第二卡片的一侧活...
康杰邸萍林野蒋析徐迪
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2002年
20世纪50年代,原苏联学者llizarov在大量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地将牵引成骨技术应用于肢体长骨、治愈了多种长骨疑难疾病,1980年这一技术在全世界得到推广.但是由于颌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关系到容貌重建的特殊性,直到1992年美国学者McCarthy才首次报告了4例口外法颌骨牵引成骨的临床应用.但口外法在牵引成骨过程中造成了明显的颜面皮肤瘢痕且易损伤面神经分支,因此人们更寄希望于内置式颌骨牵引成骨方式.1996年在欧洲和美国同时研制成功了内置式颌骨牵引器,立即在国际口腔颌面外科界及整形外科界引起轰动并形成研究热点.它的出现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为长期以来使用常规技术所难以矫治的诸多临床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被称为20世纪颌面外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进展.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这一技术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研制了系列内置式颌骨牵引器,取得了丰硕成果,该项目被评为"九五"期间我国重大科技进展项目之一,并通过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
王兴林野周彦恒伊彪王晓霞梁成李自力陈波张震康
关键词:牵引成骨技术
全牙弓种植修复体[牙合]面重度磨耗的随访研究
2023年
目的回顾全牙弓种植修复体[牙合]面重度磨耗情况,探究影响全牙弓种植修复体[牙合]面重度磨耗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1994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完成全牙弓种植修复的无牙颌或潜在无牙颌患者。收集纳入患者的人口统计学、种植修复及面重度磨耗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全牙弓种植修复体[牙合]面重度磨耗的危险因素。分别将可能影响全牙弓种植修复体[牙合]面重度磨耗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参数纳入多因素分析,探究影响全牙弓种植修复体[牙合]面重度磨耗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535例患者(699件全牙弓种植修复体),随访44.8(19.8,81.4)个月,共计114件修复体的面发生重度磨耗,面发生重度磨耗的时间为正式修复后61.4(33.3,89.4)个月。13件修复体[牙合]面重度磨耗发生于正式修复后≤2年,44件发生于正式修复后>2年且≤5年,44件发生于正式修复后>5年且≤10年,13件发生于正式修复后>10年。上颌固定义齿和覆盖义齿发生面重度磨耗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03);下颌覆盖义齿发生面重度磨耗的时间[79.2(51.3,119.1)个月]显著晚于固定义齿[48.2(31.2,80.2)个月](Z=-2.93,P=0.00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对颌牙列为固定牙列、有夜磨牙症、正式修复体后牙面为树脂材料,是影响全牙弓种植修复体[牙合]面重度磨耗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牙弓种植修复体[牙合]面重度磨耗现象临床常见,对颌牙列为固定牙列、夜磨牙症患者、后牙面为树脂材料的全牙弓种植修复体,面重度磨耗现象发生更早、风险更大。定期复诊、给予患者行为指导和适当的干预是必要的。
田悦杨旭岚李健慧张宇罗佳林野邸萍
关键词:牙修复体随访研究
无牙颌种植修复患者127例临床回顾研究被引量:34
2014年
目的 通过对127例无牙颌种植修复患者10年临床资料回顾性总结,分析国人无牙颌种植修复的外科技术特点、修复方式及特点,评估长期效果.方法 收集1994年8月至2009年11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种植中心全口无牙颌及单颌无牙颌种植修复患者149例(184个单颌),平均年龄(56.0±10.9)岁.外科手术时视骨量行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引导骨再生术(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植骨、外置法植骨术等,修复方式按设计分别为种植固定修复与种植覆盖义齿修复,后者固位方式有套筒冠、切削杆、杆卡式固位、磁性固位体和球帽固位修复.分别于术后即刻、3个月、义齿修复后即刻,以后每12个月拍摄X线片评估种植体颈部骨组织变化,临床检查种植体周围组织健康状态,修复体功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 149例患者(860枚种植体)失访22例,随访127例(162个单颌、762枚牙种植体),平均追踪109.2个月(45 ~228个月),13枚种植体脱落,种植体10年累计存留率为97.8%,义齿存留率100.0%;种植体周围炎发生率3.8%(29/762).67.9%(110/162)的颌骨未植骨直接行种植体植入;上颌窦底提升术39例,占上颌无牙颌的84.8%(39/46),引导骨再生术10例(10/162,6.2%).71.0%(115/162)的义齿为种植覆盖义齿,其中覆盖义齿修复中套筒冠、切削杆和磁性附着体是本组病例最常用固位方式,分别占34.8% (40/115)、27.0%(31/115)和20.0%(23/115).修复后10年修复体及上部结构并发症共68例(53.5%).结论 无牙颌骨量不足最常用的骨增量技术长期效果可靠,植骨区域种植体存留率与常规种植体无明显差异.
