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捷

作品数:24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德宏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登革热
  • 7篇边境
  • 6篇疟疾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中缅边境
  • 4篇恶性疟
  • 3篇疫情
  • 2篇登革热流行
  • 2篇旋毛虫
  • 2篇血清
  • 2篇伊蚊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脑炎
  • 2篇乙型脑炎病毒
  • 2篇原虫
  • 2篇浓核病
  • 2篇浓核病毒
  • 2篇疟疾流行
  • 2篇疟原虫

机构

  • 22篇德宏州疾病预...
  • 12篇云南省寄生虫...
  • 7篇瑞丽市疾病预...
  • 6篇陇川县疾病预...
  • 5篇盈江县疾病预...
  • 4篇梁河县疾病预...
  • 3篇潞西市疾病预...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云南省地方病...
  • 2篇云南省德宏州...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24篇杨捷
  • 7篇邓艳
  • 7篇王剑
  • 7篇孙晓东
  • 7篇江伟
  • 6篇刘永华
  • 5篇董朝良
  • 5篇郭天巧
  • 4篇周红宁
  • 4篇夏荣济
  • 3篇赵春松
  • 3篇王丕玉
  • 3篇李轼
  • 3篇董书华
  • 3篇杨世朝
  • 3篇冯怀基
  • 3篇张保森
  • 2篇张海林
  • 2篇梁国栋
  • 2篇郭祥瑞

