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明
- 作品数:15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异氟醚通过BMP4/Smad信号通路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异氟醚通过调节骨发生形态蛋白4(BMP4)及其下游Smad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SHR分为模型组、异氟醚组、阳性药物组、异氟醚+LDN193189组,健康大鼠作为健康对照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分别放入氧气箱中,健康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大鼠通入特殊气体(30%O_(2)、70%N_(2))1 h,异氟醚组、异氟醚+LDN193189组通入混杂2%异氟醚的特殊气体1 h,通过麻醉气体检测仪检测异氟醚含量,确保异氟醚浓度始终保持在2%。通气结束后,异氟醚+LDN193189组大鼠腹腔内注射BMP4/Smad通路抑制剂溶液20μL(LDN193189,5 mg/kg),阳性药物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缬沙坦溶液20μL(10 mg/kg),健康对照组、模型组、异氟醚组大鼠腹腔内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氧气箱通气实验及注射每日1次,持续10 d。无创血压检测仪检测尾动脉收缩压变化;神经学行为评分评价行为功能;脑含水量检测脑水肿程度;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及神经元损伤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BMP4、Smad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异氟醚组、阳性药物组、异氟醚+LDN193189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减少,尼氏小体增多,血压、神经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显著降低,BMP4、Smad2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异氟醚组比较,异氟醚+LDN193189组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增多,尼氏小体急剧减少,血压、神经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显著升高,BMP4、Smad2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异氟醚组与阳性药物组各项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氟醚可通过促进BMP4/Smad信号通路减轻SHR脑损伤。
- 杨雪梅杨康明李娜
-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脑损伤异氟醚SMAD蛋白
- 青藏高原藏族肝包囊虫病诊治回顾被引量:1
- 2003年
- 杨康明黄祥
- 关键词:肝包囊虫病人畜共患疾病诊治
- 肝脾多发巨大泡型包虫病分期切除1例报道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对肝脾多发巨大泡型包虫病实行计划性分期手术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肝胆一科2015年收治的1例肝脾多发巨大泡型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两次手术时间间隔3个月。第1次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出血600 mL,输入红细胞悬液400 mL,胆汁样引流液30~50 mL/d,术后带管出院。第2次手术时间160 min,术中出血800 mL,输入红细胞悬液600 mL;出院时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72 U/L,碱性磷酸酶469 U/L,谷氨酰转肽酶242 U/L,总胆红素9.6μmol/L,白蛋白35.1 g/L,球蛋白55.3 g/L;血常规:红细胞计数3.87×10^(12)/L,白细胞计数9.3×10^9/L,红细胞比容29.8%,血红蛋白90 g/L,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2月22日,患者健康生存,未见复发病灶。结论从本组这例患者的结果来看,采取计划性分期病灶切除术,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手术风险,达到了根治性切除的效果和目的,避免了行肝移植的巨额费用以及药物终身治疗,可为类似患者的治疗寻找一种安全、可行、创伤小和费用合理的治疗方法。
- 陈颖杨康明黄详陈哲宇
- 复发性肝包虫病的研究与治疗
- 2011年
- 目的:对复发性肝包虫的原因、预防及手术特点进行研究。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我院收治的25例复发性肝包虫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治疗后本组所有患者均愈后良好。结论:复发性肝包虫病的治疗多见行内囊摘除术,再手术应以行肝包虫外囊剥离术为首选,但对于复杂性的以及粘连严重的这类患者不宜强行实施此手术。
- 马智单珍卓玛杨康明
- 关键词:复发手术治疗
- 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手术40例临床分析
