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4篇动脉阻塞
  • 4篇视网膜中央
  • 4篇视网膜中央动...
  • 4篇视网膜中央动...
  • 4篇水肿
  • 4篇中央动脉
  • 4篇中央动脉阻塞
  • 4篇黄斑
  • 4篇黄斑水肿
  • 4篇玻璃体
  • 3篇血管
  • 3篇血管造影
  • 3篇眼底
  • 3篇眼底荧光
  • 3篇荧光
  • 3篇造影
  • 3篇溶栓
  • 3篇糖尿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吴航
  • 9篇杨慧清
  • 9篇刘大川
  • 4篇张旭香
  • 3篇吉训明
  • 3篇郭丽
  • 2篇宫丽萍
  • 2篇李勇
  • 1篇张磊
  • 1篇郭商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3篇国际眼科杂志
  • 2篇眼科新进展
  • 1篇眼科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通过对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眼底彩照、荧光血管造影及黄斑OCT改变,了解溶栓前后视网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收集在我科行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17例,溶栓前、溶栓后48h行眼底彩照、黄斑OCT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记录溶栓前、溶栓后48h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术后1个月复查眼底彩照和OCT改变。结果患眼溶栓前及溶栓后48h,OCT显示黄斑明显增厚,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分别为(265.00±105.93)μm及(269.00±99.04)μm,与对侧健眼的(161.00±18.06)μm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治疗后1个月黄斑变薄,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为(139.00±34.11)μm,与治疗前、治疗后48h及对侧健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底彩照显示,溶栓前视网膜中央动脉明显变细,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黄斑樱桃红;溶栓后48h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恢复,视网膜水肿仍同前;溶栓后1个月,视网膜水肿逐渐减轻,但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溶栓前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30.65±7.11)s及(39.82±7.06)s;溶栓后48h则显著缩短,分别为(14.58±2.79)s及(22.76±4.84)s,溶栓前后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选择性介入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臂-视网膜显影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吴航刘大川吉训明张旭香杨慧清宫丽萍李勇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切割及常规玻璃体切割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对比研究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切割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04年6月至2007年9月因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性行玻璃体切割治疗的29只眼28例病人,分为:单纯玻璃体切割及TA辅助玻璃体切割两组。所有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术前均详细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检眼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视力及黄斑厚度,进行对比,并观察手术后并发症,全部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3.8±1.2)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术前患者平均视力0.15±0.09,术后1月、3月、6月、12月平均视力0.13±0.08、0.16±0.11、0.22±0.09、0.26±0.12,术前黄斑厚度平均OCT值(434±121)μm,术后1月、3月、6月、12月平均OCT值为(358±108)μm、(322±86)μm、(284±69)μm、(246±75)μm,TA辅助玻璃体切割组:术前患者平均视力0.13±0.07,术后1月、3月、6月、12月平均视力0.12±0.06、0.15±0.09、0.21±0.11、0.24±0.10,术前黄斑厚度平均OCT值(452±106)μm,术后1月、3月、6月、12月平均OCT值为(295±113)μm、(276±77)μm、(261±52)μm、(233±58)μm,两组患者术后12月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有统计学差异,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各观察时间点均较术前有统计学意义下降。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观察时间点视力及黄斑中心凹厚度变化屁示,TA辅助玻璃体切割纰术后早期黄斑中心凹厚度下降程度,较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术中TA辅助玻璃体切割组3例出现医源性网膜裂孔,激光封口,无患者术后出现玻璃体出血,虹膜新生血管,视网膜前膜,无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结论两种方法�
吴航刘大川杨慧清郭商
关键词:曲安奈德玻璃体切割手术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CRAO前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改变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采用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前后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了解溶栓治疗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灌注的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我科采取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CRAO患者,观察患者溶栓前后眼底情况并记录溶栓前、溶栓后48h、溶栓后1个月的荧光血管造影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并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收集CRAO患者24例,溶栓前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平均为(28.87±6.85)s,溶栓后48h及1个月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分别为(15.21±4.01)s及(15.71±3.43)s,与溶栓前对比显著缩短,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溶栓前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平均为(40.17±8.55)s,溶栓后48h及1个月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分别为(22.25±4.73)s及(21.71±3.77)s,与溶栓前比较缩短,差异也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溶栓后1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内层水肿逐渐减轻,但视盘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出现不同程度萎缩。