传媒

  • 6篇中国热带医学
  • 5篇医学动物防制
  • 5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5
  • 1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那邦口岸中缅双边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调查
2011年
目的了解云南那邦口岸中缅双边肠道寄生虫感染现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国那邦口岸和缅甸拉咱市边境自然村,收集调查点内居住一年以上边民的新鲜粪便,碘液直接涂片镜检法镜检一次。结果调查中国边民286人,检出蠕虫2种和原虫8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9.23%,其中蠕虫感染率为10.49%,原虫感染率为9.79%;调查缅甸边民617人,检出蠕虫5种和原虫9种,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7.12%,其中蠕虫感染率为9.56%,原虫感染率为29.50%。结论与中国边民相比,缅甸边民蓝氏贾第鞭毛虫流行严重,感染率为18.80%,是中国边民的10.81倍,其他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中缅双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那邦口岸应加强缅甸边民的蓝氏贾第鞭毛虫监测。
孙晓东王剑杨捷梁桂亮邓艳Lasi Ja-hkawn张再兴
关键词:寄生虫性流行病学研究
云南省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0
2014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所有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采用登革热病毒NS1抗原法检测病例血清标本,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进行蚊媒密度监测。结果本次疫情流行历时104 d,共确诊病例232例,其中本地感染145例,缅甸输入87例。流行季节为8-11月,病例主要集中在瑞丽市城区(124/232,53.45%);男女性别比为1.23∶1,发病年龄最小1岁,最大80岁,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职业分布以商业服务、农民和家务及待业者居多。结论此次疫情为瑞丽市首次发生登革热本地流行;采取伊蚊综合控制措施,布雷图指数≤5.0,疫情可得到有效控制。
刘永华尹小雄杨召兰李萍尹正留李轼杨捷杨恒林吴超周红宁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现场处置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对2013年德宏州发生的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及其处置情况进行分析,为制定有效的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德宏州一起登革热疫情的所有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检测登革病毒NS1抗原,用RT-PCR进行登革热病毒型别鉴定,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对蚊媒进行监测。结果全州8-12月份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47例,其中缅甸输入100例,外省输入2例,本地感染145例。本地感染病例均主要集中在瑞丽市(占94.33%),男女性别比为1.15︰1,发病年龄最小9月、最大81岁,以20-55岁为主;职业以农民、商业服业者居多(占46.15%)。发热门诊共接诊发热病人43 949人,疑似登革热病人976人血清标本检测,抗原阳性247份,阳性率25.31%。PCR检测82份抗原阳性标本登革病毒核酸均阳性。基因分型显示38份为登革病毒1型(占46.34%),44份为登革病毒2型(占53.66%)。调查白纹伊蚊全州均有分布,埃及伊蚊主要分布在瑞丽市。结论该起疫情首发病例为输入性病例,以多点爆发,家庭聚集和散发并存为主要特点,病原为登革病毒1型为主,传播媒介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提示应加强输入病例的监测和蚊媒控制。抽取82份抗原阳性标本进行PCR登革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阳性。基因分型:
杨捷张保森唐发良杨杏杨恒林吴超杨明东周红宁尹文帮思志生姚留昌尹正留马建松许庆良
关键词:登革热流行病学
云南省德宏州2007年和2010年蚊虫及蚊媒病毒调查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调查云南省德宏州蚊虫和蚊媒病毒分布特点。方法2007年和2010年的7月在德宏州5个县市利用诱蚊灯采集蚊虫标本,采用C6/36和BHK-21细胞分离病毒,RT-PCR和序列分析方法鉴定病毒分离物。结果共采集到6属29种43634只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构成比高达78.69%,中华按蚊构成比为14.77%,其他蚊种数量较少。从蚊虫中分离到6株病毒,经RT-PCR和进化分析表明,其中3株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EV),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1株盖塔病毒(GETV)分离自三带喙库蚊;2株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ppDNV)分别分离自三带喙库蚊和迷糊按蚊。结论三带喙库蚊是德宏州优势蚊种和蚊媒病毒主要传播媒介,当地存在基因Ⅰ型JEV、GETV和CppDNV的流行,并与以往云南省及我国其他地区的分离株有较近亲缘关系。
冯云张海林付士红杨卫红章域震王丕玉杨捷刘永华董朝良李轼张保森尹正留董兴齐王环宇梁国栋
关键词:蚊虫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盖塔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
一起边境口岸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瑞丽市登革热流行态势,为制定登革热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媒介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集疑似登革热病例和接触者血清831份,检出登革热抗体232份,阳性率27.92%,确诊登革热病例232例,其中本地感染145例(62.50%)、境外输入87例(37.50%),全部治愈。传播媒介监测居民30 491户,阳性1 970户;监测积水容器55 960个,阳性容器3 913个。平均布雷图指数12.83、房屋指数6.46、容器指数6.99。结论瑞丽市登革热传播媒介指数高,在境外登革热疫情多次输入后有可能形成了登革热的地方病流行区,要长期做好监测与防治工作。
马建松刘永华尹正留杨捷罗启松
关键词:登革热伊蚊流行病学中缅边境
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血清学调查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了解云南西部边境地区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水平状况,为制定有效登革热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在具有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的不同地区采集健康人群血清,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检测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结果采集的740份中国籍血清标本登革病毒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9%(81/740)和5.7%(42/740),两种抗体同为阳性的阳性率为0.81%(6/740);缅甸籍学生这两种登革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5%(13/104)和2.9%(3/104)。登革IgG/IgM抗体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性别、民族、不同国籍学生中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务农人群IgG抗体阳性率高于非农人群(P<0.05);盈江县IgG抗体阳性率较高。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人群广泛存在登革病毒的既往和新近隐性感染,建议加强对边境口岸和边境地区的登革热疫情监测,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的宣传和提高当地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郭晓芳吴超王丕玉毛祥华周红宁杨捷董书华蔺应学高世强
关键词:登革热血清学调查
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现状调查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调查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现状。方法 2008年8~10月,在中缅边境(西段)整群随机抽样云南省盈江县那邦镇2个自然村和缅甸拉咱市4个自然村,逐户收集双边边民的新鲜粪样,用碘液涂片法镜检溶组织内阿米巴(E.h)/迪斯帕内阿米巴(E.d)包囊,用ELISA方法检测E.h Gal/GalNAc黏附素抗原。结果中缅双边共调查903人,E.h/E.d感染率为1.77%(16/903),E.h感染率为15.17%(137/903)。其中调查中方边民286人,E.h/E.d和E.h感染率分别为1.40%(4/286)和11.89%(34/286);调查缅方边民617人,E.h/E.d和E.h感染率分别为1.94%(12/617)和16.69%(103/617);中缅边民E.h/E.d感染率和E.h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E.h/E.d=0.34,χ2E.h=3.51,P均>0.05)。结论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严重。
孙晓东邓艳王剑杨捷张军赵晓涛梁桂亮魏春Lasi Ja-hkawn孙晓英王恒
关键词:抗日战争国民党敌后游击战
云南省傣族地区部分人群旋毛虫感染调查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了解现阶段傣族地区旋毛虫病的流行和危害程度。方法对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的居民,使用统一表格问卷调查,并检查个案的旋毛虫感染情况,计算机录入资料建立数据库。结果对2009名傣族地区居民旋毛虫感染的调查结果显示,人群旋毛虫抗体阳性率16.72%,男、女组的旋毛虫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青壮年人群阳性率高,生食猪肉、不卫生使用砧板等习惯与旋毛虫感染有关。结论云南傣族人口聚居地区旋毛虫感染较重与生食猪肉、使用砧板生、熟不分等习惯有关。
董莹赵春松瞿生旺杜尊伟杨捷李云刘慧郭晓芳李丽李春富
关键词:旋毛虫傣族
德宏州1951~2001年疟疾流行分布特征被引量:14
2004年
目的 分析云南德宏州疟疾流行的空间、时间、人群分布规律 ,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方法 根据全州疟疾疫情资料 ,统计分析疟疾发病空间、时间、人群及在传染病中的分布特征。 结果  195 1~ 2 0 0 1年全州各县、市疟疾发病 3 86677例 ,平均发病率 113 16/万 ,死亡 83 5例 ,平均死亡率 0 2 3 /万 ,病死率 0 2 2 % ,年际发病在建国初和文革期间出现了两个流行高峰 ,发病率高达 717 65 /万和 112 8 2 8/万 ,6~ 11月发病数占 76 0 4% ,5~ 40岁发病数占 83 3 2 % ,农民发病数占 64 18% ,男性发病数占 64 42 % ,原虫种类为恶性疟占 63 3 3 % ,间日疟占 43 82 % ,三日疟和混合感染占 1 85 %。疟疾病例占全州传染病报告数的 44 16%。 结论 德宏州是云南省的高疟区 ,6~ 11月为流行高峰季节 ,5~ 40岁人群为高危人群 ,男性较女性发病率高 ,以农民为多发 ,在大流行年代恶性疟为主 ,疫情控制后以间日疟为主。流行强度与防治措施密切相关。
杨捷
关键词:疟疾发病数间日疟恶性疟建国
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危险因素调查
2012年
目的了解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在中缅边境(西段)整群随机抽样中国盈江县那邦镇2个自然村和缅甸拉咱市4个自然村,对调查村内的居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收集粪便标本用ELISA检测溶组织内阿米巴(E.h),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中缅居民903人,E.h总感染率为15.2%;其中,中方居民286人,E.h感染率为11.9%;缅方居民617人,E.h感染率为16.7%,中缅居民E.h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χ2=3.51,P=0.06)。单因素分析表明民族、用手抓饭、喝生水和使用厕所类型为可能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手抓饭和使用厕所类型(公厕)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中缅边境(西段)阿米巴病流行严重,中方居民使用公厕和缅方居民用手抓饭是阿米巴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孙晓东邓艳王剑杨捷张军赵晓涛梁桂亮魏春Lasi Ja-hkawn
关键词:阿米巴病ELISA中缅边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