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士平

作品数:27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文化科学
  • 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高校
  • 4篇学术
  • 3篇高校学报
  • 3篇法学
  • 2篇政治
  • 2篇述论
  • 2篇数字化
  • 2篇教育
  • 2篇公信
  • 2篇公信力
  • 2篇编辑学
  • 1篇新媒体
  • 1篇修辞
  • 1篇学术不端
  • 1篇学术不端文献...
  • 1篇学术腐败
  • 1篇学术论文
  • 1篇学术评价
  • 1篇学术评价机制
  • 1篇学术综述

机构

  • 18篇西南政法大学
  • 3篇《现代法学》...

作者

  • 20篇林士平
  • 1篇李雪

传媒

  • 4篇西南政法大学...
  • 3篇探索
  • 2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法学
  • 1篇重庆工学院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金陵法律评论
  • 1篇重庆文理学院...
  • 1篇重庆工学院学...
  • 1篇重庆电子工程...
  • 1篇学术出版与传...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数据背景下法学期刊的管理”研讨会学术综述
2016年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法学期刊的编辑出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我们能够利用搜索引擎增强知识的易得性,并利用系统平台便捷高效地开展编辑出版工作,但大数据的来临也给我们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对于版权管理来说,利用网络引擎的抄袭变得更加频繁;对于发行管理来说,纸质杂志的发行量锐减,直接威胁到法学期刊的生存;对于出版管理来说,假冒网站扰乱了出版市场。各法学期刊可以利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微信公众号"、"期刊协同采编平台"等提升影响力与传播力,以应对大数据技术对传统法学期刊的挑战。
林士平
关键词:大数据
数字化的挑战与法学期刊的发展被引量:2
2011年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挑战是革命性的。第五媒体的崛起,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从此将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促使其自身革新、发展。在上述背景之下,研究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媒体对学术传媒的挑战与法学期刊的应对无疑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意义。法学期刊数字化出版现状不容乐观,我们正面临多种挑战。积极的应对措施主要是:跨入多种阅读平台,开通手机版,优先数字出版,按需出版和按需印刷,实现编、创、读互动。
林士平
关键词:数字出版新媒体
学报信息与学报编辑刍议
<正>这个话题也许算不上新颖,但笔者在十多年的高校学报编辑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学报信息对搞好学报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讲,编辑家就是信息家。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继续深入探讨学报信息与学报编辑的有关问题,以期...
林士平
文献传递
“软文”之灾与公信力的缺失——兼析出版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学术论文发表机制
2009年
"软文"在西方业界被称为"付费文章"。包括特定的新闻报道、深度文章、短文信息等,主要以报纸、杂志、单页、网络为载体。"学术软文"的出现及其泛滥导致学术媒体公信力下降。为减少和遏制"学术软文",应当以出版体制改革为契机,采取实行学术期刊"双轨制"等措施加以解决。
林士平
关键词:学术论文
同行专家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辨析被引量:11
2005年
高校文科学报要改革审稿制度,严肃学术纪律和学术规范,就要逐步建立同行专家的双向匿名审稿机制,以杜绝关系稿、人情稿以及学术赝品,努力倡导甘于寂寞、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风。该制度有其特定内涵,但其优劣有待于实践的检验。
林士平
关键词:学术腐败高校学报
试论网络出版物的舆论导向
2011年
在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及思想观念的当前形势下,如何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是促进网络出版物市场健康繁荣发展的重要课题,亦是我国当代新闻出版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我们应当从明确舆论导向的目标,建立健全审读机构、严格报刊出版审读责任三个方面入手来切实把握好报刊出版领域的舆论导向,促进网络出版物市场健康繁荣地发展。
林士平
关键词:舆论导向网络出版物审读机制
法学语体研究——基于法学期刊编辑学的视角
2014年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作为边缘法学的法律语言学的学科地位在事实上得以确立,法言法语渐被纳入学科研究对象。此外,作为现代语言学的分支,语体学已相对成熟,但法学语体问题却少有人问津。这也许与修辞学泰斗王德春教授主张语体种类之一的科学语体"不再细分"有关,也与自古以来"文术多门,各适所好"、"明者弗授,学者弗师"有关。然而,法学语体具有科学语体与政论语体甚至公文语体交叉的特点,可以视为语言分化的结果。法学语体研究滞后对我国法学研究与报刊编辑出版中的语言质量已造成消极影响。法学语体逐渐形成一些典型的语言手段及表达方式,如:词汇上庄重、严谨、文雅;句式完整,但具扩展性;语篇上具连贯性、充分性。我们应当恰当使用带语体色彩的词汇体现法学气派,并且合理使用长句、复合句反映法学风格。灵活运用的多种修辞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学术语境的科学理性与思维美感。法学语篇不妨在行文上流光溢彩,活泼多姿。与此同时,要防止不当话语修辞对交际和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
林士平
关键词:法律语言修辞语篇
后“名栏”时代西部高校社科学报竞争策略述论
2016年
高校学报栏目建设整体布局现已基本完成,期刊发展进入后"名栏"时代,但这并不等于入围栏目阵营将一成不变。平衡布局的结构要求、"优胜劣汰"的评选和动态管理机制给非"名栏"期刊提供了跻身"名栏"的可能,因此,普通期刊(包括部分核心期刊)通过有效竞争策略,诸如增强必胜信念打造特色栏目、找准学科优势做好选题策划、选好栏目主持人和栏目编辑等多项措施,将有可能再创"名栏","名栏"建设大有可为。
林士平
关键词:西部高校
法学学术论文的质量亟待提高——从关注法学素质教育的角度被引量:2
2009年
法学教育层次的提高,并没有带来教育质量与水平的相应提升。作为衡量一所政法院校和法学院办学水平重要指标的法学学术论文质量的大幅下降的现实提醒我们,应当重视提高法学学术论文的质量。我们应当站在强化法学素质教育的角度看待和处理这一问题,还应当采取包括改革现行法学教育培养模式中与加强学生法学研究能力不相适应的设置等各项有效措施来提高法学学术论文的质量。
林士平
关键词:法学素质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双一流”建设关系述论
2017年
我国高等院校"211工程""985工程"吹响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集结号","双一流"建设则吹响了中国大学冲刺国际前列、打造顶尖学府的"冲锋号"。"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关系密切,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必将为"双一流"建设夯实基础并提供坚强保障。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和方法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思想文化、密切高校行政管理与广大教师的血肉联系,为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
李雪林士平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高等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