结论选择性介入溶栓治疗CRAO可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荧光造影的臂-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会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吴航刘大川吉训明杨慧清张旭香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玻璃体切割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研究玻璃体切割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4-03/2006-07在我院因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性行玻璃体切割方法治疗的患者23例(23眼),所有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术前均详细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检眼镜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3,6,12mo视力及黄斑厚度,进行对比,并观察手术后并发症,平均随访14.5±1.2mo。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进行玻璃体手术治疗,其中有8例患者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辅助下完成玻璃体手术,术前患者平均视力0.24±0.15,术后1,3,6,12mo平均视力0.19±0.14,0.25±0.16,0.28±0.15,0.32±0.19,术后12mo与术前矫正视力对比有显著性差异,术前黄斑厚度平均OCT值438±169μm,术后1,3,6,12mo平均OCT值为317±123,263±87μm,237±6,228±41μm,与术前分别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术中2例出现医源性网膜裂孔,激光封口,无患者术后出现玻璃体出血,虹膜新生血管,视网膜前膜,无患者行白内障手术。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弥漫性黄斑水肿可在短期内明显减轻黄斑水肿,并逐步改善患者视功能,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吴航刘大川郭丽杨慧清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手术疗效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viamcinolone ace-tonide,TA)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经眼底检查、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22例(22眼)行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治疗后随访(4.2±0.4)mo,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1,3mo视力、眼压、眼底、FFA表现、OCT所显示黄斑水肿高度以及黄斑中心凹阈值。结果:治疗的22眼中19眼(82%)视力明显提高,3眼(14%)视力不变,治疗前平均视力0.10±0.06,治疗后1,3mo平均视力分别为0.25±0.12、0.28±0.13,黄斑中心凹厚度(OCT)治疗前平均厚度(519.0±137.5)μm,治疗后1,3mo平均厚度分别为(256.4±68.3)μm、(239.4±52.2)μm,黄斑中心凹阈值(dB):治疗前(18.8±4.2)dB,治疗后1,3mo分别为(24.0±6.0)dB、(24.6±5.2)dB,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眼中有6眼(27%)治疗后暂时性眼压升高,经局部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5例(23%)患者2次注药。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在短期内可有效改善BRVO继发黄斑水肿,但也要注意对原发病治疗。
吴航刘大川郭丽杨慧清
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曲安奈德黄斑水肿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选择性溶栓与常规治疗前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比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通过对比选择性眼动脉溶栓及传统常规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治疗前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了解两种治疗方法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改善效果.方法 收集病人为非随机对照,根据患者是否同意溶栓或有溶栓禁忌证分为介入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全身病、发病到治疗时间、患眼眼底检查、治疗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治疗48h及1月后的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结果.对比治疗前后荧光血管造影臂-视网膜显影时间、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结果 溶栓治疗组发病时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分别为(28.76±6.81)s及(40.44±8.48)s,治疗48h及1m后复查显示臂-视网膜显影时间(15.36±4.03)s和(15.84±3.42)s,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22.28±4.63)s和(21.72 4±3.55)s,与治疗前对比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常规治疗组发病时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一静-脉显影时间亦明显延长分别为(29.81±6.08)s及(38.33±7.41)s,治疗48h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29.19±6.27)s及(37.85±7.79)s,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月后臂-视网膜显影时间及视网膜动-静脉显影时间(24.38±6.69)s及(33.56±6.43)s,较治疗前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仍较溶栓组显影时间延长.眼底检查1月复查时均出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视盘不同程度萎缩,但常规治疗组损害更重.结论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较常规治疗方法更及时有效恢复视网膜血供,缩短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臂-视网膜显影及视网膜动-静脉充盈时间,但即使迅速恢复了视网膜中央动脉血供,仍可会出现视网膜神经组织不同程度的组织形态学损害.