胡秀莲罗佳李健慧邱立新邸萍林野
关键词:牙种植牙修复体义齿
Bio-Oss骨代用品同引导骨再生膜联合应用效果的观察被引量:47
2002年
目的 通过组织学观察Bio Oss作为骨移植材料同引导骨再生膜技术联合应用治疗牙槽骨局部骨缺损及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 6例牙槽骨局部缺损患者的 6处骨再生区取少量骨组织 ,采取Donath硬组织切片磨片技术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组织学显示淡红色新生骨同淡黄色的Bio Oss颗粒区别明显 ,Bio Oss颗粒表面有新骨形成 ,并与之紧密结合。未见纤维结缔组织长入包裹Bio Oss颗粒及炎症细胞浸润。结论 Bio Oss骨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引导作用 。
邱立新林野王兴孙开华Georg Watzek
关键词:BIO-OSS骨代用品骨移植牙槽骨缺损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两年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的2年临床效果,探究其相关技术特点。方法纳入2015年7月至2019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科行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患者1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1例,年龄(64.2±9.3)岁。所有患者均于下颌植入4枚种植体后,使用口内脉冲点焊技术,将专用钛杆坚固焊接于种植体基台套管上,形成钛合金修复体支架;通过个性化预成修复体重衬于该支架上,完成下颌全牙弓即刻修复体。累计15例下颌骨(共60枚种植体)完成基台水平的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疗效观察指标包括:焊接支架-基台就位密合状态影像学检查、种植体存留情况、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生物学并发症、机械并发症、修复体组织面清洁状况、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随访时间范围为24~55个月,平均34.9个月。结果15例焊接支架-基台就位顺利,临床及影像密合度良好,修复体连接固定顺利,至2年复查时60枚种植体中2枚种植体(2例患者)因骨结合丧失被取出,余58枚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为(0.7±0.2)mm。存留的58枚种植体观察期内牙龈出血指数<3,未见明显牙龈红肿和瘘管等炎症表现。种植体无折裂变形等机械并发症,15件即刻固定修复体中6件发生人工牙脱落或修复体折裂机械并发症。修复体组织面清洁度不良,软垢评分(3.4±0.4)分。结论口内脉冲点焊技术用于下颌全牙弓种植即刻固定修复短期临床效果可预测,可较大程度地避免影响种植体间稳定连接的修复机械并发症,其即刻修复体有可能作为长期修复体使用,远期效果需继续随访观察。
李莱邸萍崔宏燕郝强林野
关键词:牙种植
植术区邻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角形骨缺损的综合治疗:2年临床观察病例报告一例
本研究报道了一例邻牙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伴角形骨缺损患者的种植治疗过程,以及随访2年后的治疗效果。该患者左下第一、第二双尖牙缺失,左下尖牙重度牙周病伴有角形骨吸收至根尖1/3,冷热测牙髓反应迟钝,诊断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朱一博邱立新李健慧林野
口腔种植外科技术新进展——697例病例报告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 of new surgical techniques in implantology. Materials and Me...
林野邱立新李健慧陈波邸萍王兴
文献传递
种植修复十年效果及种植技术十年进展的回顾性研究
林野胡秀莲邱立新李健慧邸萍陈波张宇崔宏燕王涛
文献传递
应用Bio-Oss胶原与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保存拔牙创硬组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拔牙后即刻在牙槽窝内植人Bio-Oss胶原并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关闭拔牙创,观察拔牙创内软硬组织的组织学特点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接受种植治疗的连续11例患者,共14个牙位(设为植骨组),拔除患牙同期植入Bio-Oss胶原,ADM关闭拔牙创,3-5个月后植入种植体并完成永久修复。临床检查拔牙创愈合情况并观察组织学愈合特点。同时设自然愈合对照组10例(10个牙位),观察其拔牙创自然愈合3个月后的牙槽嵴宽度和附着龈宽度变化,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植骨组拔牙创愈合良好,拔牙创牙槽嵴丰满、软组织形态与邻牙协调,所有种植体均完成永久修复,末次复查未见种植体脱落,平均追踪时间为27.9个月(24-31个月)。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植骨组牙槽嵴宽度植骨前(7.69±0.48)mm,植骨后(7.68±0.48)mm,附着龈宽度植骨前(4.36±1.02)mm,植骨后(4.32±0.98)mm,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愈合对照组与植骨组间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见新生骨组织长入植骨区,未见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长入。结论本组应用Bio-Oss胶原和ADM保存拔牙创软硬组织,近期临床效果可靠。
胡秀莲林野王健吴茴邱立新张宇
关键词:拔牙牙种植牙槽突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