- 2014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复杂性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复杂性胆囊患者采取了腹腔镜手术。结果 40例复杂性胆囊患者顺利的完成了全部或大部分的胆囊切除。所有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均正常。其中有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有1例患者经过第二次手术确诊为胆囊三角区渗血并有电钩烧伤钛夹下胆囊管致胆漏症,经过医治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对治疗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临床上在腹腔镜下行复杂性胆囊切除术,使得手术的风险大大降低,减少患者病痛,并且恢复较快,随着手术器械在技术及功能上的不断更新改良,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
- 杨康明
- 关键词:腹腔镜
- 分期切除治疗多发泡型肝包虫病的初步经验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分期切除治疗多发巨大泡型肝包虫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医院2013年8月至2016年6月期间采用分期切除法治疗的7例多发泡型肝包虫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CT和(或)MRI、血清学及疫区生活史,术前诊断较为明确,对CT测量切除病灶后剩余肝体积小于30%的多发病灶患者行分期手术治疗,第1次术后每月查1次上腹增强CT、肝功能及血常规,3个月后行第2次手术,术后1、6及12个月复查上腹部彩超、增强CT或MRI、肝功能、血常规、包虫抗体,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第1次术后7天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无并发症。第2次术后7 d肝功能均恢复正常,1例出现胆瘘,随访期内无复发及死亡。结论分期切除术用于治疗多发巨大泡型肝包虫病,可降低手术风险及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方丹杨康明陈哲宇陈克霏黄祥严律南李波文天夫王文涛陈颖吴泓徐明清马智杨家印李智红魏永刚魏耕富黄纪伟唐友银冯曦
- 关键词:泡型肝包虫病
- 甘孜藏族自治州869例肝包虫病藏西医结合治疗体会
- 2004年
- 杨康明
- 关键词:肝包虫病手术治疗藏药
- 肝包虫内囊摘除术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对肝包虫内囊完整摘除+外囊次全摘除术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对60例来自高原牧区的肝包虫患者进行肝包虫的内囊摘除术,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在术中严格的按照"无瘤手术操作原则"来手术,对肝包虫进行完整的摘除;术后对患者给予出院指导。结果:本次调查研究的接受肝包虫内囊完整摘除+外囊次全摘除术的60例患者,均无囊液外溢、囊肿破裂的现象发生,实现了"无瘤"切除的目的,患者在术后没有明显的出血以及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出现,在术后的随访中无一例患者有包虫的复发。结论:采取正确的手术方式以及配合适当的护理,能够保证肝包虫内囊摘除+外囊次全摘除术的成功进行,对于肝包虫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 马涌杰杨康明
- 关键词:肝包虫疗效
- 肝损伤50例诊断治疗体会
- 2006年
- 目的 探讨肝脏损伤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50例肝脏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42例,其中治愈4l例,死亡1例;保守治疗8例,治愈8例。结果 (1)对部分肝脏轻微损伤行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有效的。(2)在肝损伤的手术治疗中,早发现、早治疗、早止血,通畅引流,缩短手术前时间,积极治疗合并伤,是肝损伤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 蒋强黄祥杨康明
- 关键词:肝损伤
- 高海拔地区17例晚期肝泡型包虫病行自体肝移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总结离体肝切除联合自体肝移植(简称"自体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型包虫病(HAE)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接受自体肝移植的17例晚期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7例晚期HAE患者的自体肝移植术均成功,下腔静脉重建方式中有10例采用自体大隐静脉重建,5例采用人造血管重建,1例采用原下腔静脉断端直接吻合,1例因腹膜后侧支循环丰富而未重建。移植肝质量365~1 350 g,平均681.3 g;手术时间9~16 h,平均11.5 h;无肝期175~450 min,中位无肝期312 min;术中失血量950~4 500 mL,中位失血量2 000 mL;输入红细胞悬液1~20 U,平均6.4 U;输入新鲜冰冻血浆0.8~2.0 L,平均1.1 L。术后住院时间为5~45 d,平均25.6 d。4例患者术后出现肝区包裹性积液、1例胆汁漏和1例胆管狭窄,均予以相应干预并治愈,无围术期死亡发生。17例患者随访时间为3~35个月,平均9.5个月,均未见HAE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在高原地区对晚期HAE患者行自体肝移植治疗的临床疗效较满意,但该手术仍存在风险高、难度大,术中重建材料的选择、后腹膜侧支循环的判断、下腔静脉端端吻合口有无张力等问题需精准考虑,同时术后抗凝治疗、并发症管理复杂,仅适合在有丰富经验的高原医疗单位开展。
- 魏耕富杨康明史屹洋马智马智李志宏陈颖智明周明亮陈雪林樊谦常秀萍杨先伟黄斌常秀萍杨先伟
- 关键词:肝泡型包虫病下腔静脉重建