吴航刘大川吉训明张旭香杨慧清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早期眼动脉溶栓治疗前后视力改变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 选择性眼动脉溶栓治疗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的临床研究.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经确诊并在发病12h内进行溶栓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记录年龄、性别、全身病史、发病至溶栓时间、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术后48 h复查视力、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后1月复查,记录视力及眼底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 24例患者发病至溶栓的平均时间(8.39±3.24)h,溶栓治疗前臂一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明显延长,平均(29.34±7.83)s,治疗48 h后眼底血管造影显示,臂一视网膜动脉充盈时间明显缩短,平均(15.48±4.33)s,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月,复查荧光血管造影,臂一视网膜动脉显影时间平均为(15.76±3.12)s,与治疗48 h对比无差异.发病时视力低于0.05患者20例占83.3%,0.05~0.1者4例占16.7%,治疗48 h后视力低于0.05患者7例29.2%,0.05~0.1,6例占25%,高于0.1者11例占45.8%,其中2例高于0.5,占8.3%;治疗前及治疗后48 h患眼视力获得提高的病人数量对比变化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月视力低于0.05患者5例占20.8%,0.05~0.1者6例占25%,超过0.1患者13例占54.2%,与治疗前患者视力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局部动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可及时有效恢复早期阻塞的视网膜神经组织的血流灌注,改善早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视力,但此研究缺乏与传统治疗方法对照研究,同时该治疗方法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对比.
吴航刘大川张旭香杨慧清宫丽萍李勇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力
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效果。方法:对35例37眼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组及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组,其中光凝组在注药后1mo行黄斑部格栅样光凝,分别对比各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6mo视力及黄斑厚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曲安奈德注射组注药后1,3mo视力分别为0.28±0.19、0.22±0.14较注射前视力0.15±0.13提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mo视力为0.17±0.10与治疗前视力无统计差异(P>0.05),黄斑厚度注药后1,3,6mo分别为231.82±61.02μm、255.12±92.66μm、349.06±116.19μm均较注药前469±136.60μm减轻(P<0.01),但治疗后6mo较3mo黄斑厚度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黄斑水肿复发;联合治疗组注药后1,3,6mo视力为0.27±0.17、0.25±0.15,0.23±0.13,与治疗前视力0.14±0.11对比均明显提高(P<0.01),黄斑厚度治疗后1,3,6mo分别为245.68±74.85μm、257.36±79.44μm、276.57±99.64μm较治疗前黄斑厚度473.33±123.22μm显著减轻(P<0.01),但6mo与3mo黄斑厚度对比无显著增加(P>0.05)。观察期间29%患眼出现眼压升高,经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后得到控制。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联合黄斑部格栅样光凝治疗弥漫性糖尿病黄斑水肿,能减轻黄斑水肿,提高患者视力,但仍需进一步长期临床观察。
吴航刘大川郭丽杨慧清
关键词:曲安奈德
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多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联合眼底氪激光治疗多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宣武医院多发性CSC患者13例20眼。方法所有患者术前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SD-OCT)检查。对患眼先行雷珠单抗玻璃体注射,4周后行眼底氪激光治疗,观察患眼联合治疗后4、8、12周的BCVA,视网膜下液(SRF)及FFA影像学变化。主要指标BCVA、FFA、SD-OCT。结果雷珠单抗治疗后4周所有患眼的多个渗漏点的神经上皮或色素上皮脱离均显著好转,BCVA显著提高(从0.47±0.24到0.70±0.16,P=0.042)。治疗前中心凹下SRF为(445±134)μm,雷珠单抗治疗4周为(182±101)μm。联合治疗后8周的SRF为(59±11)μm(P=0.004)。治疗前中心凹外SRF为(409±112)μm,雷珠单抗治疗4周后及联合治疗后8周的SRF分别为(142±87)μm、(50±15)μm(P=0.023)。联合治疗后12周的FFA检查显示未见异常渗漏点。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眼底氪激光治疗多发性CSC具有较好的疗效,雷珠单抗治疗能同时对多个渗漏点起作用,促进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下液吸收,缩短治疗时间,显著提高视力,降低激光治疗对视网膜的损伤。
张磊刘大川吴航杨慧清
关键词:激光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